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人鸟低飞
王小妮创作传记小说
《萧红:人鸟低飞》(原名《人鸟低飞:萧红流离的一生》)是中国当代作家、诗人王小妮创作的传记小说,首次出版于1995年5月。
内容简介
萧红试图摆脱时代的枷锁,而她单薄的身体还是被时代的利刃刺得遍体鳞伤。她要婚姻自主,不想像牛马一样被封建家庭牵着,而面对她仰慕的老师李洁吾的太太时,她被催垮了一次。汪少爷的出现,她再次燃起希望,可结局是身怀六甲被弃旅馆。在风雨飘荡中,她抓紧了梦想中的一截麦杆儿,那便是与她共患难的萧军,“他是那种男人,他坐在那儿,你就放宽心,你就不发慌。”而当她发现自己握不住这一截麦杆儿时,她决定先下手为强,“我要主动,我要马上下这个决心,脚已经站到了悬崖边儿,让他一只手推我,还不如干脆自己往下跳,死了,也占个主动。”她用自己仅有的一点坚强维护自己尊严,她想做那个时代坚强的女性,而最终她只走过了三十一个春秋,便香消玉殒了。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1994年9月9日晚上,王小妮接到《作家》主编宗仁发从长春打来的电话。宗仁发表示要编一套“中国女作家传记丛书”,询问王小妮能否写一本。王小妮表示要写萧红,宗仁发同意了。王小妮对萧红认识不多,只是在上大学的时候,看过《生死场》,后来翻过《呼兰河传》,知道她是东北人,命运流离又夭折,是一个有天分的作家,其它的都不清楚。
王小妮开始创作《萧红:人鸟低飞》时,学界对萧红生平的文献资料整理不够完备。面对史料的残缺,王小妮并未被史料所局限,她反复研读萧红的作品,通过文字与萧红“接触”,以此还原萧红的内心世界。同时,王小妮还会研究其他作家关于萧红的著作,如李海波的《萧红和〈呼兰河传〉》、葛文浩的《萧红评传》等作品。王小妮通过在其他作品中捕捉萧红人生的余白,完善了萧红本人的思想和情愫,这也成了王小妮创作的细节所在。
一本传记,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远不是王小妮所长。在深圳,很难找到有关萧红的书,出版社用该快件帮王小妮寄了两本评传、一些散的文摘复印件,还有萧红的几本作品,资料非常有限。写完这本书后,王小妮想把书名叫《你妄想飞吗?》,人们都反对,说不像一个书名。最终定名为《人鸟低飞》。
人物介绍
萧红
19岁逃婚离家,萧红之后的人生便被炮火撵着一路逃亡,哈尔滨、北平、大连、青岛、上海、东京、武汉、西安、重庆,最后病逝于香港这个遥远的异乡。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悲剧人生
王小妮在《萧红:人鸟低飞》中有限地使用那一堆史料,写萧红流离的一生,非换一副新的笔墨才成。诗人王小妮发掘萧红的心灵独语,以不断变化的独特叙述,直接地切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苦难最深重的萧红的精神世界。王小妮笔下的萧红,让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外部的萧红,而是内部的萧红。对于萧红来说,民族悲剧固然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她个人的悲剧。王小妮听清了萧红心跳的声音,看清了萧红的内心世界,她描写了这个内心世界。王小妮作品中的“我”说的是萧红的心里话,是一位女性对另一位女性经过几十年的沉淀。
艺术特色
写作视觉:独到的创作感知与美学感知
王小妮在《萧红:人鸟低飞》后记中就写道,当编辑提到写一部关于萧红的传记时,她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在出版自序中,人们可以看出王小妮从史料中寻找、还原萧红的经历,并将其付诸笔下有着强烈的信心。王小妮认为自己写萧红的传记理由有三点:其一,王小妮认为萧红是稀有的、真正的作家;其二,王小妮认为自己能够与萧红的不幸和痛苦共情;其三,王小妮和萧红同为东北人,对故土有着类似的深刻体会。因此,在刻画萧红内心世界的时候,王小妮能够以第一视角发出更为动人的感慨。王小妮认为,萧红完全将自己的内心世界隐藏于作品之中,她从不会在作品中刻意用文字来解读自己的内心。王小妮在创作时非常注意这点,因此也更注重对萧红视角的再现,她以萧红的眼睛去看,以萧红的角度去叙述。如描写端木蕻良的外貌时:“端木蕻良微白的脸,长长的头发,都变化成一束目光,直向我射来。他使用溢美之词的时候,一点也不紧张。”王小妮在搜集史料之余,还会从萧红的文学作品,乃至他人写萧红的传记文学作品中,寻找关于萧红的“碎片”,进而用以描画萧红的一生。
