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荔枝
荔枝品种
从化荔枝是广东省广州市下辖从化区的荔枝品种。从化是著名荔乡。辖区内地处北回归线,气候温和,黄土壤居多,特别适合荔枝生长。
荔枝品种
品种概述:从化荔枝品种众多。1983年,全区进行果树资源调查,其中荔枝品种有三月红、圆枝(水东黑叶)、大早、黑叶、妃子笑(玉荷包)、攀谷子青皮甜、进奉(振凤)、状元红、桂味、米枝、槐枝、香荔、挂绿蜜糖罂(蜜糖埕)、白腊、水塔古、阿娘鞋(娘蟹)、风吹落、布袋、紫娘喜、禾雀蛋(水鱼蛋)、尚书怀、甜岩、山枝、禾乐响等26种。至1985年,先后发现大水古、靓皮、称砣荔、酸公、曱甴乸(蟑螂)等品种。80年代,从增城引进新品种雪怀子,九里步果场培育新品种九里红、下翻枝。1990年,在灌村发现新品种细核槐枝。1996年,从中山市引进中山状元红。1997年,从东莞引进无核槐枝,从高州市引进马桂荔,神岗发现新品种井岗红糯。至此,从化荔枝品种增至39种。
生长习性
4月14日开始从化荔枝初花,盛花期20天。
早熟品种
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果熟,有妃子笑、黑叶、圆枝、状元红、三月红、阳春细核三月红、大早、蜜糖罂、攀谷子白蜡、甜岩等11种。
妃子笑植株生势壮旺,树冠疏散枝条粗硬,叶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花序大花枝细长,果近圆形或卵圆形,单果重23.5~31.1克,果皮淡红色皮薄龟裂片凸起,果肉白蜡色肉质爽脆多汁味清甜带香,果实可吃部分占77.1%~82.5%,果大肉厚果型和色泽极美观,核小味甜品质风味优良,最宜鲜吃,是国际市场具竞争力的品种,3月中旬至4月中旬开花,6月上中旬果熟,种植面积较多的有城郊、江埔、神岗、太平等地。
黑叶植株高大,枝条疏而长,叶披针形先端渐尖浓绿色,花穗长而大花枝疏散,果卵形或歪心形,单果重16.1~32克,果皮暗红色皮薄而韧龟裂片大而平排列较规则,果肉乳白色肉质较滑多汁味甜带微香,种子大而饱满,果实可吃部分占63.5%~73.3%,抗风力较弱,虫害较多,但品质风味尚好,较丰产,适宜制罐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花,6月上中旬果熟,种植面积较多的有神岗、江埔、城郊、民乐等地。
圆枝又名水东、水东黑叶,植株矮生树冠开张而疏散,枝条疏而长略下垂,叶片披针形或长披针形先端特别尖长,叶色深绿而有光泽,花序特别长花枝长而粗壮,单果重20.6~25.4克,果皮暗红色薄而软龟裂片大而平滑,果肉黄蜡色肉质软滑多汁甜带微香,果实可吃部分占66%~72%,品质中上,较丰产稳产,3月上旬开花,5月下旬至6月中旬果熟,太平有种植。状元红树势壮旺,树冠半圆形,树皮光滑,浅灰色,枝条脆,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形披针形先端渐尖或短尖,果近圆形或卵圆形,单果重20~23.2克,果皮紫红色皮厚龟裂片隆起,呈近圆形或多边形顶钝或浑圆,种柄大并明显,果肉白蜡色肉质爽脆多汁味香甜,果实可吃部分占70%,品质中上,成熟期较长,但产量较低,6月中下旬果熟,种植面积较多的有江埔、城郊、棋杆等地。三月红树势壮旺,树冠扩展,枝条疏而粗长,叶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先端短尖或渐尖,花序大花枝粗长,小花粗大且密集,果大心形或歪心形,单果重24~26克,果皮鲜红色较厚而脆龟裂片大而平大小不等,部分龟裂片中央有小锥尖状裂片峰,果肉白蜡色肉质稍粗韧多汁甜带微酸,种子大不饱满,果实可吃部分占62%~68%,品质中等,较丰产稳产,适宜鲜食和制罐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花,5月上中旬果熟太平有种植。