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后(英语:The Faerie Queene),是英国诗人
埃德曼·斯宾塞于1590年出版的史诗,由于其崇尚
亚瑟王传奇中的
骑士精神,所以效仿亚瑟王传奇的手法,写下史诗中描述骑士霍理士(圣洁)与公主优娜(真理)一同对抗恶龙(邪恶)的故事。
简介
《仙后》(前3卷1590,后3卷1596)描写仙后格罗丽娅娜派出12名骑士周游天下,每一名骑士具有一种美德,首席骑士亚瑟王身兼12种美德,所以得到仙后的爱。
《仙后》采取中世纪常用的讽喻传奇的形式,是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重要的宗教、政治史诗。诗人原定写12章,只完成了6章和第7章的一部分,共约35000行,但是这部未完成的伟大史诗早已显示出了万丈光芒,像一座辉煌的殿堂屹立在欧洲文学的高峰之上。
主要内容
长诗以
亚瑟王(King Arthur)追求仙后格罗丽亚娜(Gloriana)为引子,青年王子亚瑟,在梦里遇见仙后格罗丽亚娜(伊丽莎白一世的象征,意为光辉),他醒来之后就去寻找她。而仙后格罗丽亚娜也正在天上举行一年一度的12天宴会,每天派一名骑士到人间除暴安良,每一名骑士都代表一种品德和力量。而亚瑟王子和这些骑士每每相遇,共同战妖魔、除怪兽,他的身上集中了骑士的所有美德,成为最高品德的化身。
各卷内容
第一卷:红十字骑士的故事,红十字骑士即
圣·乔治与处女乌娜共同屠杀了围攻乌娜父亲城堡的
毒龙,在诗中,乌娜是向导,代表真理,毒龙代表谬误。
第二卷:居央骑士的故事,居央骑士探访了财富之窟,捉住了女巫,在亚瑟王子的搭救下,共同救出了被囚禁七年的女王阿尔玛,阿尔玛代表的是人的灵魂。
第三卷:勃利托玛女骑士的故事,这卷主要写勃利托玛如何解救被魔术师囚禁的阿摩雷特姐妹,勃利托玛代表的是贞洁,而阿摩雷特姐妹代表了女性的美与妻子的忠贞,而魔术师则代表了不正当的爱。
第四卷:坎贝尔与特赖阿蒙的故事,本卷记叙了两个人决斗,双方都受到伤害,最后言归于好。更有趣的是他们两个人竟分别娶了对方的妹妹为妻,两个敌手成为友谊的代表。友谊在
伊丽莎白时代是最受推崇的高尚情操。
第五卷:阿提加尔骑士的故事,代表正义的阿提加尔以自己正义的力量终于制裁了邪恶之徒。这里影射了当时的若干历史事件,如
西班牙军队放弃信仰;
苏格兰玛丽女王受刑等等。
第六卷:卡利道骑士的故事,卡利道骑士代表的是礼貌,他降伏了代表“妒忌”与“诋毁”的怪兽,当卡利道发现怪兽在寺院恶意地侮辱教会,便追踪到此,将怪兽绳之以法,但怪兽却挣脱铁链逃之夭夭,结果“妒忌”与“诋毁”至今仍恣意于世。
残存的两个章节是第七卷的一部分,描写的是“无常”女神反抗天神,要求统治世界的权利,在这个残篇里,诗人对于季节变化的描写颇为精彩。
寓意
《仙后》这样一部鸿篇巨著看起来却像一部有趣的
传奇故事,很受青少年读者的青睐。但是这部史诗显然有它更丰富的内涵和思想,该诗作为讽喻传奇,是有具体的
象征意义的。
一般说来,《仙后》的寓意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道德或哲学寓意,一方面是历史或政治讽喻。
第一方面较为明确,易于理解;而第二方面则较为隐晦(这是文学自古以来难以摆脱的特性),但是有识之士则能心领神会。比如,仙后仙后格罗丽娅娜意为“荣耀”,象征当权的女王伊丽莎白;“谎言(Duessa)”象征
罗马天主教会和
苏格兰天主教女王玛丽;暴君“大错误(Grantorto)”象征
西班牙天主教国王菲利浦,等等。
道德或哲学上的寓意显然是诗人的主要意图。想要真正体会出其中真意,最好不要刻意去理解或破译它。理解这样含义深刻的史诗最好心平气和得像充满童真的孩子一样,去
