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年),
法国著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
野兽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
奢华、宁静与愉快》《
生活的欢乐》《
开着的窗户》《
戴帽的妇人》等。
人物生平
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年)他与
毕加索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两位画家,出生在法国北部
皮卡第地区勒卡托一个药商兼粮商家庭。
1882-1887年间学习法律,后来放弃了
法律界的工作,转而学习绘画,在
朱利安学院预科班就学于威廉-阿道夫·布格罗门下,1892年考入美术学院,在
象征主义画家
莫罗的画室学习。
莫罗对绘画色彩的
主观性论述,给
马蒂斯很大的影响。莫罗认为:“美的色调不可能从照抄自然中得到,绘画中的色彩必须依靠思索、想象和梦幻才能获得”。
离开美术学院后,受西尼亚克新
印象主义的
点彩画法影响,作《
奢华、宁静与愉快》(1904),该画取材于
波德莱尔的诗篇《西苔岛之游》:“在那里,一切如此美丽而秩序井然,豪华、宁静,充满欢乐。”此画表现出作为色彩画家的马蒂斯那巨大的构思能力。粉红色、黄色和蓝色的
色点的组合,充满幸福和欢乐的情调。这幅画使他赢得了许多青年画家的崇敬。
最初,马蒂斯本人对《豪华、宁静、欢乐》一画中线与色的关系处理不满意,而
高更的作品提示他采取一种装饰风格,用弯弯曲曲的阿拉伯式线条所分隔的平面色彩区域的组合,来解决线条与色彩的冲突。这一成果在他于1905年后完成的《
生活的欢乐》中体现得更明显。一群东方闺秀式的女子在景色迷人的海边尽情享受着生命的欢乐。远景有一群女子围成圈跳舞,而近景
裸女的静止姿态与之形成对比。
以
视觉艺术的方式表现人间天堂或黄金时代的概念,可追溯到
文艺复兴时期。马蒂斯画中一圈舞蹈者可以在
卡拉奇的《黄金时代的爱》(1589-1595)以及安格尔《黄金时代》(1862)等作品中见到。尽管马蒂斯总是以西方古老的主题为素材,但他的灵感却来源于
东方艺术。这幅画的巨幅尺寸和大胆的色彩,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西尼亚克在展出前见到这幅画,写信给他一个画友说:“马蒂斯的探索我至今是喜欢的,但现在他对我来说已经堕落了。在两米半的画布上,他用像
大拇指般粗的线条勾勒出一些奇怪的人物,然后在整个画面上覆盖以平涂的、相当确定的色彩。这是一种
纯色——看上去真令人恶心。”岂知马蒂斯的这一作品被
现代艺术史证明是20世纪先于毕加索《阿维尼翁少女》的第一幅力作。它体现了
野兽主义的
美学观念,那就是大胆的色彩、简练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
装饰性趣味。
1905年秋季沙龙上,马蒂斯展出的作品除这幅画外,还有两件:《
开着的窗户》和《
戴帽的妇人》。热情洋溢的强烈色彩似乎已经挣脱冷酷的外形的束缚,比高更、莫罗和
贝尔纳更加前进了一步。
1908年,马蒂斯发表了他的《画家札记》,生动地论述了自己的
艺术观,对
现代绘画影响极大。
他说:“奴隶式地再现自然,对于我是不可能的事。我被迫来解释自然,并使它服从我的画面的精神。如果一切我需要的色调关系被找到了,就必须从其中产生出生动活泼的色彩的合奏,一支和谐的乐曲。颜色的选择不是基于科学(像在
新印象派那里)。我没有先入之见地运用颜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来。”“我所梦想的艺术,充满着平衡、纯洁、静穆,没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题材。一种艺术,对每个精神劳动者,
像对艺术家一样,是一种平息的手段,一种
精神慰藉的手段,熨平他的心灵。对于他,意味着从日常辛劳和工作中求得宁静。”
他毕生的作品,包括后来在两次
