仞,汉语
二级字,读作仞(rèn),形声。从人,刃声。本义指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尺,汉制七尺。
《
广韵》《
集韵》《
韵会》《正韵》𠀤而振切,音刃。《孔安国曰》八尺曰仞。《礼·祭义》筑宫仞有三尺。《前汉·贾谊传》凤凰翔於千仞。
又与认通。《
列子·天瑞篇》天地万物不相离,仞而有之,皆惑也。《注》仞卽认。《淮南子·人闲训》非其事者,勿仞也。仞人之事者败。
又地名。《左传·文十六年》楚子贝自仞以伐庸。《注》仞入庸道。 一作轫。《
孟子》掘井九轫。 《
正字通》古以周尺八尺为仞,中人之身,长八尺,两臂寻之,亦八尺,两足步之,亦八尺。度高深以仞,度短长以寻,
度地以步。《
小尔雅》四尺曰仞,
王肃从之。
包咸郑𤣥谓七尺曰仞。《书》
为山九仞。《释文》仞,七尺也。《应劭·汉书注》:五尺六寸曰仞。
颜师古非之曰:八尺曰仞,取人申臂之一寻也。颜说与
孔安国同,颜以八尺为仞是也。《说文》以仞为申臂一寻,非。一寻止六尺耳。或曰古尺短,周尺八尺,以今度之一寸,又减二分,应劭之说据
汉尺也。《庄子·庚桑楚》步仞之丘注:七尺曰仞,亦非。
rènㄖㄣˋ◎ 古代
计量单位:一~(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山高万~。
惟通州
五代所置,向无郡名,政和末,始赐名静海,史家遂误仞改州为郡矣。——清·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
是故百姓冬不仞寒,夏不仞暑,作疾病死者,不可胜计也。——《
墨子》
◎
客家话:[梅州腔] niun5 [
宝安腔] ngiun3 [客语拼音字汇] ngiu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