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扩张是指在少付甚至不支付狭义的
购并成本的情况下,获得目标企业的
控制权。这里的低成本是相对于目标企业的实际
净资产而言的。如果目标企业在购并之前就已
资不抵债或
资产与
负债基本相等,本来就不存在支付
买价的问题,其狭义的购并成本仅指
交易费用。只有当目标企业的资产大于负债,存在净资产的情况下,“低成本扩张”才有实际意义。
目前,就国际和国内现成的
案例和实践来看,人们所推崇的低成本扩张的方式有多种。例如,无偿划拨式、自愿联合式
无形资产控股式企业托管式、承债收购式、租买式、产权置换式、杠杆收购式间接控股式、
股票发行上市式联合参股式、定金收购式、
项目并购式等等所有这些方式,相对于全额
收购方式来说,直接动用
资金较少或者“一分不动”,就可以实现并购目的,很为一些
企业人士着迷低成本
并购或低成本扩张,已经成为不少企业或主管部门追求的时尚。然而,上述种种所谓低成本扩张方式,其成本必须从整体上看、从长期来看、从
最终效益上春许多并购案例看起来直接投入很少,其实是背上了巨额
债务和无底的开支负担,这些并购行为,与其说是扩大了
企业实力,莫如说是被他人套住过去10年内,欧洲发生的30起大规模并购案中,有12起失败,并购回报小于
并购成本。
由于低成本扩张大多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企业向较不发达地区的扩张行为。因此,由
经济发展差异而形成的低成本刺激,往往容易导致企业非理性过度扩张的冲动。实际上,企业在向外扩张过程中,既应看到从较发达地区到较不发达地区的低进入
成本机遇,更应当注意与新
市场环境相伴生的各种隐形
费用上升、
效率下降等高
经营成本问题。
在做足本地
市场的基础上对外扩张,不但可以为企业提供足够抵抗扩张
风险的
能力,而且又有助于为企业开创新市场和
经营新领域提供可靠的
经济保证。相反,如果作为扩张基地的母体
公司,不能够开拓出足够强大的后方本地市场,其结果不但使其为向外扩张提供支持的能力下降,而且还可能反受扩张压力拖累,导致企业经济危机首先在母体公司爆发,并进而波及到
企业集团。
现实经济生活中,低成本扩张中成功与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企业在低成本扩张中,一方面应当在认识上注意避免和克服单一对外扩张的单向
思维,看到向内收缩是对外扩张的必要调整,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还应当考虑经济周期因素,根据
宏观经济周期的波动,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扩张与收缩策略。这在当前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实施低成本扩张的企业,其意义在于迅速实现
规模经济、扩大
市场份额、寻找新增长动力;而对于被并购的企业来说,不失为企业走出困境开拓新市场的好出路;对于
政府和社会来说,低成本扩张是
资源的优化
重组,能够减少资源浪费,增加社会产值。这里主要从实施并购的企业的角度看低成本扩张的意义。
如果优势企业有一支高效率的
管理队伍,其
管理能力超出管理该企业的需要,但这批
人才只能集体实现其效率,企业不能通过解聘释放能量,那么该企业就可并购那些由于缺乏管理人才而效率低下的企业,利用这支管理队伍通过提高整体效率水平而获利。
由于经济的互补性及规模经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企业合并后可提高其
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这就是所谓的
经营协同效应。企业通过并购可调整其
资源配置使其达到最佳经济规模的要求,有效解决由专业化引起的
生产流程的
分离,从而获得稳定的
原材料来源
渠道,降低
生产成本,节约管理、
销售费用,集中研究费用,扩大
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
一般情况下,合并后企业整体的
偿债能力比合并前各单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强,而且还可降低
资本成本,并实现
资本在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之间低成本的有效再配置。同时,
税法包含亏损递延条款,企业可通过并购行为及相应的
财务处理
合理避税。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能受资金、资源的限制而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低成本扩张可以使优势企业快速发展。“用较少的投入迅速实现扩张”正是低成本扩张与一般的并购活动的不同之处。它为高速发展的企业,特别是资源有限的企业提供了扩张的机遇,使得优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