阳春细核三月红又称阳春红,是阳春的名牌产品,树势壮旺,树冠扩展,枝条疏而粗长,叶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花枝粗长花序大,小花粗壮且密集,果大核小果心形或歪心形,单果重24~26克,果皮鲜红较厚而脆,龟裂片大而平大小不等,果肉白腊色肉质稍粗韧多汁甜带微酸,品质中等,早熟,在阳春地区5月3日前后成熟,2003年市农业局菠萝山果场引种60株。大早也称大造,树形高大,生势旺,枝条疏而粗长,树冠开张,叶长椭圆状披针形淡绿色有光泽,花序较长,果长卵形或椭圆形,单果重19.6~27克,果皮鲜红色皮薄龟裂片小而略尖凸,鲜明片峰短小而尖锐,果肉乳白色肉质稍韧果汁中等味带酸,果实可吃部分占61.5%~75.5%,较早熟丰产,收获期长,核大,品质一般,3月中旬至4月中旬开花,6月上中旬果熟,种植面积较多的有温泉、桃园,其次是神岗、江埔、城郊等地。蜜糖罂又名白糖罂、蜜糖埕,植株树势中等,树冠半圆形,枝干较开张,叶椭圆形卵圆形或长椭圆形,边缘有波纹先端短尖,花序长约25厘米,果歪心形或短歪心形,单果重21.4~31.8克。果皮薄鲜红色,龟裂片大部分平滑小部分微隆起,多呈略长四边形或多角形大而疏排列不规则,裂片峰细而钝,果肉白蜡色肉质爽甜多汁味清甜,果实可吃部分占70%~79.2%,果大肉厚清甜带蜜香,果质较优,早熟丰产,6月上旬果熟,太平、神岗、城郊等地有零星种植。攀谷子植株树冠疏散,枝条较疏,叶片披针形或长披针形,叶缘呈波纹状,花序较大,果长卵圆形,单果重18克,果皮深红皮薄,龟裂片隆起尖凸呈不规则排列裂片峰楔形,果肉白蜡色,肉质软并有小许渣,多汁味微酸,小核居多,果实可吃部分占69%,果色鲜艳,肉厚核小,产量中等,6月上中旬果熟,江埔、城郊有零星种植。白蜡原产于湛江,80年代各果场引种,树势中等,树冠半圆形,枝条较疏,长而硬,叶片披针形,叶面光滑,花序较大,小花密集,结果率高,果近心形或卵圆形,单果重19.3~29.8克,果皮鲜红稍带紫色薄而软,龟裂片凸起,果肉白蜡色,肉质清甜爽脆多汁果质较优,果实可吃部分占69.8%~83.7%,早熟丰产,3月中旬开花,5月下旬至6月上旬果熟。甜岩植株高大,树冠半圆形,枝条疏而细长略下垂,叶长椭圆形先端渐尖,花序长7~20厘米,花枝细,果近圆形,单果重20.9~27.8克,果皮暗红色厚而脆,龟裂片平滑多为长龟甲形排列整齐裂片峰平滑,果肉乳白色肉质软滑味清甜多汁带有香味,食之凉喉,多食不腻,种子大饱满,果实可吃部分占全果重的72.4%~77.5%,耐旱耐脊性强,生长快,宜作砧木,产量中等,4月上旬开花,6月中下旬果熟,太平、城郊等地有种植。
中熟品种
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熟,有桂味、米枝、井岗红糯、中山状元红、尚书怀、青皮甜、九里红、进奉、水塔古、大水古、禾雀蛋、靓皮、挂绿、紫娘喜、称砣荔、山枝、酸公、曱甴乸等18种。桂味是从化名优荔枝品种之一,植株高大,树势壮旺,枝条疏散而细长,趋于向上生长,树冠呈半球形,叶长椭圆形,叶色淡绿有光泽,叶缘稍向内卷先端短尖,花穗长花枝细,从果实外观分“大红”和“鸭头绿”两个品系,“大红”桂味果皮全淡红,“鸭头绿”果肩上有墨绿色斑块,果皮淡红,果圆球形或近球形中等大,单果重15~22克,果顶浑圆果肩平果梗细,果皮薄龟裂片凸起呈不规则圆锥形裂片峰尖锐刺手裂纹缝合线明显,果肉乳白色肉质厚实爽脆清甜多汁有桂花香味,种子中焦核占多数,果实可吃部分占全果重的75%~80.8%,100毫升果汁中含维生素C 26.84~29.48毫升,酸0.15~0.21克,品质风味极佳,经济价值高,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开花,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实成熟,种植面积较多的有太平、神岗、江埔、温泉、城郊等地,1985年统计全区种植桂味荔枝7.15万棵;水厅桂味是桂味品系中之极品,果实成熟时,果肩部位有墨绿色斑块(称为“鸭头绿”),其余皮色鲜红,果壳裂片尖突刺手,平均单果重21克以上,果肉白腊色,质爽脆味清甜,有桂花香味,质特优,壳硬,较耐贮运,小核居多,剥开果壳用纸包果肉,不见半点水迹,江埔白田岗新明村种有水厅桂味母树4棵,经历年圈枝驳种、嫁接种植,水厅桂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市、镇政府大力推广,江埔、神岗、太平、城郊、灌村、温泉等地广为种植,至2004年白田岗地区的新明村和南方村种植第2代、第3代水厅桂味面积已发展到700多亩,全市种植第3代、第4代水厅桂味面积1万多亩。