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藏是中医理论中的一部分。一般理解为隐藏在
脉络中的五个人体机能器官。五藏分为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
众所周知,西医的基础是“
解剖学”,一切以解剖学上的人体生理结构为基础,西医只相信的眼睛看得到的。
而中医则以“
藏象”为医学理论基础,所谓“藏象”,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人体
穴位,经脉。而这些即使是剖开人体,也是看不到的,但他又是
客观存在的。可以说是除了解剖学上的五脏六腑之外的第二套隐藏的生理系统。
而“五藏”,则是“藏象”
中医理论中的一部分。用通俗点的比喻来说,就是隐藏在脉络中的五个人体机能器官。配合周身脉络,完成机体的正常活动。
西医中,人体脉络是血管和神经,循环在人体中的是血液,体液等,心肝肺等就是加工厂,通过各种化学,
物理反应,吸收维生素,
微量元素,
蛋白质,氧气等,提供
人体能量。
中医理论中,人体脉络是经脉,穴位,运行其中的是精,气,五藏就是脉络中
储存罐和加工厂,通过这样的一套系统维持人的生命。
心藏神,
肺藏魄,
肝藏魂,
脾藏意,肾藏精志之五脏分藏。《灵枢·九针论》:“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也。”
依该经所说,素呾缆译作经,主要在诠显定;
毗奈耶译作律,主要在诠显戒律;阿毗达磨译作论,主要在诠显性相分别的慧;般若波罗蜜多藏,是在诠显大乘真实的慧;陀罗尼藏是对不能受持以上四藏的四重、五逆、
谤法、阐提者,令其悟得涅盘的真言
密咒。
经中并谓素呾缆藏是由阿难诵出;毗奈耶藏是由邬波离诵出;阿毗达磨藏是
由迦多衍那诵出,般若藏是由曼殊室利诵出,陀罗尼藏是由金刚手诵出。
《
大唐西域记》卷九云(大正51·923a)︰‘复集素呾缆藏、毗奈耶藏、阿毗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为五藏。而此结集凡圣同会,因而谓之大众部。’其中,杂集藏是诠显戒
定慧之三或二者。
《
三论玄义》云(大正45·9c)︰‘三百年中从正地部又出一部,名法护部。其本是
目连弟子,得罗汉恒随目连往色界中,有所说法
皆能诵持,自撰为五藏。三藏如常,四咒藏,五菩萨藏。有信其所说者,故别成一部也。’
《
成实论》卷十四〈恶觉品〉云(大正32·352c)︰‘当读诵修多罗、毗尼、
阿毗昙、杂藏、菩萨藏。’其中,杂藏依《
分别功德论》卷一所述,(大正25·32b)︰‘非一人说,或佛所说,或弟子说,或诸天赞诵,或说宿缘三阿僧祇菩萨所生,文义非一,多于三藏,故曰杂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