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诗炼字法,属于创作格律诗词的技巧和方法。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作诗炼字古而有之,王安石《泊船瓜州》诗曰:“春风又绿江南岸”,其“绿”即属炼字,充满表现力。文中作诗创作技巧实例选自刘铁冷著的《作诗百法》,其炼字主要表现在动词上。
炼字:又称“炼词”。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据说宋代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初作“到”,又改为“过”“入”“满”等十余字,最后才定稿。——百科词条:
炼字邱濬谓︰诗中用字,一毫不可苟,倘一字不雅,则一句不工,一句不工,则全篇皆废矣。然邱之该音审意袭古,未尝非炼字之要诀,而古人有谓:“吟成五个字,用尽一身心”者。有谓:“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者。可见炼字之难,正不独贾阆仙推敲两字也。——选自《作诗百法》
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
实词与炼
虚词两个方面。尝一脔而知全鼎,下面,我们有所侧重地引例作一些说明。
炼数量词
数量词大约和讲究概念与逻辑的数学、物理有某种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文学特别是诗歌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是枯澡乏味的。其实不然,优秀诗人的笔就仿佛是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洲的魔杖,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炼形容词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
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运用。
炼动词 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
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