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伪,汉语一级字,部首亻,注音ㄨㄟˇ,读作伪(wěi),本义指欺诈。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伪wěi
⒈ 假,不真实:伪造。伪装。伪劣。伪证。伪善。虚伪。去伪存真。
⒉ 不合法的:伪政府。伪军。
基本词义
◎ 伪wěi
〈动〉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为,为亦声。本义:欺诈)
(2) 同本义 [cheat;swindle]
伪,诈也。——《说文》。徐锴曰:“伪者,人为之,非天真也。”
无或诈伪淫巧。——《礼记·月令》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荀子·性恶篇》
(3) 又如:伪诈(欺诈);伪怠(欺诈懈怠);伪服(骗居尊位);伪人(伪夫。伪善、诈伪之人);伪巧(诈伪奸滑);伪臣(诈伪之臣);伪民(诈伪的人);伪行(诈伪的行为)
(4) 人为;矫饰 [do]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5) 伪装;假装 [pretend;feign;disguise]
然则舜伪喜者与?——《孟子·万章上》
(6) 又如:伪廉(假装廉洁);伪行(假装出某种行为;假装);伪冒(假冒;冒充);伪从(假作同意);伪让(假意谦让)
(7) 伪造,假作 [forge]。如:伪易(作假偷换);伪作(假造);伪从(假作同意)
词性变化
◎ 伪wěi
〈形〉
(1) 虚假;不真实 [false;fake]
作伪主以行。——《礼记·曾子问》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庄子·齐物论》
寄伪儿啼。——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古书之正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伪为屋券。——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家藏伪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伪言(虚假的言论);伪名(假名);伪行(虚假的行为);伪命(虚假的命令);伪辞(虚假的言辞);伪态(虚伪的态度);伪意(虚假的心意);伪戾(诈伪乖戾);伪俗(诈伪的风气)
(3) 非法;非正统 [puppet;illegal]
且臣少事伪朝。——晋· 李密《陈情表》
(4) 又如:伪政府;伪组织;伪庭(伪朝);伪师(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军队);伪国(僭伪之国);伪朝( 伪、非正统的王朝)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伪 ·康熙笔画:14 ·部外笔画:12
唐韵》《集韵》𠀤危睡切,危去声。《说文》诈也。《周礼·地官》大司徒之职,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敎之中。《书·周官》作伪心劳日拙。《左传·襄三十年》淑愼尔止,无载尔伪。
又位悲切,读作帷。《礼·丧大记》素锦褚,加伪荒。
又《集韵》《正韵》𠀤与讹同。《周礼·春官·冯相氏注》中夏,辨秩南伪。《前汉·王莽传》以劝南伪。《注》韦昭读。《正字通》书尧典本作南讹,周礼注及汉书误从伪。转注古音谓吪假借作伪,泥。
《说文》从人,为声。《徐曰》伪者人为之,非天眞也,故人为为伪。
说文解字
【卷八】【人部】伪
诈也。从人为声。危睡切
说文解字注
(伪)诈也。诈者、欺也。释诂曰。诈、伪也。按经传多假为为伪。如诗。人之为言。卽伪言。月令。作为淫巧。今月令云诈伪淫巧。古文尙书南伪。史记作南为。左传为读伪者不一。葢字涉於作为则曰伪。徐锴曰。伪者、人为之。非天眞也。故人为为伪是也。荀卿曰。桀纣、性也。尧舜、伪也。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又曰。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虑积焉、能习焉而後成谓之伪。荀卿之意谓尧舜不能无待於人为耳。玉裁昔为谢侍郞墉作荀卿补注。曾言之。从人。为声。危睡切。古音在十七部。
方言集汇
粤语:ngai6
[客英字典] ngui3 [海陆丰腔] ngui3 [东莞腔] ngui3 [宝安腔] ngui3 [陆丰腔] wui6 [台湾四县腔] ngui3
参考资料
.911字典.
.911字典.
.911字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6 06:58
目录
概述
现代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