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颂》是19世纪
美国诗人
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最著名的抒情诗之一。这首诗属于典型的
教谕诗,体现了朗费罗的诗学
理念——主张艺术应该鞭挞现实。它以一位年轻人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见解,以及如何认识生命的时间性,并指出人生的目标、道路在于行动和不断的自我超越。因诗歌激扬向上的人生斗志与19世纪40年代美国拼搏进取的时代精神非常吻合,使得它能够在美国广为流传。
作品原文
A Psalm1of Life(What the Heart of the Young Man said to the Psalmist)
原文注释
1.Psalm [sɑ:m]n. 赞美诗,圣诗。
2.mournful[ˈmɔ:nfl]adj. 悲伤的, 哀痛的。
3.slumbers [ˈslʌmbəz]n.睡眠,沉睡状态。
4.earnest[ˈɜ:nɪst]adj.热心的, 诚挚的,真挚的。
5.returnest=return 返回。
6.sorrow['sɒrəʊ]n.悲痛,悔恨,惋惜。
7.fleeting [ˈfli:tɪŋ] adj.短暂的, 稍纵即逝的。
8.stout [staʊt] adj. 坚固的。
9.muffled[ˈmʌfld]adj.(声音)被隔的,,听不太清的。
10.drums[drʌm]n.鼓, 鼓声。
11.Funeral[ˈfju:nərəl]n.葬礼,丧礼。
12.bivouac [ˈbɪvuæk]n. 露营。
13.strife [straɪf]n. 冲突,竞争。
14.sublime [səˈblaɪm]adj. 崇高的,卓越的。
15.forlorn [fəˈlɔ:n] adj. 孤独的,凄凉的。
16.shipwrecked['ʃiprekt] adj.遭遇海难。
注释译文
中文译文
中文注释
①睡着:这里是指消沉
萎靡,这行诗跟“
哀莫大于心死”意思相近。
②“你本是尘土,必归于尘土”,这是
耶和华对
亚当说的话,见《旧约·
创世记》第3章。
③“智艺无穷,时光飞逝”原出于古希腊医学家
希波克拉底(约前460-前377)的《格言集》。
④“沙”指古代计时用的
沙漏中的沙粒。“时间的沙”指人类的
历史。而从下一节诗来看,这里的“沙”又可解释为“人生大海”岸边的沙滩。
创作背景
《人生颂》写于1838年,
匿名发表于1839年,正值美国
资本主义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的爱妻波特1835年因
流产而病故,他一度陷入悲痛之中,而当他追求阿普尔顿(五年后成为他第二任妻子)时,又遭遇颇多波折。他百感交集,觉得人生充满挫折,内心不免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以此来勉励人们在人生道路上要不懈努力。
作品赏析
文学鉴赏
《人生颂》一诗是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最著名的抒情诗之一,首次发表在一份名为《内克波克》(Knickbocker
Magazine)的杂志上,后来收入诗人的第一部诗集《夜吟》中。这首诗属于典型的
教谕诗,体现了朗费罗的诗学
理念。朗费罗是积极的“为人生而艺术”论者,主张艺术应该鞭挞现实,激扬人们的生活热情与斗志,从而造福人类。
该诗以一位年轻人的口吻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见解(避免了诗人直接说教之嫌),阐述了以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乐观态度对抗消极的虚无思想的人生哲理。全诗语言庄重、严肃而通俗,诗人从几个角度,层层深入地揭示了人生的积极内涵。全诗共9节,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说理和论述都很讲究。
从整体结构上看,全诗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起承转合,十分自然,体现出诗人不凡的技巧和构思。
全诗有明显的四个层次。
1~3节可视为第一层次,这一层次表明了诗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即什么是人生。第1节诗人首先写出了一种消极的论调,故意设置一个悲观人生论的“歌者”作为批驳的对象,阐述反对将肉体的必死性作为把人生视为一场幻梦的因由,以此来恢复生命的灵性
维度来维护人生的现实意义。第2节则讲述在消极论调的对立面,诗人表明了“人生是实在的”的
唯物主义人生论,人生不是虚惊一场 ,是真挚而热烈 的。人生的终点并非坟墓,“你本尘土,必归尘土”仅仅是对肉体而言,绝非指人的精神。因此第3节阐明人生的道路和目标既不是享乐,也不是悲叹,而是行动,是每个明天都比今天走得更远,是天天向上。基于这一点,消极悲叹和观望都是错误的,只有紧紧地抓住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是正确的态度。
第二层次(4~6节)以如何度过人生为承接,阐明如何来度过自己的一生。这里开始阐释全诗的
主题,指出人生的目标和道路在于行动和不断的自我超越。在第4节中,“Art is long , and Time is fleeting”这句话所包含的
