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负增长(英文:Population Decline)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
人口死亡率高于人口
生育率,人口自然增长呈负值状态的一种人口现象。人口的负增长现象并不意味着一个社会人口问题的终结,而是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特征。
中国负增长
国内数据
从公布的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数据看,
中国人口已经接近负增长。2022年,中国
人口总量开始有所减少。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国外数据
联合国2008年的低方案认为,中国人口在2023年达到14亿的顶峰之后开始负增长。但
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联合国的低方案预测过于乐观。联合国认为,中国1995-2010年的生育率稳定在1.8,2010年总人口为13.54亿。这次人口普查显示,1995年之后中国的
生育率只有1.3-1.4,2010年总人口只有13.379亿。因此中国人口负增长时间可能还要提前,高峰人口不可能达到14亿。
截至2020年底,韩国登记人口数为5182.9万人,同比上年减少2万余人。其中,2020年韩国新出生人口数为27万余人(275815人),同期死亡人口数为30万余人(307764人),死亡人口数超过新生人口数,韩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
数据调查
2012年10月26日,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中国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调整》研究报告。报告认为,中国在2012年开始已经进入低
出生率、低
死亡率的阶段,人口的红利期已经结束。报告称,根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直接推算,中国
总和生育率为1.18,考虑到出生漏报,当前的综合出生率应在1.5以下。研究认为,2012年中国人口的
增长速度已经非常缓慢,如果
低生育水平一直持续下去,2027年中国人口将转为负增长。
国家统计局在2010年没有公布出生和
死亡人口,只公布比上年增加626万人。2005年以来每年死亡人口平均增加23万,因此假定2010年死亡为966万,那么2010年出生应为1592万。
在1990年之前的国家统计公报中,每年的
出生人口与历年人口普查基本一致。但在1991年之后,由于不相信已经出现的低生育率,他们将1991年到1995年出生人口(2000年普查5至9岁人口为9015万)上浮18.6%,变成1亿0694万;将1996年到2005年出生人口(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年1%抽样调查显示为1亿3744万)上浮29.6%,变成1亿7810万。
历年统计公报显示,1996-2010年共出生2亿5805万人。根据
生命表,平均每年死亡0.22%,到2010年的时候还应剩下2亿5387万人。但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0-14岁人口(1996-2010年出生)只有2亿2246万人,说明统计公报每年出生人口虚高了14.12%。如果将统计公报的1991年到2010年出生人口下调14.12%,每年
死亡人数仍然采纳统计局的数据,可见,中国年增人口从1987年开始几乎直线减少,从1987年的1801万下降到2012年的400多万。
出生数减去死亡数等于增加的人口。
育龄妇女人数和
生育率决定出生孩子数量。每年出生人口还稳定在1400万左右,是因为2005年之后出现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高峰,遏制了出生人口的继续下跌。但当20-29岁年龄段的妇女在2011年达到1.04亿的顶峰之后(见表二),其数量将快速减少,到2020年、2030年分别只有0.82亿、0.63亿。而15-49岁总育龄妇女也在2012年达到3.7亿的顶峰后直线下降。这意味着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将从2012年1300多万的基础上快速下降。
由于
老年人口的剧增,每年死亡人口在快速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亡人口从2005年的849万增加到2009年的943万,平均每年增加23万。这意味着中国年增人口将在2012年400多万的基础上快速下降,今后10年左右人口将开始负增长。人口负增长一旦开始,将一发不可收。从1950年直到1991年,除了少数几年外,中国每年出生人口都在2000万左右或以上,其中1963年到1974年这12年平均每年出生2600万。但有生就有死,等到195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口到了老年,每年的死亡人口将激增,达到2012年的两三倍。中国将出现一个几十年的人口“泄洪”期,每年净减少一千多万人。
在人口减少的同时,人口老化将加速,国力和
生活水平都将下降。日本就是一个例子,在1990年的时候,日本人均
购买力超过