世界大战期间的作品,无不贯彻了这种精神。例如《红色的调和,食桌上》、《弹吉他的少女》等。
1927年,马蒂斯获美国
卡内基基金会的奖金,赴美国旅行,并创作了著名壁画《舞蹈》。晚年因
风湿病不能执笔,便以彩纸剪贴作装饰性画面,别具特色。
为了研究人体,马蒂斯借助于雕刻。他一生创作了大约70件雕塑作品,以粘土来塑造人物,有助于他更好地将坚实的形体压缩在二维的平面上,从而取得整体效应。他说:“这样做是为了构成,为使我的感觉条理化,发现适合于我的风格。当我在雕塑中发现它时,它在绘画上便帮助了我。”这个时期的
代表性作品是《奴隶》。这个“奴隶”的姿态令人想起罗丹的《
行走的人》。这里似乎给人一种预兆,马蒂斯的雕塑正在从传统
性向现代性转变着。
马蒂斯对
雕塑艺术所贯注的极大热情,如同他在绘画中使用着饱满、单纯的色彩一样,他希图做到体量和形态“本能地向我涌来”。1907年所作的《斜倚着的裸体I》,是将他同时所作的油画《蓝色的人体》“翻译”为雕塑。后来的《
装饰人物》(1908)、《蛇形人》(1909)、《胸前的十字架》(1910)都反映了他在雕塑语言上的探索,对
现代雕塑影响极大。
野兽主义作为一场有声势的
现代主义思潮,到1908年以后就销声匿迹了。但对于马蒂斯来说,野兽主义并不意味着他风格的形成,而只是一个开端。
勃拉克后来成为立体派大师,
鲁奥被德国表现主义者邀请参加他们的画展,他成为
现代艺术中少有的伟大宗教画家。而野兽主义中大多数画家在后来的艺术生涯中则变得平庸而默默无闻了。他们在野兽主义时期爆发出的创造力的
闪光在逐渐熄灭。
在野兽主义之后,马蒂斯继续他的探索。直至1920年之前,他采用各种自由的手法创造一种新的绘画空间,而且还经历了短暂的
立体主义时期。著名的《
红色中的和谐》(1911)与他早年的印象主义作品《餐桌》相比,似乎又一次显示了马蒂斯的绘画发生的革命性变化。他抛弃了传统的透视,用色彩关系以及蔓藤花纹的暗示来建立新的空间幻觉,创造了一种充满
异国情调的、神秘奇特的
新境界。1907-1910年间,马蒂斯继续在他偏爱的人间天堂、黄金时代之类的
享乐主义主题中探索线条、色彩与空间的关系。其中最著名的是绘于1909年的《舞蹈》,这个题材曾在《生活的欢乐》一画的远景中出现过。
马蒂斯于1910-1913年间访问了
西班牙和
摩洛哥,创作了他一生中最为
丰富多彩的
风景画,表现出对阳光和异国风情的热爱。他的立体主义探索,就开始在这一时期。著名的作品有《德希姆的静物的变体画》(1915-1917)、《摩洛哥人》(1916)等。马蒂斯的立体主义绘画从未出现支离破碎的
物像。他通过这些作品训练自己如何将物体几何化、简化,如何避免过分装饰化。
《钢琴课》(1916-1917)是他最具特色、最成功的立体主义作品。马蒂斯在不改变视点的前提下,将大块的鲜明色彩作抽象的安排。达到既富于装饰性,又具有空间深度的效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马蒂斯画了大量人物画。这些绘画要么有强烈的造型感,要么以线条表现为主,十分优美动人,表现了马蒂斯艺术的洗炼与纯粹。晚年,马蒂斯通过
彩色剪纸来试验色彩关系。他为书籍作插图,或进行室内装饰,运用这一独特形式,取得了优美的装饰效果。
马蒂斯晚年的艺术是极其简练的,带有平面装饰性的艺术,然而他的伟大之处正在于能够超越令人乏味的、狭小的装饰天地,从而创造了“大
装饰艺术”的概念。马蒂斯在晚年仍和在
野兽派时代一样激进。
1941年以来疾病的考验加诸战争本身,都提高了其领悟能力。40年代后期他画过一系列充满了光和色彩的室内景物。
1950年,他画中的
色块已开始具独立趣味。这一时期,马蒂斯日益虚弱,开始采用色彩剪贴,这种技法成为其暮年的主要创作手段。纸片根据其要求先涂好色,然后剪下来,用以拼组画面。这种要求极度单纯的方法,磨练了马蒂斯的装饰才能(见作品《爬行》)。其在晚年作品中所取得的活泼的色彩效果,对那些年轻艺术家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职业生涯
早年生活
(1869-1898年)马蒂斯出生在法国
北部-加来海峡诺尔省勒卡托康布雷西,是一位富裕粮食商人的长子,他的爸爸经营药店和种子贸易的生意,并期望亨利·马蒂斯将来能接管家族生意。马蒂斯在法国
