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译为倒挂,指倒悬;下垂、头尾颠倒挂着。
基本解释
1. [hang upside down]∶头尾颠倒挂着。指商品的成本或
收购价格高于销售价格。
2. [borrow
more than one's entitled share]∶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农民借支款额高于实际分配所得的款额也称“倒挂”。
3. [unfair;
abnormal]∶某些
社会现象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常理,与应该的样子相反。
引证解释
1. 见“ 倒挂 ”。
2. 古代杂技项目。
晋
陆翙《
邺中记》:“设马车,立木橦其车上,长二丈,橦头安横木,两伎儿各坐木一头,或鸟飞或倒挂。”
3. 亦作“ 倒挂 ”。1.倒悬;下垂。
宋
苏轼《
西江月·梅花》词:“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闻一多《忆菊》诗:“倒挂着一饼蜂窠似的黄心,仿佛是朵紫的向日葵呢!”
叶圣陶《微波》:“那一对眉毛,以前伴着笑声伴着快意总是舞得起似的,现在微微倒挂了。”
4. 鸟名。
宋
苏轼《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之二自注:“
岭南珍禽有倒挂子,绿毛红喙,似
鹦鹉而小,自海东来。” 宋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
海南诸国有倒挂雀,尾羽备五色,状如鹦鹉,形小似雀,夜则倒悬其身。” 明 王脩 《
君子堂日询手镜》:“倒挂小巧可爱,形色皆如
绿鹦鹉而小,略大於瓦雀,好香。”
5. 倒欠。如:年终一结帐,
他家不但没倒挂,还分到了一百多元。
6.股票中的倒挂。这是由于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投资群体,不同的流通盘造成的。理论两个价格会逐渐趋同。但在现实中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价格倒挂
价格倒挂是指
二级经销商、三级经销商以及
销售终端等下游商家的产品销售价格低于
一级经销商的正常出库价,甚至低于厂家的最低
出厂价。从表面上看,价格倒挂是下游经销客户在低价亏本销售,实际上是因为下游经销客户将厂家或上游经销商给予的销售政策,拿出一部分来进行贴价销售,总体保持盈利。
产生原因
造成
价格倒挂的主要原因是厂家对传统商业
分销模式的错误判断。在“终端制胜”的思路下,由于对
终端市场的日益重视,厂家的销售重点是尽量实现产品在终端市场的消化,已不再单纯停留在调拨移库上。因此,一般而言,厂家在进行产品经销时,首先是在某区域指定一至两家
一级代理商,然后归拢二级经销商到一级代理商
拿货,再由二级经销商分销到三级经销客户,或者销售到
终端客户。因此厂家在制定政策时,往往将优势重点向一级代理商的下游经销客户以及终端进行倾斜,从而诱发
价格倒挂。
造成经销商价格低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成协议任务冲量,即经销商为完成厂家规定的协议任务而低价
抛货。
2.商品变现换资金,即经销商由于
经营资金紧张,而利用厂家给予的资信赊销
付款方式,或者用
承兑付款方式,将商品低价套现,缓解资金压力。
3.二级政策强于一级。二级经销商获得的厂家政策比一级经销商多,二级经销商将获得的部分政策折算到成本空间中,进行商品
降价销售。
弊端
一是价格倒挂使二级、三级及终端的
产品价格低于一级代理商,一级代理商由于丧失
价格优势,被迫使用大量资金从市场上回购低价产品以摊低成本,从而形成产品回流到一级代理商,一级代理商通过其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引起重复销售、区域
窜货、价格打压,造成价格一路下滑,利润一路缩水,导致市场混乱、渠道滞阻,危害深重。
