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慈度(Dora Yu,1873年-1931年)是中国20世纪初期著名的华人女基督教奋兴(Pentecostal)布道家。出生于浙江杭州,是一个富裕人家的独生女。她20岁时,家人送她到英国去读医科。在海船上据称她受到耶稣基督的呼召。当船靠马赛时,她突然决定放弃医生职业,并且下船,然后返回中国,去作一个没有任何固定收入的传道人。
人生简介
余慈度(Dora Yu,1873年-1931年)浙江杭州人,西方的传教士中被公认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布道家」。中国第一批跨文化宣教士之一。
人物生平
祖父是一个笃信孔孟之道、富有而颇具名望的乡绅。
其父原为外科医生,曾在清军中任军医,后被太平军俘虏,遂被留在太平军中救死扶伤。
太平天国败亡后,余父弃医,入杭州一神学院进修,而后成为美国长老会的牧师。
余慈度日后曾回忆说:“实在感谢神,是他使我生在一个基督徒的家庭中,在当中被抚养长大”。父亲的慈爱在她一生中有极大的影响,造就岀她仁爱、谦卑的品格。她心地仁慈,尤其对老人、弱者和穷人特别有爱心。她严肃平实,谦卑诚实,虽有时被人讥笑为不懂世故,她却认为自己只是简单易碎的瓦器,相信神会以圣灵充满并赐予大能。
1878年,和姐姐一起到长老会所办的儿童日校读书,从那时起,她就已经开始学习祷告,对神怀着一颗单纯的信心。她日后作见证说:“自从我能记事开始,我就每天学习向神祷告。我很少忘记这样做。对我来说,基督乃是一个实在具有位格的神。我的姐姐在夜间常常因为黑暗而害怕,但是我对自己说,既然有耶稣与我同在,我为什么害怕呢?”。
1888年,余慈度15嵗时,离家到苏州博习高等医学堂学医,那时她的名字叫俞灵芝。
1893年,家人送她到英国去读医科。在海船上据称她受到耶稣基督的呼召。当船靠马赛时,她突然决定放弃医生职业,并且下船,然后返回中国,去作一个没有任何固定收入的传道人。
1896年她和石馥梅成为苏州博习高等医学堂的首届女毕业生。
1899年4月,因健康原因,余慈度回国就医,最终靠祷告病得医治。
1900年1月重返韩国汉城继续其宣教工作,直接参与教育、医务以及传福音等事工。由于教会人数增多,她和甘师母的日常工作量增加了三倍。她协助甘师母创立了“培花学堂”;
1901年春,她们又一起建立了“茶洞礼拜堂”(Louisa Walker Chapel),余慈度作为该堂主要传道人有一年半之久。长期劳碌,使她的身体大受亏损。
1903年10月返回中国。
1904年,余慈度放弃行医,开始凭信心全时间事奉主,她是中国教会最早脱离西方差会金钱供应,而完全凭信心生活的传道人。
1907年冬她经历了一次圣灵充满后,便投入到复兴的大潮中去。
她把1908 年称为她蒙神呼召的新阶段,她的布道范围遍及南方各省。
1909年5月,她出版了中国教会史上最早的一本《奋兴布道诗歌选集》。
在1910年代末,中国教会复兴运动形成了“北有丁立美,南有余慈度”的局面。
余慈度讲道和事奉的能力,在于她渴慕追求联于元首基督。她所追求的目标是,要一直活在神的面前,让神来“纯洁我的思想和话语”,这样才能保持“我在神面前的生活和我在人面前的生活的一致”。她在祷告中向神如此祈求:
(1)求神“一直保守我活在属天的境界里”;
(2)求神“使我不住地向罪算自己是死的,向神算自己是活的”;
(3)求神“赐给我顺服的灵,像婴孩般遵从神的旨意”;
(4)求神“使我常常被神占有,常常考虑到别人的需要”;
(5)求神“用他的爱浸透我,好使她能够像神一样去爱人”;
(6)求神“使我以神的观点去看今世的事物,一直儆醒等候主荣耀的再来”。
余慈度在复兴大会上经常引导信徒看见:一个基督徒不仅要常常对付自己以往所犯的罪,更要天天过胜过罪的生活。她虽然是个大有能力的布道家,但她却谦卑、真诚地说:“纵然我在许多事上仍然很幼稚,也很愚昧,但是神竟然用我微弱的见证把祝福赐给他的子民”。
1909年,余慈度看到日益增长的教会的需要,自己募款在上海创建了“查经祈祷处”,这实际上是一所圣经学校,其特点就是建立在圣经和祷告的基础上。
1910年12月,她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布道协会在汉口召开的大会,并做了妇女工作的专题演讲。