直接感受它。也就是说,事先要摆脱各种偏见、定势。因为在文艺复兴时期,一切旧的思想模式都在逐渐被新的力量摧毁。人类再也不相信旧的枷锁和束缚了,但是新的一切还没有被确立起来。斯宾塞便是借助
古希腊思想家
柏拉图的极力追求爱与美的思想,形成了一种“
新柏拉图主义”。他试图通过《仙后》来表达他对人类道德的重新设定。所以,要读懂斯宾塞,必经首先学会忘记,忘记自己已经拥有的思想,从头开始去探索人类的思想道德,以至于历史政治。
写作背景
1578年,斯宾塞成为伊丽莎白一世的宠臣莱斯特伯爵的侍从,并在伯爵家里结识了伯爵外甥锡德尼,共同的志向和才华使他们走到一起,结成诗社。
1579年,斯宾塞开始着手写《仙后》,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牧人月历》,从此宣告了英国一流诗人的诞生。1580年,他被任命为
爱尔兰地方长官的秘书,他的大部分人生也是在这里度过的。
1590年,《仙后》的头三卷付梓问世,但除了因此得到每年50 磅的薪水外,他为
伊丽莎白女王效忠的愿望依然落空。1594年,斯宾塞结婚并生儿育女,《婚后曲》和《婚前曲》等相继完成,《仙后》的后三卷也于1596年出版。不料1597年爱尔兰的
起义军烧毁了他居住的城堡,他被迫逃回
伦敦,两年后在忧郁中去世,由一个伯爵出资将斯宾塞葬在
西敏寺教堂,长眠在乔叟的墓旁。
作者介绍
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1552年-1599年1月13日),英国著名桂冠诗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坛的伟大先驱之一,被后人称为“诗人中的诗人”。其代表作有长篇史诗《仙后》,田园诗集《牧人月历》,组诗《情诗小唱十四行诗集》、《婚前曲》、《祝婚曲》等。
在英国的
文学史上,论威望,斯宾塞仅次于莎士比亚与弥尔顿,并享有“诗人画家”、“诗人音乐家”以及“诗人中的诗人”等美称。他所开创的“斯宾塞诗节”以及斯宾塞式十四行诗体为英语诗歌格律的创新和成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后世英国诗人如拜伦、雪莱、济慈等的创作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人物评价
斯宾塞早在1569年就翻译过法国诗人杜倍雷的诗歌,并通过
法文转译了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的诗歌。他最早的诗作《牧人月历》是仿照罗马诗人维吉尔等古代牧歌写成的。
斯宾塞的重要作品是《仙后》。他的诗用词典丽、情感细腻、格律严谨、
优美动听,对后世的英国诗人,包括弥尔顿、马洛、雪莱、济慈等都有很深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之为“诗人中的诗人”。
从思想内容说,斯宾塞既有
人文主义者对生活的热爱,也有
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思想,还带有
清教徒的伦理宗教观念和强烈的
资产阶级爱国情绪。他在诗歌形式方面一向乐于探索,在《仙后》诗里他找到一种适用于长诗的格律形式,被称为“斯宾塞
诗节”,拜伦、雪莱都沿用过。由于他技巧上用功夫,被后人称为“诗人中的诗人”。无论在思想上、语言上、诗歌艺术上,斯宾塞对后世英国诗人(包括弥尔顿)有深远的影响。他主要启发了马洛,使十音节
诗行在无韵诗体里臻于完美。他也影响了18世纪前期
浪漫主义诗人汤姆逊、格雷以及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和济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