假丝酵母菌
一类深部感染真菌
假丝酵母菌属(Candida)隶属子囊菌门,是一类深部感染真菌。假丝酵母菌又称念珠菌,可侵犯皮肤、粘膜和内脏,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大多为继发性感染。假丝酵母菌种类很多,但能对人致病的仅有几种,以白假丝酵母菌即白色念珠菌最常见,致病力也最强,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其它还有克柔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伪热带假丝酵母菌等。
真菌简介
假丝酵母菌属归于真菌界半知菌亚门、芽孢菌纲、隐球酵母目、隐球酵母科。对人致病的有白假丝酵母菌( C. albicans)、热带假丝酵母菌( C. tropicalis)、近平滑假丝酵母菌(C. parapsilosis)和都柏林假丝酵母菌(C. dubliniensis)等,其中以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最为多见,可占感染中的75%。白假丝酵母菌又称白念球菌( candida albicans),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人体皮肤、黏膜及内脏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占深部真菌感染的首位。
形态特征
白假丝酵母菌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6μm,革兰阳性,着色不均匀。可形成芽生孢子假菌丝,经培养假菌丝中间或顶端可形成厚膜孢子。具有侵袭性的菌株在体内易形成假菌丝。
假丝酵母菌的主要特征是细胞呈球形、椭圆形、圆筒形、长条形,有时为不规则形;通过发芽而繁殖,可形成假菌丝,少数形成厚膜孢子及真菌丝。假丝酵母菌为酵母型真菌,芽生酵母在特定条件下转为菌丝后则致病力增强。按细胞壁甘露糖蛋白的主要抗原成分不同可分为A和B两种血清型,据报道免疫功能正常人中A型比B型多2倍,免疫功能缺陷者的A、B两型相等。
白假丝酵母菌在普通琼脂、血琼脂和沙保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在沙保培养基于室温或37℃培养1~3天长出菌落,呈奶油色或呈蜡状,柔软、光滑、湿润,有浓厚的酵母气味。培养稍久,有大量向下生长的营养假菌丝,无向上生长的气中菌丝,呈类酵母型菌落。在玉米粉培养基上可长出厚膜孢子。在血琼脂培养基上菌落中等大小呈暗灰色。
白假丝酵母菌正常情况下呈卵圆形,白假丝酵母菌与机体处于共生状态,不引起疾病。当某些因素破坏这种平衡状态,白假丝酵母菌由酵母相转为菌丝相,在局部大量生长繁殖,引起皮肤、黏膜甚至全身性的假丝酵母菌病。当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受损导致内源性感染,如创伤、抗生素应用及细胞毒药物使用致菌群失调或黏膜屏障功能改变、皮质激素应用、营养失调、免疫功能缺陷等。假丝酵母菌为双相菌,正常情况下一般为酵母相,致病时转化为菌丝相。因此在细胞涂片或组织切片中发现假菌丝是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重要证据。
生存环境
假丝酵母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加热至60℃1小时后即可死亡。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等抵抗力较强。
白假丝酵母菌在室温及37℃环境中均能生长。在沙氏培养基上形成典型类酵母型菌落,表面柔软、光滑,呈奶油色、并带有浓厚的酵母气味。陈旧培养基中菌落颜色变深、变硬或出现皱褶。白假丝酵母菌在玉米粉吐温一80琼脂培养基内室温培养可形成厚膜孢子。在动物血清中37℃2~3小时可形成芽管,是鉴定假丝酵母菌的重要依据。电镜检查致病菌株表面粗糙,有发芽现象。
毒力
假丝酵母菌的毒力与其对机体组织的黏附力有密切关系。病菌可分泌腺苷阻滞中性粒细胞产生释放氧自由基;可产生天冬氨酰蛋白酶降解细胞外基质,造成组织损伤。
检测
病原学检查
临床标本取脓汁、痰可直接涂片染色后镜检;皮屑等标本先用10%KOH处理后再镜检。镜下可见出芽的小酵母菌及假菌丝。具有侵袭力的白假丝酵母菌侵入组织细胞后形成假菌丝,使细胞破损,假菌丝释放而出,因此,假菌丝的出现可间接证明该株白念珠菌具有致病作用。
分离培养与鉴定
经直接检查未发现或不能确定种类,可将标本接种到沙氏培养基上分离培养,通过芽管形成试验、厚膜孢子形成试验等进行鉴定。
其他检查
近年应用PCR技术对假丝酵母菌感染的诊断(可确定致病种类),也在许多地区开始进行。
危害
综述