1916年随着新校舍建成,正式改名为“ 江湾圣经学校”。
余慈度继续应邀到各地带领奋兴会:
1911年在苏州,1912年和1913年在宁波。
1919年,余慈度和知名女宣教士安汝慈(Ruth Paxon)一起加入了“中华国内布道团”。共同的追求与事奉,把她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据称她的讲道非常有能力,当她讲道时,听众前面地上都是一排一排的泪水,引领了许多人因她悔改归主。
1920年,她被邀请到美以美会福州天安堂讲道,后来布道人倪柝声及其母亲
倪林和平都是在她的布道会上受感动,痛彻的悔改认罪,从此成为热心追求的信徒,并随即到余慈度的圣经学校学习。不久之后倪柝声发起了影响全球的地方教会运动。
1923年,为满足聚会崇拜的需要,伯利恒会堂在校园内落成,著名奋兴布道家古约翰(Jonathan Goforth)亲临献堂礼并致词。此外,余慈度还在冬、夏两季开办查经培灵会。
1924年元旦,余慈度参加了在上海虹口狄思威路715号的林安德(Dr.Henry M.woods,美南长老会牧师,中文圣经百科全书的编者)住宅举行的环球复兴祷告运动(World Wide Revival Prayer Movement)的第一次祷告聚会,当时有20多位在中国上海的基督教领袖参加了这次祷告聚会,包括美北长老会的路崇德牧师(Dr.Walter Lowrie,中国长老议会会长)、美南浸信会的万应远牧师夫妇(Dr.And Mrs.Robert Bryan),美南长老会的吴板桥牧师夫妇(Dr.And Mrs.S.1.Woodbridge)、宣道会的伍恩素(Ethel Woodberry)和伍恩兰(Ora Woodberry)两姊妹、伯特利教会的
胡遵理、和安汝慈(Ruth Paxon)、戴卫斯(Edith Davis)等,他们同心合意,一起为环球的复兴祷告。
林安德师母带领的姊妹祷告团,包括余慈度、安汝慈、戴卫斯、石美玉、伍思兰、
胡遵理等。她们一直为着中国教会的复兴祷告。她们认为,环球复兴祷告运动在中国的上海发起,故此她们求神先复兴中国,再进一步复兴全世界。这个运动的负责人有林安德、路崇德和中国内地会的监督何斯德(D.E.Nostc)。
1925年春天,环球复兴祷告运动在余慈度所主办的江湾圣经学校举行灵修聚会,由余慈度讲“七个时代。”到6月,在苏州路的
新天安堂举行复兴聚会,由魏克斯牧师(A.Paget Wikes)讲道,又邀请福州无教派的王载担任翻译。聚会一连举行了50多天,不少后来著名的传道人,如
计志文、赵世光等都是在这次聚会中被感动献身。
1927年,余慈度应邀赴英国参加着名的
开西大会(Keswick Convention),并担任主要讲员。
由于“
开西大会”致力于追求基督徒的圣洁与成圣生活,推动全球的宣教运动,以及恢复基督身体的合一,因此被视为普世教会追求属灵最高境界的象证。
余慈度在演讲中吁请会众警惕新神学的危险,并呼吁西方教会阻止派送新神学派宣教士到中国去。她的发言被刊载在英国着名的教会杂志《亿万生灵》(China's Missions)和《基督徒报》(The Christian)上面。在长期的事工合作中,她与内地会的领袖们也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1929年离开英国,经美国返回上海。
1930年,余慈度将房产捐出做为
中华神学院的院址。
1931年,余慈度患乳房癌在江湾去世。
在其安息礼拜上,胡蕴琳——中国教会1930-1940年代女布道家,受感奉献终生给主。
著作
《成圣六课》
著者:A. S. Worrell
译者:余慈度
传记
《余慈度--二十世纪中国教会复兴的先驱》
吴秀良(波士顿学院历史系教授)
美国比逊河出版社
ISBN:9780970341204 繁体横排
《余慈度传》
吴秀良(波士顿学院历史系教授)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14495简体横排
图书简介
中国教会中,没有余慈度,就没有倪柝声。
倪柝声说:「我是因一个姊妹得救的。」--这个姊妹就是余慈度。
余慈度姊妹与中国教会的复兴渊源在?她如何为神所使用?本书透过史学家的搜集与研究,值得您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