米枝是从化名优荔枝品种之一,因果肉雪白,像农家的糯米糍,当地人又称之为“糯米糍”,分“红皮大糯”和“白皮小糯”两个品系,“红皮大糯”称为“双壳米枝”叶大果大,果皮厚,皮色鲜红,裂果较少,“白皮小糯”又称“单壳米枝”叶小果也较小,皮薄色淡红,座果率较高,但易裂果,米枝树势壮旺,树冠半球形,枝条细密,且较软易下垂,叶较小披针形叶缘波浪状先端渐尖,花枝较细花序较长,果扁心形较大,单果重20.1~27.6克,果形整齐果顶浑圆果肩一边隆起,果梗斜生与果肩成45°斜角,果皮鲜红龟裂片明显隆起呈狭长形纵向排列裂片峰平滑缝合线明显,果肉乳白色肉厚,肉质软滑多汁,味浓甜带微香,种子小多退化或中空,果实可吃部分占全果重的73%~84.4%,100毫升果汁中含维生素C 20.42~36.08毫克,酸0.18~0.26克,品质风味极佳,为荔枝最佳品种之一,3月下旬至4月下旬开花,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熟,米枝种植主要在太平、神岗、江埔、城郊等地;以太平钱岗最闻名,太平镇钱岗村民种植糯米糍历史悠久,全村现存百年以上的糯米糍果树500多棵,其中一棵人称“米枝王”,树龄200年以上,树主干基部周长2.8米,树高9米,冠幅直径18米,覆盖面积200多平方米,树势壮健,1983年“米枝王”产量达850千克,80年代开始荔枝价格上扬,钱岗村民户户扩种糯米糍,1985年全村有糯米糍果树5079棵,2001年钱岗糯米糍产量达1000多吨,2002年6月钱岗糯米糍在广州市农业局举办的优质荔枝品种及标准化栽培鉴评会上,经专家鉴定为名优特色荔枝品种,并通过省无公害生产认证,确定钱岗村为无公害生产基地,2004年钱岗村糯米糍种植面积增至1000亩,全市米枝种植面积2.84万亩,占全市荔枝种植面积的12%。井岗红糯是神岗村民在1984年从城郊高步村的一棵实生母树(当时树龄28年)上引种4棵圈枝苗,1987年从第一代树上取接穗嫁接了90株,1997年被发现为荔枝新品种定名为井岗红糯,该品种果实皮色鲜红,果实呈心形,果蒂歪高,龟裂片大比糯米糍凸稍刺手,果肉腊色半透明,肉质嫩爽口不流汁,有糯米糍的风味,可溶性固形物20.1%,果皮厚不易裂果,蕉核率80%~90%,味清甜品质中上,植株生长比较旺盛,结果能力强,较丰产稳产,2000年已发展到500株苗,2002年由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作出鉴评。中山状元红是市果树科学研究所三将军果场在1996年从中山市引种35棵,树势壮旺,果大平均单果重30克,果皮鲜红美观,较稳产,果实可吃部分占65%,品质中上,6月下旬果熟,大小年结果明显,正常年景平均株产10千克,2004年株产15千克。尚书怀植株树冠半圆球形,枝条柔软而较疏,叶片长椭圆形先端渐尖,花序较长花枝细弱分布较疏,果卵圆形或近圆形略带扁,单果重14.1~18.2克,果皮深红色薄而脆,龟裂片微隆起而大裂片峰钝或具稀疏微尖,果肉乳白色,肉质软滑多汁,味甜带微香,近果蒂部分有涩味,种子饱满或焦核,果实可吃部分占全果重48.58%~68.2%,抗逆性强,座果率高,丰产稳产,6月下旬至7月中旬果熟,城郊有零星种植。青皮甜植株树冠半圆形,树势开张,枝条稀疏凌乱,叶片长椭圆形边缘呈波纹状先端渐尖,花枝高大分枝疏,果卵圆形或心形,单果重18.2~21.9克,果皮鲜红或淡红微带黄色,皮薄而脆龟裂片平或微隆起排列不整齐,裂片峰隆起或乳突起,裂纹窄而浅,果顶浑圆,果肉青白色,肉质爽脆味清甜,品质中上,果实可吃部分占全果重的70.4%~77.3%,6月下旬果熟,民乐南楼种有1800多棵。九里红植株枝条纤细软垂,叶片长椭圆形先端短尖,果卵圆形,单果重20~20.8克,果顶浑圆,果肩平或一边微耸,龟裂片较大平滑排列不规则缝合线明显,果皮深红色果肉白蜡色,肉质软滑,肉厚核小多汁,甜味中等微酸,果实可吃部分占全果重的70.9%,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熟,九里步果场有种植。