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釉上彩的一种。所谓釉上彩瓷,就是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600-900℃温度烘烤而成的一种瓷器。五彩所指是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而
五彩瓷并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种颜色,多于或少于五种彩的陶瓷,在习惯上也同样称之为五彩瓷。五彩瓷在明清两代得到了发明和发展,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才出现以红、黄、绿、蓝、黑、紫等为主的彩瓷。
五彩为明清时期
景德镇窑的新品种,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明代彩料中无
蓝彩,需用蓝色表现之处,皆以青花代之,称“
青花五彩”,成为独特的
时代特征,以
嘉靖、
万历五彩为代表。嘉靖、万历朝五彩施彩特点是:大量采用釉上
矾红和釉下青花二彩,釉下青花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多用黑彩或赤褐色线勾描纹样轮廓,画面浓重艳丽。清代五彩以康熙朝最负盛名,除常用的红、绿、黄、褐、紫彩外,还新配制了釉上蓝彩取代釉下青花,金彩和黑彩也广泛应用,使之色彩更为瑰丽多姿、浓艳夺目。
康熙五彩除在白瓷地上彩绘外,还在各色颜色釉器及各种瓷地上施彩,使得
五彩瓷器别开生面,别具一格:由于康熙时新创了粉彩,五彩历史久远,故而康熙五彩又称为“古彩”。粉彩的特点是色彩绵软柔和,俗称“
软彩”;五彩的色泽明亮,所以康熙五彩又称“硬彩”。雍正时期,粉彩盛行,五彩趋于衰落,所见多为小件器,
画意较精细,不似康熙五彩粗犷豪放。
乾隆以后则基本上不见单独的五彩瓷器,而多与粉彩、
珐琅彩等并用。
现代五彩陶瓷多数为多于五种颜色的五彩瓷,而仍然保持着
传统手法的只有
宝瓷林瓷业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青花五彩瓷罐(见图),通高9.9厘米,口径3.9厘米,底径4.8厘米;无盖,口微敛,颈短,丰肩,肩部曲线修饰柔美,矮圈足;釉色白中微闪黄,口、颈、肩、足部分别用笔涂抹一圈釉下青花,腹部绘
树叶、
红花和双狮。树叶为釉下青花,采用
洗染技法,能分出浓淡。双狮相向而行,采用
釉上红、绿、黄彩涂绘,活泼可爱,富有情趣。双狮之间饰两朵红花,每层花瓣皆用釉上红料一笔勾勒而出,局部用同种颜色涂抹,以显其
层次感和厚重感。花枝与叶先用釉上黄彩勾出轮廓,然后用釉上
绿彩涂抹。
五彩瓷器分为釉上五彩瓷和
青花五彩瓷两种。五彩瓷并不是一定要有五种彩,施彩多寡,要依据整体装饰效果来确定。现掌握的
实物资料证明,金代
磁州窑系烧造的釉上红、绿彩瓷器是最早的釉上五彩瓷器。釉上五彩是在已经
烧成的
白釉瓷器上施彩绘画,再入窑以700℃至800℃炉火烧制而成,工艺简单。青花五彩瓷烧造工艺相对较复杂,先用
青花料在坯上描绘出一定的纹样,罩上
透明釉入窑烧制,再以红、黄、绿、紫、赭等色彩在已烧成的瓷器上进行描绘,最后再入窑以700℃低温烧成。所见最早的青花五彩瓷是
明宣德时期烧制的,但数量极少。明
嘉靖时期,青花五彩工艺开始流行,至万历朝发展到高峰,器型有盘、碗、罐、盖盒、
尊等。
万历时期的
五彩瓷器色彩鲜艳,造型多变,颇受世人喜爱,欧洲人、日本人更是对其情有独钟。市场上出现的
万历五彩瓷器数量较多,但大多数是仿品,其中有一部分仿品具有相当迷惑性。因此,瓷器收藏爱好者尤其是初涉收藏的朋友应谨慎辨别。
此罐红、绿、黄等彩穿插映衬,
色釉浓艳,效果华丽。所绘枝叶风格满密,求其形似,颇具意蕴。双狮在花丛枝叶间嬉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不失为万历时期
民窑五彩瓷器的上乘之作。
清代
五彩瓷以柔和为贵,透视感较强,绘画工致精丽,生动传神,一扫明代
嘉靖、
万历之重色彩而不细究形貌的粗劣画风,施彩大部分较明代匀薄。花瓶图案画面生动逼真,题材丰富多样,除一般的花卉、山水之外,大量采用以戏曲、小说为题材的人物
故事画。陶瓷精品纹饰多为人物、花卉、山水,用笔精细纤巧,构图疏朗简洁,是海内外文物爱好者的收藏热点。
康熙五彩花鸟盘。翻口,通体施白釉,盘内绘五彩
花鸟图,边饰盖血红锦地纹花卉,上书“万寿无疆”四字。底书“
大清康熙年制”二行六字青花双圈楷书款,斜削足墙。
盘内五彩花鸟绘得十分精致。五彩是红、黄、绿、蓝、紫、黑等色绘画组成,其意是多种色彩,不局限于“五种”色彩,因此,每件器物用色多少不一,五彩是在烧好的白釉上施彩,后再行烧制而成。此盘画面应为“喜报三元”图,是清代流行的
吉祥图案。坐绘画上看,此画章法宋元,但融入了西洋画法。
古彩所描绘的对象甚多常见的有人物、山水、龙风、
鸳鸯、
松柏、灵芝、花草等。古彩瓷在历次世界性的博览会上,受到广泛的称赞。是
景德镇陶瓷技术的优秀传统之一。就年代说,包括
大明彩和康熙彩;就色彩说,有
三彩、五彩和
红绿彩。其技法特点是单线条平面,线条刚劲有力,笔划简练生动,
色彩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民间风格浓厚,
装饰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