皮卡第博安昂韦尔芒多瓦长大后,却决定于1887年去巴黎学习法律,毕业后回家乡作为一名地方法院行政官。他在得
阑尾炎生病期间,第一次开始作画,并发现了其中的乐趣“如同在天堂里”,于是立志成为一个艺术家,但却令他的父亲十分失望。
马蒂斯早年从事法律事务,23岁改学绘画,曾入朱利安美术学院师从
布格罗,尔后进
象征主义画家
莫罗的画室。莫罗对色彩的主观见解对马蒂斯影响很大,莫罗认为“美的色调不可能从抄袭自然中获得,绘画的色彩必须依靠思索、想像和梦幻才能获得”。在他离开学校后又受
西涅克的
点彩派影响,同时吸收
凡·高和
高更所长,借鉴黑人雕塑和东方
装饰艺术,表现出对
传统艺术的彻底决裂。作品中体现了野兽派的
美学观念:即大胆的色彩、简练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
装饰性,形成了他独特的画风——那就是世人熟悉的画面简洁、清晰,省略了多余的细节,以单纯的线条和
色彩构成画面
艺术形象。
1891年,他回到巴黎,在朱里安学院学习绘画,成为
布格罗和
莫罗的学生。他一开始先绘画静态生物及风景,并已基本精通。
让·巴蒂斯·西美翁·夏尔丹、
尼古拉·普桑及让-安东尼·华托等更早期的画家都对马蒂斯的风格造成影响,但近代的艺术风格如
爱德华·马奈和日本艺术也为他所吸收。其中
夏尔丹更是让马蒂斯仰慕的艺术家,马蒂斯在
卢浮宫临摹了
夏尔丹的四幅画像。
于1896及1897年,马蒂斯去拜访一位
澳大利亚艺术家约翰·彼得·罗素,当时这艺术家住在
布列塔尼半岛离岸的
贝勒岛,更向他介绍
印象派和当时寂寂无名的
梵高的画作,因
梵高曾经是罗素的朋友。马蒂斯的风格顷刻改变,他在未来更说︰“罗素是我的老师,他向我解释什么是色彩理论。
艺术探索
1908年马蒂斯公开表明了自己的艺术观念,他说:奴隶式的再现自然……色彩的选择不是基于科学,我没有先入之见的运用颜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来。他还说过:我所梦想的艺术,充满着平衡、纯洁、静穆,没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题材。一种艺术对每个精神劳动者是一种平息的手段,一种
精神慰藉手段熨平他的心灵;对于他们意味着从日常
辛劳和工作里获得宁静。他称这种艺术为安乐椅式的艺术。
在
野兽派销声匿迹以后,马蒂斯仍继续他的艺术探索。他为了研究人体借助于雕塑,他一生创作了大约70件雕塑作品。在20年代之前曾采用各种自由手法创造一种新的绘画空间,还经历了短暂的
立体主义时期,但他从未出现支离破碎的物象,他通过研究如何将物体几何化、简化。他在不改变观点的前提下,将大块的鲜明色彩作抽象的安排,达到既富有装饰性又具有空间深度的效果。
晚年的马蒂斯通过彩色剪纸来试验色彩关系。他的艺术达到极其简练,带有平面装饰性。然而他的伟大之处正在于超越狭小的装饰天地,从而创造了“大装饰艺术”的概念。
婚姻
模特卡罗琳约劳早前在1894年为马蒂斯诞下了一名女儿,并起名为玛格丽特。马蒂斯于1898年1月10日与艾米莉结婚,他们共同抚养玛格丽特成人,又再诞下两名儿子,分别是在1899年出生的让,及1900年出生的皮尔。玛格丽特和艾米莉常常兼任马蒂斯作画的模特。马蒂斯很爱他的女儿玛格丽特,并且经常成为马蒂斯画中的主角。玛格丽特后来与
历史学家及哲学家Georges Duthuit结婚。
后来,马蒂斯听从
卡米耶·毕沙罗的建议,到伦敦研习
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的画作,与艾尔伯·马尔凯,另一个法国画家,一起工作,其后更遇到安德列·德兰等人。
主要作品
《舞蹈》创作于1909-1910年,马蒂斯在创作时,把模特儿带到
地中海岸边,他认为这件作品跟地中海给他的喜悦情绪紧密相连,画中背景的蓝色,寓意着仲夏八月南方蔚蓝的天空,一大片绿色让人想起翠的绿地,人物的朱砂色则象征着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体。在这幅狂野奔放的画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种粗犷而原始的强大节奏所控制,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扭动着身躯,四肢疯狂的舞动着。
