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中毒是长时间处于低浓度二氧化碳环境中或突然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中引起,前者主要表现为
头痛、
头晕、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减退等;后者主要表现为脑
缺氧症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骤停而突发死亡。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二氧化碳含量约为4.2%,血液二氧化碳的
分压高于
肺泡中二氧化碳的分压,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能弥散于肺泡。但是,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
浓度增加,则肺泡内的浓度也增加,
PH发生变化,由此刺激
呼吸中枢,最终导致呼吸中枢麻痹,使机体发生缺氧窒息。
二氧化碳主要经
呼吸道吸入人体,常发生于以下环境:长期不开放的矿井(主要是煤矿、油井)、船舱底部及
下水道等处;利用植物发酵
制糖、酿酒,用玉米制造
丙酮以及制造酵母等
生产过程;储藏蔬菜、水果和谷物等不通风的
地窖和密闭仓库;
啤酒、
汽水等
碳酸饮料的产生;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灌装及使用;
化学工业制造
碳酸盐尿酸等
化学制品;利用
干冰和液体二氧化碳制造低温用于食品冷冻,实验降温和低温测试;
亚弧焊作业;各种易燃物质在制造、处理和
运输过程中作为惰性剂;
潜水作业时因器具故障或使用不当以及在
密闭空间作业人数、时间超限,均可造成高浓度二氧化碳的职业接触。急性
职业中毒主要发生在密闭和通风不好的地窖、矿井、下水道、枯井、粮仓、发酵室等处。
突然进入高浓度
二氧化碳环境中,大多数人可在几秒钟内,因
呼吸中枢麻痹,突然倒地死亡。部分人可先感
头晕、
心悸,迅速出现
谵妄、
惊厥、昏迷。如不及时脱离现场、抢救,容易发生危险,必须迅速脱离险境,病人可立刻清醒。若拖延一段时间,病情继续加重,出现昏迷、
发绀、呕吐、咳白色或血性
泡沫痰、
大小便失禁、抽搐、
四肢强直。查体可发现
角膜反射和
压眶反射消失、双侧病理征阳性等。可因
高热、休克、呼吸
循环衰竭死亡,也可死于肝肾衰竭。幸免者甚至数月才逐渐恢复,部分病人可留有
后遗症(
神经衰弱、
症状性癫痫、震颤性麻痹及
去大脑皮质状态等)。
根据确切的二氧化碳职业接触史、急性
呼吸系统损害的典型临床表现、胸部
X线表现、结合
血气分析等其他检查结果,参考现场
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类似疾病,可作出诊断。
迅速脱离现场,呼吸
新鲜空气或吸氧气。应松开病人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注意观察
意识状态和监测
生命体征。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坚持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或开胸按摩,不应轻率放弃。
呼吸困难者注射呼吸兴奋药,如
盐酸洛贝林、
尼可刹米,
肌内注射。
高压氧治疗能增加血液中物理
溶解氧含量,提高总体
氧含量。对缺氧性脑病,智力恢复尚差或去皮质状态者,行间断高压氧治疗。每2~3个疗程后休息2~3周,然后再做2~3个疗程。高压氧治疗期间不应停止常规治疗。
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场所时,先通风排气,并佩戴
呼吸面罩,进入长期密闭的废井、
地窑、矿井、下水道时,先测量一下二氧化碳浓度,然后根据情况采取必要
防护措施再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