进奉植株生势一般,树冠半球形,枝条疏且脆,叶片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花序长约23厘米,花枝疏而细弱,果近圆形或卵圆形,单果重21.9克,果皮淡红色质柔软,龟裂片乳状隆起其中夹有小龟裂片,裂片峰微尖有刺手的感觉,果顶浑圆或钝,种柄较粗,果肉乳白色,肉质稀滑多汁味稍淡,种子较大饱满,果实可吃部分占全果重的69.1%,较丰产,但皮薄不耐贮,品质中等,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花,6月下旬果熟太平、江埔、桃园等地有种植。水塔古果近圆形,单果重25~28克,果色深红,肉白蜡色,种饱满,味甜多汁,果实可吃部分占全果重的68%~73%,果大丰产,品质中等,4月上旬开花,7月上旬果熟,神岗、江埔、城郊等地有种植。大水古 果成扁心形,单果重20~26克,果色淡红,形似糯米糍,肉乳白色,肉质软滑多汁,大核居多,果实可吃部分占全果重65%~70%,4月上旬开花,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熟,品质中等,适于山坡地种植,城郊、江埔、神岗等地有种植。禾雀蛋又称水鱼蛋,是实生荔枝的变种,因其果形小而像禾雀蛋而得名,果皮红有花斑,单果重15~18克,果肉白腊色,肉薄核大,味酸偏淡,果实可吃部分占全果重50%~55%,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花,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熟,适应性强,丰产稳产,适于山地栽种,桃园镇云星流溪河畔有种植,神岗、江埔、城郊等也有类似品种,有人称为“水鱼蛋”。靓皮果成圆形,单果重17~19克,果色暗红,果皮光滑,肉白腊色,肉质软滑,味甜多汁,果实可吃部分占全果重的65%~70%,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花,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熟,品质中等,抗逆性强,太平飞鹅有种植。挂绿果近卵圆形或近圆形,单果重14.4~29.5克,果皮暗红带绿色较薄,龟裂片近于平坦并在中部向内微凹,果肉白腊色,肉质爽脆,甜带微香,种子饱满而略扁,果实可吃部分占全果重61.5%~76.9%,4月上旬开花,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熟,神岗、江埔等地有种植。紫娘喜果扁歪心形,平均单果重53克,果皮紫红色,龟裂片稍隆起大而粗,果肉白腊色,肉质较软汁多味甜,最宜鲜食,但核较大,果实可吃部分占全果重68.5%~72.3%,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花,6月下旬果熟,太平有种植。称砣荔果成心形,单果重23~28克,果皮鲜红,果肉白腊色,种子大,味甜多汁,果实可吃部分占全果重69%~75%,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花,6月下旬果熟,品质中等,果大,抗逆性强,丰产稳产,神岗菜地塱有种植。山枝又名过山头,是实生荔枝,果成卵形,单果重平均12~15克,果色暗红,果肉柔软,肉白腊色,味酸带涩,果实可食部分占全果45%~50%,3月中旬至4月上旬开花,6月下旬至7月中旬果熟,品质下等,种子大,可为荔枝资源研究及选育种提供原始材料。各地均有种植。酸公属稀有品种,是实生荔枝的变种,太平飞鹅有1棵荔枝,被当地人称为“酸公”,果形卵圆,皮色暗红,单果重20~25克,果实可吃部分占全果重55%~60%,果味奇酸,抗逆性强,在遗传育种上有研究价值。曱甴乸属稀有品种,是实生荔枝的变种,太平钱岗有1 棵荔枝,被当地人称为“曱甴乸”(蟑螂),皮暗红,核大肉薄,其味如“曱甴”,甚难入口,果成圆形,单果重18~20克,果色鲜红,果皮龟裂明显,果实可吃部分占全果重58~62克,果味奇异,抗逆性强,在遗传育种上有研究价值。