二是由于
价格倒挂蚕食上游经销商的利益,打击上游经销商代理产品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将造成一级
代理权无人问津,经销商只愿意做二级、
三级分销的尴尬局面,完全背离了厂家的初衷,最终将会使产品遭到市场棒杀。
防止措施
(一)、总体措施
1、在产品上,针对同一成份和功效的产品,分别设计不同包装,或者不同规格、不同剂型的
产品组合,保证各市场产品供应不重叠。
2、在定价上,要明确
出厂价格供货,同时要求经销商加价销售,维持各销售环节的正常
利润空间。
3、在渠道上,首先要建立一级经销商直接面对
销售终端的扁平渠道方式,保证货流效率;二是严格区别市场,保证渠道政策不交叉;三是限定
销售区域,加强市场监控,维护渠道畅通,保证各区域经销商的既得市场利益。
4、在促销上,严格分开商务和促销,不能把终端的开发和
维护费用转移到渠道上来,同时严格规定经销商不得把促销费用作为
价格补贴,防止价格下滑。
5、在结算上,要控制销售回款方式,应该执行现款现货操作。对于采用资信方式结算的,厂方供货时应在现款方式基础上加价供货,防止单纯以货变现,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6、在销量上,尽量根据经销商的实际完成能力规定销售任务,任务尽量低定,甚至可以取消任务考核,以防止经销商冲量
窜货。
一级经销商是
产品销售的源头,一定要确保源头不能乱。为提高其一级代理的信心和热情,应采取扶持态度,在销售政策对一级经销商给予重点倾斜。相关措施是:
1、适当增加一级经销商。一是要根据实力、优势、信誉、守规等因素慎重、合理选择一级经销商;二是相应扩大一级经销商的数量。
2、规范一级
出库价格。一级经销商出货要加价销售,按现有
商业利润水平,一级经销商最低出货价要保持3%的
利润空间,从而调动一级经销商直接对终端配送的积极性,减少流通环节。
3、严格区域销售。一级经销商必须在厂、商双方达成的商定区域内销售,严禁
窜货,并且向厂方提供真实的销售流向,以便于厂家加强区域监管,防止
恶性竞争。
4、实行现款结算。严格执行现款现货操作,对于价格、区域等管理规定能够
有效执行的一级经销商,可以考虑接受一定比例的
银行承兑。目的是用现金交易的约束功能,防止经销商因资金问题出现低价变现的情况。
5、减少销量任务。协议任务是造成
窜货和低价的根本原因,尽量不要规定
硬性销售指标,或者根据当地市场一级经销商的实际能力,协议签小做大。
(三)、对二级经销商的销售策略
由于二级经销商不直接在厂家进货,造成其
市场行为存在较大随意性,往往是
价格倒挂的始作俑者,因此对二级经销商的政策必须加大控制和约束程度。相关措施是:
1、淡化二级经销商,压缩二级经销商的范围和数量。
2、严格执行区域销售政策,二级经销商必须在区域内指定的一级经销商处进货,销售出库必须提供真实流向。
3、降低返利比例,将对二级经销商的年均返利水平降低到0.5%-1%左右,使
价格倒挂缺乏
操作空间,制止商品倒流。
4、不准
低价销售,二级经销商最低销售价格至少不能低于一级经销商的最低出库价,保证顺畅的
价格体系。
5、落实奖罚,二级经销商只有严格遵守厂家和一级经销商制定的既定规则,才能得到年底返利,对于执行违规的二级经销商可以采取取消二级经销权、取消年底返利等措施给予处罚,约束二级经销商的市场行为。
(四)、对终端的销售策略
终端是产品最终实现消费的场所。厂家在保证产品
价格稳定的基础上,对终端要逐一区别、分类促进,
深度营销。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1、控制
零售价格,保持零售价格相对稳定,不同卖点的
价差幅度要小。考虑药店处在不同商务及消费区域特点,
零售价格差异幅度规定在5-10%左右上下浮动。
2、加大
销售终端开发和维护,用各种类型的宣传广告、
终端促销、知识普及等形式跟踪
终端销售、扩大
市场需求。
3、终端费用专项专用,不得把促销费用作为
价格补贴,更不能把终端费用挪转到商业渠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