写作角度:别样的史料还原与共情抒写
王小妮在创作《萧红:人鸟低飞》之初就明确了绝不刻板按照史料去书写,而是有机地添加细节,以大量的心理线索串联萧红的一生,描绘一位“有血有肉”的萧红。这样的写作思路决定了《萧红:人鸟低飞》不同于此前任何一部关于萧红的传记,而成为一本更接近小说的传记文学作品。为了达成写作初衷,王小妮在创作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写作策略:其一,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对萧红的内心世界进行深入刻画;其二,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叙述的写作手法;其三,在文字表达上更注重美感,以散文化的笔触去构建传记,以此更好匹配萧红本人作品的语言风格。通过以上三种写作策略,王小妮成功地构建了萧红的心灵史。
王小妮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叙述的对象绝非是一个可以随意涂抹的小说中的人物,而是真实生活在民国时期的传奇女作家。因此,她在刻画萧红内心世界的时候,采取了交替使用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写作手法,以此更好地表现萧红的内心世界。王小妮的文字在进行视角的转换和对萧红内心世界的刻画时较为灵活自然,没有卖弄自己的写作技巧。诸如此类的视角转换在《萧红:人鸟低飞》中多次出现,王小妮通过不断进入萧红的视角又抽离出来,将萧红内心所容纳的痛苦和外在环境之艰苦进行对比,在这种对比中构建对萧红及其生活环境的全方位书写。
互文架构
在创作《萧红:人鸟低飞》时,王小妮也采取了不同于以往任何萧红传记的写作手法。王小妮在有意识地模仿萧红在不同时期的写作风格。如描写萧红的童年时期关于母亲与祖父的内容,王小妮会以萧红《呼兰河传》的笔法进行追忆;在描写萧红和萧军相识之时,文章的叙述手法又与萧红《生死场》的笔法接近。
作品评价
王小妮的《人鸟低飞》有创作的成分,很诗化。(作家、学者、萧红研究专家林贤治评)
王小妮的《人鸟低飞:萧红流离的一生》作为传记小说的出现,使“萧红传”的写作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元的态势。(《传记文学》评)
在众多写萧红的传记文学作品中,当代女诗人王小妮的《萧红:人鸟低飞》以诗化的语言和细腻的女性视角而独树一帜。(《青岛晚报》评)
在各版本萧红传中,对萧红人生际遇做大量感性描述的作品,当推王小妮《人鸟低飞:萧红流离的一生》和叶君的《从异乡到异乡:萧红传》。(《乌鲁木齐晚报》评)
出版信息
《萧红:人鸟低飞》首次出版于1995年5月,由长春出版社出版,原名《人鸟低飞:萧红流离的一生》。2012年9月,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再版。2020年3月,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再版,并将书名更名为《萧红:人鸟低飞》。
作者简介
王小妮,满族,1955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历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深圳现代装饰杂志社、深圳影业公司工作人员,前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代表作品有《方圆四十里》《人鸟低飞》《上课记》《上课记2》《1966年》《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看看这世界》《出门种葵花》等。
参考资料
人鸟低飞.中国国家图书馆.
人鸟低飞.中国国家图书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8 15:58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