创作特点
线条
在整个中西方绘画艺术中,线条在整个画面当中占据很重要的一部分,总的印象里西方绘画里的线条大多是理性的,但印象主义以后画面的感性成分开始展现,马蒂斯绘画里的线条就是典型的代表,他在绘画中找到自由,体现线条的感性与拙美。
感性拙美的线条是马蒂斯艺术作品的一大特征,马蒂斯用线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几何形的抽象感。线条简练而又规整,整体突出了造型的轮廓感,宁静而富有激情。精简有力的线条、夸张的姿态,整个画面犹如动感的音乐,富有节奏感,如此强大的力量在艺术中迸发出来并向我们展现。马蒂斯作品中的线条长短相间、直曲对比,直线使画面展现出一种平稳感,弯曲的线条使得画面充满张力与朴拙美,更能展现它的思考和个性。他绘画中的每一部分都是经过反复琢磨而呈现出来的。
如马蒂斯的《舞蹈》这一作品描绘了五个携手绕圈疯狂跳舞的女性人体,运用较为精练的线条勾勒出姿态不一的人物形体,舍弃了传统的光影。以线条塑造人物的形体,根据人物身体形态的走向,将身体上大的块面勾画为长线,少部分用了短线。总的来说,使用了更多的曲线,侧重于表现主体形象的轮廓,而短线描绘了人骨节和肌肉的方向,极简地表现出人的形态。由许多线条结合而成的曲线和简单、舒展的线条,描绘了角色的夸张形状。马蒂斯在线条的刻画上更注重描绘人物的身体形状,在舞蹈的姿态中展现人体的动态美和强劲有力的身姿。
平面装饰
马蒂斯认为艺术家在描绘对象时不能机械地照搬,而是应该经过思考和感受再展现在画面上,马蒂斯通过一种极简的平面装饰化语言来展现视觉感受。从直观的角度出发,将画面立体的效果归结成单纯的平面艺术语言,弱化了参考物实际存在的纵深感。
马蒂斯的绘画具有很强的装饰性风格,主要体现在画面的平面性和色彩的装饰性上。在东方我们所看到的艺术作品装饰性效果表现得非常强烈,常使用带有主观性、随机性和有趣的颜色搭配,大部分体现在颜色方面,从而在画面中形成装饰意味,创造出一种新的乐趣。在应用颜色装饰定律时,在描绘色彩之前先总结和思考,而后呈现在画面上,同一个色块常常反复出现,从而形成跳跃感和韵律美,展现给我们一种充满装饰感的奇妙感受。马蒂斯放弃了传统画面中光影明暗的效果,采用东方艺术中平面装饰的韵味美,与原色和线条形成鲜明的对比,以表达他们对真实事物最直观的感受。
构图
马蒂斯不再运用西方传统的焦点透视绘画方式,在画面中突破以往的常规操作。他将构图方式从三维转变为二维,将物象造型、形态都转成平面、纯色的效果,视觉上呈现平面感,色彩方面采用大面积上色的方式。在马蒂斯的作品中,画面的整体布局不仅体现了画面的形式美感,也表现了他的感情。在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均衡性,无论是人体的位置前后还是物体的大小,乃至色彩上的运用,每一个决定都非常重要。1910年,马蒂斯创作的《音乐》中,在深蓝色的天空下,有五个小人,他们有的在伴奏,有的在唱歌,每个人的形态都不同。在构图上,人物分布虽然是分散的,但这种排列方式却体现了一种和谐的状态。他只用了一种颜色对人物进行涂抹,画面显得十分和谐。除了人物之外,画面中再没有多余的其他东西,大面积的留白让画面具有空间感,留给人一种遐想的空间。
色彩表达
在马蒂斯的画面中,色彩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颜色,马蒂斯不会因为现实中的颜色而影响创作,他把自身对于外界物体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感情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马蒂斯的作品《戴帽子的妇人》,背景色彩缤纷,主题人物色彩比较张狂随性。色彩的纯度加上狂野的笔触,给观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各种颜色的色块在不同大小的面积中生动地把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气韵展现了出来,尽管运用的色彩缤纷,即使给人一种十分随性的视觉效果但也表现得杂而不乱,色与色之间也没有明显的交界处,有的甚至险些融为一体。但是前后的主体关系处理得非常明显,整体来看是均衡和谐的,展现了舒服的状态。色彩之间的关系处理一直是马蒂斯所追求的重点,他对色彩进行了重新定义,彻底推翻了传统的视觉审美,给观者带来了焕然一新的艺术观感。
