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八卷,每卷三品,共二十四节,以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元典为谈艺底本,一卷三品,一品三段,情深文明,
言近指远。更益以诗意古画,映照解读。说文解字在先,
格物、禅喻或心析参诗于后,取径不一,但皆重于比物连类,互相发明。全书援引各家诗作词品、文学
武侠,经纬纵横,申说
司空图诗论“
味外之味、象外之象”的别趣与深意。行文轻快,笔法入微,固属文艺赏析之作,而对文理章法及相应的人情之常,常有独到的兴会与适度的发挥。席勒所谓造艺本于游戏之天性,细按本书字里行间、文情墨意,笔端流丽、
口角生风,可见作者对此精神契会于心。
2. 袁 枚:《续诗品》
4. 顾 翰:《补诗品》
唐末
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论诗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
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
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宋·苏轼:《
书黄子思诗集后》
得其意象,可与窥天地,可与论古今;掇其词华,可以润
枯肠,医俗气。图画篆象,靡所不该;
人鉴文衡,罔有不具,岂第论诗而已哉。 清·孙联奎:《诗品臆说》
诗文完全超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山林诗人,是没有的。完全超出于人间世的,也是没有的。既然是超出于世,则当然连诗文也没有。诗文也是人事。既有诗,就可以知道于世事未能忘情。
鲁迅:《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这本书我从五岁发蒙时读起,要算是我平生爱读书中之一。我尝以为诗的性质绝类禅机,总要自己去参透。参透了的人可以不立言诠,参不透的人纵费尽千言万语,也只在门外化缘。这部书要算是禅宗的“
无门关”,它的二十四品,各品是一个世界,否,几乎各句是一个世界。
郭沫若:《夕阳》
除妄得真,寂而息照,此即神来之候。艺术家之会心,科学家之格言,
哲学家之悟道,道学之因虚生白,佛家之因定发慧,莫不由此。
钱钟书:《谈艺录》
此书印象,不必拘泥于诗艺专著,不必慑迫于蓝本之名头高、来头大。全书指要,既非人面,亦非桃花,所重者,乃“相映”二字也。今人好论作文大法、词章诀窍,以
终南捷径之含糊惑诱
道听途说之懵懂,
南辕北辙,大道日远。全书二十四诗品之能近取譬,真诀分解,同情会意之读者倘能识其堂奥,象外试笔,则破执桃花,即奉斯著为文章圣手必读之书,岂为荒诞语耶。魏武挥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