美国;但由于老龄化,2012年日本人均购买力比美国少了1/3。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调查,到2024年,日本家庭的收入将低于1997年的水平。
在今后20多年里,中国
育龄妇女人数下降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阻止出生人口下降的唯一途径就是提升
生育率:一方面停止计划生育,一方面通过改善民生以提升生育意愿和养育能力。
山东二胎人口负增长
位于
渤海海峡,黄、渤海交汇处的
山东省长岛县,由32个岛屿组成,岛陆面积56平方公里,是山东唯一的海岛县,也是全国14个海岛县之一。
获悉,辖1镇1街6乡40个行政村的海岛区域内,总人口不足5万,分别散居在9座互不连接的孤岛上。特殊的
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孤岛就是一个乡又是一个村的特殊行政机构,最小的岛村人口不足300人。
“(放开生二胎)最早要追溯到1985年的海岛会议。”
长岛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局副局长应红艳对记者表示,
长岛的
计划生育政策不是社会普遍认为的试点,而是正式放开。即1985年11月,根据
中共山东省委海岛工作会议精神,确定
长岛县渔民(
农村户口)实行一对夫妻生两个孩子的政策,两孩间隔五至六年。
事实上,当年海岛会议对于生二胎的放开,不是临时决定的事情,从1991年开始在长岛县从事乡镇计划生育工作至今的应红艳向记者透露,
二胎政策的放开,有历史演变过程,是“一点点放开的”。
获悉,1980年,山东省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特殊情况可以照顾生二胎的条件是,经医生证明独生子女系严重病残者,再婚夫妇只有一个孩子另一方为初婚者,夫妇均为少数民族者。
1982年,为照顾某些确有实际困难的群众,山东省分别作出照顾生育二胎的城市“三条”、农村“七条”规定。1984年5月,山东省下发《关于二胎生育的暂行规定》,把照顾生二胎的“七条”规定拓展为“十六条”。
1985年11月的“海岛会议”后,为照顾农村独女户实行有间隔地生育第
二胎政策,整个山东省的二胎政策惠及范围已经扩大至9个县、110个乡镇。
经过总结试点经验,1986年山东省出台《关于农村独女户实行有间隔地生育第二胎的决定》,规定独女母亲生育第二胎的年龄必须年满30周岁。
截至2013年,“我们这连
生育间隔都取消了,就是前几个月刚发生的事情”,长岛县后沟村的一名
妇女主任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包括育龄妇女必须年满30周岁的规定,也不再是硬性的”。
发展:短暂反弹后持续负增长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变化的
生育政策,是否给长岛县带来
人口数量上的明显增加?
“一开始的确有过一些反弹。”应红艳表示,从1981年到1984年,长岛县共生一胎2177人,二胎只生64人,加上1980年以前已生了一个孩子而领了独生证的700余人,积存了大量二胎需要补生。所以,在政策放开之后的几年内,
长岛县出现了短暂的人口高峰,1985年出生数上升到783人,出生率20.8‰,1986年出生988人,出生率25.1‰,1987年出生1143人,出生率28‰。
“由于政策一下子放宽,在1986年、1987年、1988年这三年,一度达到平均每年新生儿800~1000个左右的生育水平,但这样的高峰期也是在预期范围之内的。”应红艳表示。
《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长岛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局获悉,到了1991年,长岛县迎来了一次非常明显的生育低谷,当年的年均新生儿数陡然下降到了不足500人,“这是政策放开后,长岛第一波生育高峰之后的转折点”。应红艳说。
而到了1992年,年均新生儿数为600人,之后1993年、1994年的新生儿数量,均未超过600人/年,虽然有短暂的回升,和生育高峰时期还是不能相比的。
也就是在政策实施的第4年,新生人口的
波峰开始走向
波谷。到了1988年,出生数已降至911人,出生率22.14‰。从此之后,长岛县的人口出生数进入了一个平稳的时期,多年来该县
晚婚率、晚育率均达95%以上,
性别比在104以内。2006年
自然增长率为-0.92‰,已近10年保持了人口负增长。
2008年,长岛县合法
生育率达100%,晚婚率93.9%,
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5.79‰和-0.44‰,已经连续4年保持人口负增长。渔村符合二胎生育政策家庭自愿退掉二胎生育指标户累计已达1390多户,占渔村总户数的三分之一,其中独女户46%。
2009年,全县共出生人口184人,
符合政策生育率达100%,性别比为104,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4.27‰和-0.92‰,符合二胎生育政策家庭资源退标户累计达1546户。
截至到2013年,长岛县近两年来的年均新生儿数量维持在不到200人/年的稳定水平。
原因:利益导向定向刺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上述从当地获悉的多组
人口数据,心生疑惑,为何生育政策的宽松,没有带来人口的增长,当地人口反而处于相对“自觉”调整的状态?
“我不生,给我指标也不生。”乐园村一名饭馆小老板表示。当记者追问原因时,这位小老板笑了,“看病有优惠啊,算不算?”