年谱
1869年,生于法国北部。
1887年,中学毕业。父亲把他送到巴黎学习法律,他顺利地通过了考试。
1889年,正式完成学业后,他回到家乡附近的圣——康丹,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上了
办事员,他的主要工作是抄写存入档案的资料。
1890年,患
盲肠炎住进医院,为打发无聊时间,母亲送来一箱画具让他临摹箱盖上的图画。未料想,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其一生的转折点。
1891年,说服父亲,怀抱当一名画家的志向,再次来到巴黎。马蒂斯先就学于
学院派画家布格罗门下。
1892年,转入
象征主义画家
莫罗的画室学习。在莫罗鼓励下,他认真研习
卢浮宫的藏画,不间断地临摹各艺术大师的作品,在巴黎街头写生,探索着自己的艺术道路。
1896年,他的4幅油画第一次在“国家美术联盟沙龙”公开展出,获得成功。
1898年,初露头角的马蒂渐成家立业,妻子是个温顺而贤惠的女性,画家夙愿得偿,且在绘画间隙尝试雕塑的创作。
1899年,马蒂斯的风景画、人物画、
静物画已与昔日大相径庭,形体之简洁、色彩之鲜亮,让老师莫罗甚感惊讶。
1896-1904年,是艺术家寻找新方向时期。马蒂斯内心萌动了革新意念,开始注视
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的作品,欲从各种风格汲取营养。一段时间,他跑到街头、咖啡馆等地画了无数的画,使他进一步熟悉了色彩的特性,塞尚的技巧又促进他研究新的技法。
1903年,带有明显“
野兽派”特征的作品,便提前出现在他的笔下。
1905年,巴黎秋季沙龙美术作品展揭幕时,一位名叫路易·沃塞尔的批评家被一幅幅用
纯色随意涂抹成的油画惊得目瞪口呆。室中间有一尊
多那太罗的雕像,批评家指着雕像惊呼“多那太罗被野兽包围了!”这一句戏言,使
西方美术史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流派——野兽派,作为这个潮流的
灵魂人物,马蒂斯的大名也不胫而走,蜚声世界。
1903-1906年,野兽派盛行的三年。这期间反对者的咒骂声此起彼伏,马蒂斯也遭到强烈攻击,幸好有几个收藏家独具慧眼,大量购买他的作品,马蒂斯一时身价百倍。
1906年之后,马蒂斯的
艺术创作进入多产时期。他的个展在巴黎、纽约、
莫斯科、
伦敦、
斯德哥尔摩、
柏林等城市辗转展出。他也借机旅行欧洲、
北非,巡礼各地艺术寻求新的灵感源泉。他成为当时国际画坛最活跃的画家之一。
1914年,马蒂斯年年到南方的尼斯港过冬,在一间闲静的画室里完成了许多作品,室内的女人及静物是他最喜欢画的题材。
1920年之后,马蒂斯扩大了创作领域,他在雕塑、版画、壁画、插图方面的造诣同样展示出过人的才赋。
1930年之后,他的艺术达到高峰,他被同行推为本世纪最负盛名的美术巨匠。
1941年,马蒂斯患了
肠道疾病,经历了两次痛苦的手术,从此病魔就再没离开过他。身体的虚弱使他再也不能站在画布前作画,于是他又开始了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剪纸。为了剪出色彩鲜丽的作品,他亲自动手,染出自己需要的彩纸,靠在床上不停地剪。这位老人仿佛在以孩子的娱乐消磨最后的时光。虽然他生命的最后两年几乎都是在病床上度过的,但他的创造力却从来没有停息过。
1954年11月3日,马蒂斯逝世在长期居住的尼斯,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