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识
道学术语
它指五种心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又称五识身、五转识、前五识。乃眼等五种感觉器官(五根)对应色等五种对象(五境五尘),所产生的五种认识作用。
定义
【五识】(梵pan~ca vijn~a^na^ni,巴pan~ca vin~n~a^na^ni,藏rnam-par-s/es-pa ln%a)
其中,
(1)眼识︰以眼根为所依,缘色境;
(2)耳识︰以耳根为所依,缘声境;
(3)鼻识︰以鼻根为所依,缘香境;
(4)舌识︰以舌根为所依,缘味境;
(5)身识︰以身根为所依,缘触境。
以上之五根、五境与五识,即十八界中的前十五界。
五识身
此五识之所以又称五识身,是因身有聚集义,在梵、巴语中,即以身字表示复数。《五事毗婆沙论》卷下云(大正28·993b):‘为身者,一识有多故。非一眼识名眼识身,要多眼识名眼识身。如非一象可名象身,要有多象乃名象身。此亦如是。’唯识家名五识为五转识者,乃彼宗谓眼等五识系由第八本识中之种子转变生起故。又此五识是六识八识中的前五识,故一般习称为前五识。
三界中,欲界众生六识(五识加意识)具备,色界中的初禅天不具鼻、舌二识,二禅天以上不具五识,唯具意识。
‘意’的五种名称:《大乘起信论》说‘意’有五名,称五意或五识。即
(1)业识:谓无明力不觉心动故;
(2)转识:依于动心能见相故;
(3)现识:所谓能现一切境界相,犹如明镜现众色像,现识亦尔,随其五尘对至即现,无有前后,以一切时任运而起,常在前故;
(4)智识:谓分别染净法故;
(5)相续识:谓恒作意相应不断,住持过去善恶等业,令无失坏故。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2 01:38
目录
概述
定义
五识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