迟熟品种
槐枝、布袋、香荔、雪怀子、禾乐响、阿娘鞋、风吹落、下翻枝、无核荔枝、马桂荔等10种。一般在7月上、中旬果熟。槐枝又称淮枝、怀枝、禾荔,是从化荔枝的优良品种之一,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槐枝植株较矮,树形紧凑,树冠半球形,枝条密集,新梢成丛生状,叶片较短椭圆形平直厚硬叶缘稍向内弯色浓绿,花枝较粗,花序短而密,座果率高,槐枝果近圆形或圆球形,单果重15.4~28.3克,果皮暗红色厚而韧,龟裂片平滑或稍隆起不规则排列,果肉白蜡色软滑多汁味甜,果实可食部分占全果重的68.5%~76.6%, 100毫升果汁含维生素C17.28%~42.24%,酸0.15~0.36克,4月上旬至4月下旬开花,7月上旬至中旬果熟,品质风味中等,辖区内各地均有种植;双壳槐枝是槐枝中的上品,果大单果重23克以上,壳厚裂果少,较耐贮藏运,灌村新南种植2000多亩,2003年双壳槐枝获广州市名优农产品称号;1990年,在灌村发现一株细核槐枝,树龄40年,树形紧凑,枝条较细密且柔软,叶片短小厚硬叶色浓绿,花枝较细,花序较短密,果实中等大,单果重15.6~28克,近圆形或近心形,果顶浑圆,果皮稍厚较柔软,皮色暗红,龟裂片大而平排列不规则,裂片峰平滑裂纹浅阔缝合线明显,果肉白腊色软滑多汁,种子小焦核率90%以上,果实可吃部分占全果重73%~80%,品质中等,7月上旬成熟;在神岗木棉村龟咀石塘岭上,有一棵大槐枝,据《木棉村本源遗古志》中“木棉荔枝皇的来由”记载:“此荔枝种于清康熙元年(壬寅年),即公元1662年,至今(2004年)已生长338年”, 1976年8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果树栽培技术丛书《荔枝》,首页载有“荔枝皇”的照片, 并附说明:“从化区神岗公社石塘岭的大荔枝树,占地半亩,一九六七年单株产果三千多斤。”2004年7月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确认,该荔枝树树干基径5.15米,高12.5米,冠幅直径33.6米,占地886.66平方米,颁发“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大的荔枝树——荔枝皇”铭牌;1979年全区槐枝种植面积1.73万亩占荔枝种植面积的90%,1980年开始水果市场日渐活跃,荔枝价格猛涨,激发群众种植水果的积极性,至1985年全区槐枝种植面积2.9万亩,由于槐枝生长适应强,产量稳定,鲜果又适宜加工为干品,果农乐于种植,成为主流品种,2004年全市槐枝种植面积15.4万亩,占荔枝种植面积的65%。布袋植株中等,树冠半球形,枝条较疏且韧,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较疏,花枝纤细,果椭圆形或心形,单果重17克,果皮鲜红色薄而脆,龟裂片峰钝部分锐尖大龟裂片中间夹有小龟裂片裂纹较深且明显,果肉白蜡色软滑味甜带香多汁,大核居多,果实可吃部分占全果重71%,座果率高稳产,7月中下旬果熟,温泉、桃园、太平等地有零星种植。香荔树冠半球形,枝条细而密,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钝尖,花枝细弱花序长约22厘米,果近圆球形或卵圆形,单果重17.2~17.8克,果皮深红或暗红色皮薄,龟裂片隆起较密裂片峰钝或尖锐大小较均匀,果肉白蜡色软滑,味甜带香多汁,果实可吃部分占全果重69%~76.2%,品质优良,7月上中旬果熟,江埔、城郊、灌村等地有种植。雪怀子果歪心形,单果重19~25克,果皮深红色,龟裂片大且稍隆起,果肉白腊色,肉质爽脆味甜,果实可吃部分占全果重70%~81%,4月上中旬开花,7月中下旬果熟,原产于增城县,80年代县农业局果场和良口镇引进繁育。禾乐响是稀有迟熟品种,产于神岗西湖村,果近卵形,果中等大,单果重18.5~19.2克,果皮鲜红,果顶浑圆果肩平,龟裂片隆起排列不规则缝合线明显,果肉白蜡色,肉脆味甜带香味品质风味较优,丰产稳产,果实可吃部分占全果重68%~75%,7月下旬至8月上旬果熟。