隐喻是:时间是船,要珍惜光阴,努力奋斗。令人不禁联想起“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另外,这节诗中还有心是人,人生是旅程,心是乐器等三个概念隐喻,表明只有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战斗精神,人生才能够真正地充实和完美起来。在第5节中,诗人将世界比作
战场,隐喻世界是场地;而把人生比作
宿营地,旅客可以临时休息则隐喻人生是休息场所,旨在提醒人们珍惜生命,积极进取,争做强者。人生既然是真刃而实在的,那么就应该“趁着活生生的现在”而行动,做一个敢于面对一切现实的“威武善战的英雄”,因为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第6节则将时间喻人,让人们感觉到时间是自己身边的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从而增强人们的紧迫感。在生活中,不能成为懒惰的
懦夫,也不能成为空想家,“行动吧——趁着活生生的现在”,命运对于每个人是有所不同的,但是无一例外,自己所能做的,就是能够担载命运。
第三个层次(7~8节)转入到对
人生价值的诠释上,解答了正确度过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第7节的“departing , leave behind us”中的“departing”即可指离开分别,又可指死去,
一语双关,使得朴实的诗歌有了更丰富的含义,也引发读者进行思考。第8节诗人隐喻人生是大海,人们对大海会有敬畏感,因此也会对人生充满敬畏感。诗人认为,人生的根本意义在于使自己的人生变得崇高而壮丽,这样生命的印记将永远留存在历史的沉沙(即人类的历史上)中,供人瞻仰并给人以
启迪。
第四层次(9节)单节构成,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诗人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这可视为是诗人的强烈呼吁和热情的号召,号召人们振作起来,付诸行动,勇敢地面对任何命运的挑战。“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追求/要善于劳动,善于等待”是这首说理诗的结论。
朗费罗的这首诗歌通俗
浅白,节奏明快,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而且诗歌激扬向上的人生斗志与19世纪40年代美国拼搏进取的
时代精神非常吻合,这也使得它能够在美国广为流传。
韵律
诗人在《歌手们》一诗中指出诗人有三项任务:娱悦、鼓舞和教导。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朗费罗的诗歌往往选用最常见的英文传统格式和常见的语言,用词口语化,琅琅上口,易于让普通读者阅读并引发他们的共鸣。《人生颂》即采用传统格律诗中最常用的四行诗节形式,诗行则主要采用抑扬格四音步(有一部分是三音步),一轻一重的音节在同一行诗里出现四次。此诗韵律整齐,采用a,a-b,c-d-c-d,e-f-e-f这样的隔行韵形式,而且脚韵还穿插了单韵和双韵的变化,奇数行用双韵,偶数行用单韵,如第1小节中一、三行的“numbers”“slumbers”,二、四行的“dream”“seem”。
双韵幽婉明快,单韵则强劲有力,两者的乏叉使用无疑进一步增强了该诗
抑扬顿挫的节奏感。除此以外,部分诗行还采用了
头韵的
修辞形式,如诗中第三行、第六行、第八行与第十七行中的soul and slumbers,grave and goal,spoken and soul,broad and battle等皆为典型的头韵修辞法。所有这些
韵格、
脚韵与头韵的运用从总体上形成了这首诗工整和谐的韵律,使之节奏明快、语气流畅,读起来铿锵有力,优美动听,而这又恰好与诗的思想
内涵珠联壁合,共同给人们带来一种奋发向上的感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名家点评
中国现代
作家、
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先生称《人生颂》为“汉语第一首英语诗”。
美国民主诗人约翰·格林利夫·惠蒂尔评论说:“我不知道作者是谁,但他或她绝不是等闲之辈。这九节单纯的诗比雪莱、济慈和华兹华斯等人所有的梦想加在一起都值得多。这篇诗是呼吸着、充沛着我们今天的时代精神——它是一个有为的世纪的精神‘蒸汽机’。”
作者简介
朗费罗(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1807-1882),美国诗人,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之一。1836年,在
哈佛大学讲授介绍
欧洲文化和浪漫主义,成为新英格兰文化中心
剑桥文学界和
社交界的重要人物。朗费罗晚年仍勤奋创作,备受尊崇,
牛津大学和
剑桥大学曾分别授予他荣誉
博士学位。1882年3月24日朗费罗
逝世,
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安放了他的胸像,他是获得这种尊荣的第一位美国诗人。主要诗作有《夜吟》、《伊凡吉林》、《海华沙之歌》、《迈尔斯·斯坦狄什的求婚》、《奴役篇》、《布吕赫钟楼及其他》、《歌谣及其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