假丝酵母菌病(又称念珠菌病)是由各种致病性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好发于机体免疫低下的患者,为最常见的深部真菌病。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带菌者以及被假丝酵母菌污染的食物、水、医院等环境是本病的传染源,由定植于体内的假丝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大量增殖并侵袭周围组织引起自身感染较为多见,也可通过直接接触等传播。
临床症状
1.指(趾)间糜烂多见于长期从事潮湿作业的人。皮疹以第三、第四指(趾)间最为常见。指(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去除浸渍的表皮,呈界限清楚的湿润面,基底潮红,可有少量渗液。自觉微痒或疼痛感。
2.念珠菌性间擦疹多见于小儿和肥胖多汗者。皮疹好发于腹股沟、臀沟、腋窝及乳房下等皱褶部位。局部有界限清楚的湿润的糜烂面,基底潮红,边缘附领口状鳞屑。外周常有散在红色丘疹、疱疹或脓疱。
3.丘疹形念珠菌病多见于肥胖儿童,可与红痱并发。皮疹为绿豆大小扁平暗红色丘疹,边缘清楚,上覆灰白色领圈状鳞屑,散在或密集分布于胸背、臀或会阴部。同时伴发念珠菌性口角炎、口腔炎。
4.念珠菌性甲沟炎、甲床炎多见于指甲。甲沟红肿,或有少量溢液,但不化脓,稍有疼痛和压痛,病程慢性。甲板混浊,有白斑,变硬,表面有横嵴和沟纹,高低不平但仍有光泽,且不破碎。
5.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少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念珠菌感染,常伴有某些免疫缺陷或内分泌疾患,如甲状旁腺、肾上腺功能低下等,特别是先天性胸腺瘤。本病常是从婴儿期开始发病,但也可发生于新生儿期。皮损好发生于头面部、手背及四肢远端,偶见于躯干。初起为红斑、丘疹鳞屑性损害,渐呈疣状或结节状,上覆黄褐色或黑褐色蛎壳样痂皮,周围有暗红色晕。有的损害高度增生,呈圆锥形或楔形,形似皮角,去掉角质块,其下是肉芽肿组织。愈后结痂,累及头皮的可致脱发。
1.鹅口疮多见于婴幼儿患者,口腔粘膜、咽、舌、牙龈等处出现边界清楚的白色假膜,外围红晕。去除假膜可见红色湿润基底。若累及口角则有口角糜烂、皲裂等,有疼痛感。
2.生殖器念珠菌病分为念珠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龟头炎。两者与性行为关系密切,可以通过性行为互相传播。
假丝酵母菌阴道炎(candidal vaginitis),又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由阴道内的念珠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阴道及外阴的炎症性疾病。临床以典型的豆腐渣样白带及剧烈的外阴瘙痒为特征。阴道分泌物粘稠、色黄或奶酪样斑片,在阴道壁上可见灰白色假膜样斑片,有瘙痒或灼热感。假膜和白带涂片可见假菌丝和成群芽孢。急性发作的病人如果治疗不彻底,则容易转为慢性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RVVC)。
念珠菌性龟头炎是念珠菌引起的男性包皮龟头的炎症。男性患者较少见,多通过配偶感染,可见包皮及龟头潮红、干燥光滑,包皮内侧及冠状沟可见覆有假膜的斑片。
(三)内脏念珠菌病
念珠菌感染可累及全身所有内脏器官,其中以肠念珠菌病肺念珠菌病较常见。此外,尚可引起泌尿道炎、肾孟肾炎、心内膜炎脑膜炎等,偶可引起念珠菌性败血症。所有内脏感染常继发于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且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及化疗、放疗等诱发因素,症状多无特异性,应提高警惕。
(四)念珠菌
为念珠菌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皮肤变态反应,主要损害为成群的无菌性水疱,多见于手指间;也可见到银屑病样、玫瑰糠疹样、脂溢性皮炎样、荨麻疹样、离心性环状红斑样损害。
治疗
局部可用各种抗真菌霜剂、膏剂;全身给药可用二性霉素B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等,由于抗真菌药物副反应较明显,只有在确切诊断后才能使用。
预防
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滥用抗生素可起到预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作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18:49
目录
概述
真菌简介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