阿娘鞋植株生势壮旺,树冠圆球形,叶长椭圆形先端渐尖或钝叶缘稍向内卷,果长卵形略扁,单果重18.3~26.3克,果皮淡红带黄色特厚质脆,龟裂片隆起成不规则的纵向排列,果肉黄蜡色,肉质爽脆多汁,味清甜且带特殊香味,迟熟丰产,品质较优,但核大,果实可吃部分占全果重67.8%,4月上旬开花,7月上中旬果熟,桃园有种植。风吹落产于太平飞鹅,因果成熟后易被大风吹落而得名,又因其味香而称梅香,是辖区内稀有品种之一,果圆扁圆形,单果重18~20克,果带短小,果色暗红,肉白腊色,味香肉甜,果实可食部分占全果重65%~68%,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花,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熟,因其性状奇异,在遗传育种上有研究价值。下翻枝原产于福建省,为迟熟品种,树形开张,果实近园形,单果重22.9~31.5克,果色鲜红,皮呈粒刺,肉乳白色,甜味中等,香味较浓,大核居多,果实在可食部分占全果重66%~75%,适应性强较丰产,皮较厚耐贮藏,在从化为中迟熟品种,适于山地栽种,80年代县内九里步果场、农业局果场开始引种。无核荔枝是在1997年由东莞林科所引种,该品种较稳产,能单性结果,果形大近圆形,单果重15~28克,皮色鲜红,果实无核率90%以上,含糖量17%左右,品质中等,7月上旬成熟,灌村、江埔等地有零星引种。马桂荔原产地高州,成熟期比槐枝迟10~15天,1997年辖区内各地有零星引种,树势生长较壮旺,树冠干灰褐色,叶片椭圆形较宽急尖两缘较平滑叶脉较突出,主脉稍带浅黄绿色,果色鲜红,龟裂片较平,果大平均单重为39.6克,果肉白腊色,肉质嫩滑,汁多味较甜,种子浅黑褐色,果实可吃部分占全果重72.9%,品质中下,1998年市果树研究所小坑果场采用高接换种法,以10年生槐枝树作砧木嫁接30株,2000年开始挂果,2004年株产21千克,最迟采收期在8月1日。
1983年4月,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加速发展林果生产的决定》,县成立林果生产领导小组,由副县长任组长,全区规划在1984年年内新种荔枝2万亩,种果任务落实到山头、农户,实行连片种植,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水果基地。1986年5月,县政府抽调7名干部,用半年时间完成荔枝基地规划工作。1986年6月统计,全区有荔枝5.52万亩。三年规划新种荔枝9万亩,其中1987年种植3.32万亩,1988年3.52万亩,1989年2.35万亩。1993年4月,县委、县政府对发展荔枝生产进行专题调查研究,规划从化发展万亩糯米糍荔枝基地。
栽培历史
从化栽培种植荔枝,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始种朝代已无从考究。清雍正八年(1730年)《从化县志》物产志(下)篇记载:“荔有数种,以核小而夏至后熟者为佳。”抗日战争前,太平至温泉流溪河两岸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荔枝产区。日本入侵从化时,荔枝生产曾受到严重破坏。抗战胜利后到解放前夕,荔枝生产得以恢复。1949年,全区荔枝种植面积1.42万亩。土改后,农民分得土地,纷纷在山坡旱地和“五边地”开荒种荔枝,从小量栽培发展到连片种植,荔枝收入成为全区农村重要经济来源之一。50年代,全区新种荔枝果树1.1万亩。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土地、果树归生产队集体所有。“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些公社出现砍果树改种水稻的现象,水果生产遭受损失。1979年,全区荔枝种植面积从1972年的2.19万亩减至1.93万亩。80年代,县委、县政府加强对荔枝生产的领导,把荔枝生产作为从化一大优势,落实荔枝管理责任制,组织营造荔枝生产基地。1983年,全区圈驳荔枝苗17万多株,在太平到温泉、城郊到龙潭公路两旁山坡连片新种荔枝约2000亩,形成公路沿线荔枝林带。