饭馆小老板口中的“看病有优惠”,是指新型渔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渔合),根据记者在当地的调查,针对二胎放开政策的
农业户口人群,主动放弃
二胎指标的家庭,将享受20%的
个人医疗保险费用减免。
“比如我家不生(二胎),去年是一个人一年交70块钱,今年全家每个人都免掉14块。”饭馆小老板给记者算了一笔
小账。
事实上,除了新渔合的优惠政策,按照整个
烟台市的统一规定利益导向政策,还有不同等级的
物质奖励。“例如对于独女户,长岛县一次性以家庭为单位,奖励200块钱,村里也有100~200元不等的物质奖励。”应红艳表示,在
独生子女费方面,则按每个月5元的标准全覆盖发放。
独生子女在入托、中考等方面享受优先,长岛县对考入
重点大学的给予1000~5000元不等的奖励,并对自愿加入新渔合、新型渔村养老保险的,在村集体给予补助时,提高独生女、双女户家庭的补助标准。
在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的基础上,2012年,部分乡镇还在计生家庭子女出生后由各村为其购买
意外保险,实行计生家庭子女免费入园等优惠政策,还对计生家庭提供水费和电费补贴,并展开特困计生家庭救助;对全县渔村中的55户贫困计生家庭,县政府从计生公益金中拨出7万多元资金,对其进行生活上的救助和生产上的帮扶。
对于主动放弃二胎生育指标的计生家庭,
长岛县在经济项目发展上,将眼光聚焦在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的
海产养殖项目,发动计生家庭以联户经营的方式进行运作,并优先划定生产海区、滩涂,优先提供
贷款担保。
“有个很好的例子,就是
渔家乐项目。”应红艳表示,2012年,长岛全县30多家
海产品养殖场吸收妇女就业,实现年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北部各海岛乡镇利用海岛优势,扶持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计生家庭发展深水网箱养鱼项目,从
鱼种选购到成品鱼的销售,计生家庭的增收十分明显。
更重要的是,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家庭在
宅基地(村建住房)分配、山(林)地、海区承包中体现优先政策,对
集体经济组织按人均分配
集体经济收益、
征地补偿费,房屋
拆迁补偿费,宅基地分配以及其他集体收益时,对
独生子女家庭增加一人份额。
同时,计划生育
特困户优先享受低保、救济补助,村办企业优先安排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子女就业。
负增长国家
数据综述
各国情况
2024年11月5日,日本政府发布2024年上半年新生儿人口数据,较2023年同期减少大约6%,继续呈下降趋势。媒体推断,日本2024年新生儿人数将首次跌破70万人。
厚生劳动省发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显示,日本2024年1至6月新生儿为329998人,比2023年同期减少6.3%。这一数据不包括在日外国人。基于这一趋势,日本媒体普遍预期,2024年全年新生儿人口将首次少于70万。2023年日本新生儿大约为72.7万,连续八年创新低。厚生劳动省人口动态数据还显示,日本2024年上半年死亡人数比2023年同期增加1.8%,为800274人,从而人口自然减少逾47万人。日本媒体报道,出生率持续下降,反映出越来越多日本人选择不婚或晚婚,以及晚育的趋势。
学者观点
有学者认为,中国人口变动面临的不确定性和主要风险,已经从人口数量过大和增长过快,转向持续负增长、极低生育率与快速老龄化。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一冲击主要表现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供给侧的冲击表现在:劳动力稀缺性与成本上升;储蓄率与投资率下降;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从资本、劳动力等传统要素转向创新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速度放慢。需求侧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冲击。
有学者预测,未来30年还有新人口机遇。人口负增长早期阶段的人口规模依然巨大。2050年仍在13亿人以上,人口规模巨大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基本特征。人口规模巨大和国土空间巨大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奠定了人口基础和人口机会。人力资本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我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大国转型,质量型人口机会厚积薄发,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更加强劲和更加持久的新动力源。
有学者指出,活跃的人口迁移流动提升了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人口迁移流动活跃和城镇化水平攀升盘活了配置型人口机会。量大、地广、长期的人口迁移流动,既激活了人口国内大循环,促进了人口空间的优化布局,也提升了城镇化水平,提高了劳动力自身的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人口大国的空间腾挪优势发挥。
还有学者认为,人口负增长不能简单以好坏来形容,对于14亿多人口的国家人口负增长,需要客观看待、主动适应、积极应对。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口负增长是人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大部分国家面对人口负增长都会采取一些相应措施来对冲其影响,比如鼓励生育、吸纳国际移民、发展教育提升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