县政府从进口化肥中拨出6131吨,作荔枝专用化肥。1984年开始,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分别到棋杆岭南、龙潭西向、鳌头黄罗、白兔村等办荔枝种植示范点,带动全区荔枝生产发展,掀起新的荔枝种植热潮。原来荔枝较少的棋杆、民乐、鳌头、龙潭等地也开始利用山坡地大面积种植。至1986年,全区荔枝种植面积增至4.05万亩,比1979年翻一番。1986年从化被列为全国7个荔枝生产基地后,以耕山种荔枝为主的开发热潮迅速掀起。1987年10月,县委、县政府把荔枝生产作为开发农业重点,发放荔枝育苗财政贴息贷款98万元,种果贷款200万元(含其他水果),是年圈育荔枝苗64万株,各级领导办荔枝种植示范点,以点带面,荔枝种植趋向基地化发展。1987~1989年,全区新种荔枝面积1.89万亩。其中太平镇连片新种荔枝13万棵,神岗镇形成广从公路沿线2000亩、银林至石联4000亩两个以荔枝为主的林带。灌村镇荔枝果树人均近9棵,荔枝发展速度列为全区之首。进入90年代,荔枝生产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各地相继出现连片种植优质荔枝的热潮,种植面积以年过万亩的速度增长。1995年夏,广州市市长黎子流到灌村镇新田村视察,他看到荔枝林延伸至半山腰,山下一座座小楼房,欣然挥笔题词:“山上荔枝林,山下荔枝楼”。至1996年,全市荔枝种植面积首次超过10万亩。至1997年,全市荔枝种植面积比80年代末又翻一番。至2003年,全市15个镇中荔枝种植面积超过万亩的镇有太平、神岗、江埔、灌村、桃园、良口、棋杆、鳌头、龙潭等9个。2004年,全市荔枝种植面积23.67万亩,其中无公害、标准化荔枝生产基地10个,荔枝种植面积2.5万亩。
1979年,荔枝种植主要分布在交通方便的流溪河两岸太平、神岗、江埔、城郊、温泉一带。这5个公社种植荔枝30多万棵,占全区三分之二,荔枝产量占全区80%。进入80年代,随着果树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农民种果积极性高,除流溪河两岸区域继续扩种外,逐年向丘陵台地发展。原来荔枝比较少的灌村、棋杆、民乐、鳌头、龙潭也有大量种植。至1985年,这些地区的种植面积均超过千亩,成为从化荔枝的新产区。进入90年代,荔枝种植区域继续扩展,良口以北的吕田、东明也有小面积种植。至2004年,全市荔枝种植面积23.67万亩,其中太平镇7.54万亩,占31.85%;鳌头镇5.93万亩,占22.77%;城郊街3.86万亩,占16.31%;温泉镇3.58万亩,占15.12%;良口镇1.19万亩,占5.03%;江埔街1.14万亩,占4.82%;街口街5891亩,占2.49%;其他3798亩,占1.6%。
生产影响
荔枝生产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加上果农管理技术不一,产量极不稳定,从化荔枝产量有大小年之说,大年为丰收年,一般在大年之后次年多为小年。1979年,全区荔枝产量3803吨,平均亩产196.8千克。1980~1989年,全区荔枝产量7.435万吨,平均年产量7435吨。1990~1999年,全市荔枝产量14.06万吨,平均年产量1.40万吨,其中最低年产量1993年,为799吨,平均亩产10.19千克。2000~2004年,全市荔枝产量14.24万吨,平均年产量2.85万吨,其中2002年,全市荔枝产量5.71万吨,为历史最高纪录。2004年,总产3.93万吨;其中温泉镇1.2万吨,占30.53%;太平镇1.07万吨,占27.23%;鳌头镇8600吨;占21.88%,城郊街3500吨,占8.91%;江埔街2201吨,占5.6%;良口镇1100吨,占2.8%;街口街771吨,占1.96%;其他393吨占1%。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5 23:04
目录
概述
荔枝品种
生长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