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资源
乡村自然环境、物质和非物质要素共同组成的地域复合体
乡村旅游资源是指能吸引旅游者前来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的乡村景观客体。它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人文因素为主导的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的文化景观,是由自然环境、物质和非物质要素共同组成的和谐的乡村地域复合体。
旅游资源特点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性
作为旅游资源的乡村景观是人类长期以来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的文化景观。这种景观的形成过程无一不是人与地理环境的不断磨合的过程。当人们掌握自然规律,遵循生态学的原理,人地关系协调时,大自然就给人们以恩惠,促进了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则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人们经过与自然环境的反复较量,逐渐认识并掌握了自然规律。因此,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改造和适应形成的乡村景观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和谐的文化景观。
(二)资源分布的广泛性
世界上除高山、沙漠和酷寒地带外,广泛分布着从事农业的居民。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人们通过世代不断的努力,创造了具有各自特色的乡村景观,它们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其中不少可以作为乡村旅游资源,故乡村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极其广泛性的特点。
(三)资源类型的多样性
乡村旅游资源的组成既有自然环境,又有物质成分、非物质成分,其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既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区等不同的农业景观,集镇、村落等不同特点的聚落景观,还有各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所以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四)资源特色的地域性
乡村旅游资源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不同的环境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景观类型。即使同一种景观类型,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又有不同的特征,如不同气候带形成了相应的农业带。而由政治、宗教、民族、文化、人口、经济、历史等要素组成的社会环境的差异性又往往形成不同的乡村民俗文化,如民族服饰、信仰、礼仪、节日庆典等。由于地球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形成了乡村旅游资源具有明显地域性的特点。
(五)资源形成的系统性
在人与自然环境长期作用下形成的乡村旅游资源,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要素组成的复杂而和谐的统一整体,任何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乡村景观的变化。乡村景观既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也受社会规律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故乡村旅游资源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六)资源变化的季节性
乡村旅游资源的季节性既表现在人们一年内有规律的生产、生活,也表现在随四季的变化而形成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季节变化和明显的周期性的特点,所以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季节性的变化规律。
(七)资源内涵的民族性
民族文化是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各民族都有本民族特有的文化。信息交流频繁的城市,原来的民族文化较多地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使原有的民族文化发生变异。而广大乡村,由于地理区位、交通和信息条件的限制,民族文化的传承性较强,使传统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能较完整地保留下来,故乡村旅游资源有明显的民族性特点。越是民族性强的旅游资源,越具有吸引力。
(八)资源发展的时代性
乡村文化景观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深深地反映了时代的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乡村景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乡村景观的变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时代发展的轨迹。所以说乡村旅游资源具有时代性的特点。
(九)资源开发的保护性
乡村生态环境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共同组成的更为复杂的生态系统,且相当脆弱,一旦破坏就较难恢复。乡村生态环境不仅是旅游活动的客观环境,也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开发利用时必须遵循生态学的规律,把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
(十)雅俗共享的文化性
乡村各种民俗节目、工艺美术、民间建筑、音乐舞蹈、婚俗禁忌、趣事杂说等都被赋予浓厚的文化底蕴。乡土社会的“浓厚的区域本位主义和家乡观念特色的非规范性”特点,加上民间文化的历史悠久及内涵丰富,使其具有神秘性与淳朴性,对于游客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诱惑。
(十一)旅游功能的独特性
我国乡村地域辽阔,种类多样,受城市化影响较小,绝大多数地方保持着自然风貌,加上众多风格各异的风土人情、乡风民俗,使乡村旅游在活动对象上具有独特性。在特定地域上形成的“古、始、真、土”特点,具有城镇无可比拟的贴近自然优势,为游客返璞归真、重返自然提供了条件。
(十二)可实践性和体验性
乡村旅游不仅仅是单一的观光游览项目,它是包含观光、娱乐、康疗、民俗、科考、访祖等在内的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游客可通过直接品尝农产晶(蔬菜瓜果、畜禽蛋奶、水产品等)或直接参与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活动(耕地、播种、采摘、垂钓、烧烤等),从中体验农民的生产劳动和乡村的民风民俗,并获得相关的农业生产知识和乐趣。
类型
就旅游而言,乡村是个小天地大世界,旅游资源极为复杂。以不同原则,可从成因、属性、特征、开发利用等不同的层面,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不同的类型划分。
(一)按旅游资源的结构、组合方式划分
1.乡村田园景观旅游资源
自然田园风光是乡村旅游资源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包括大规模连片的农田带、多种类型的经济果林与蔬菜园区,一定面积的天然或人工水面等。
2.乡村聚落景观旅游资源
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的场所。我国乡村聚落分为集聚型,即团状、带状和环状村落;散漫型,即点状村落;特殊型,表现为帐篷、水村、土楼和窑洞。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建筑布局构成了乡村聚落景观旅游资源丰富的内涵。这些旅游资源景观具有整体性、独特性和传统性等特点,反映了村民们的居住方式,往往成为区别于其他乡村的显著标志。
3.乡村建筑景观旅游资源
乡村建筑包括乡村民居、乡村宗祠建筑以及其他建筑形式。不同地域的乡村民居均代表一定的地方特色,其风格迥异,给游客以不同的感受。
如青藏高原的碉房内蒙古草原的毡包,喀什乡村的“阿以旺”,云南农村的“干阑”,苗乡的寨子,黄土高原的窑洞东北林区的板屋,客家的五凤楼、围垄及土楼等,千姿百态,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乡村宗祠建筑,如气派恢弘的祠堂,高大挺拔的文笔塔,装饰华美的寺庙等,是乡村发展的历史见证,反映出乡村居民生活的某一侧面。
4.乡村农耕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我国农业生产源远流长,乡村劳作形式种类繁多,有刀耕火种、水车灌溉、围湖造田、渔鹰捕鱼、采药摘茶等,这些都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体现出不同的农耕文化,对于城市居民、外国游客极具吸引力。
5.乡村民俗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乡风民俗反映出特定地域乡村居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是乡村民俗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乡村传统节日五彩纷呈,汉族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藏族有浴佛节、雪顿节等;彝族有火把节等;傣族有泼水节等。
还有农村的游春踏青、龙舟竞渡、赛马、射箭、荡秋千、赶歌、阿西跳月等各种民俗活动都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乡村风俗习惯,如我国各地的舞龙灯、舞狮子,陕北的大秧歌,东北的二人转,西南的芦笙盛会等都脍炙人口。还有各地民间工艺品,如潍坊年画贵州蜡染、南通扎染、青田石刻以及各种刺绣、草编、泥人、面人等,无不因其浓郁的乡土特色而深受游客青睐。
把乡村作为特定的地域文化单元,按乡村景观的文化特性,乡村景观旅游资源分为以下三大部分:
(1)乡村物质文化景观。是乡村人集体或个体智慧的外在显现部分,具有可视性、可触性特点。它包括乡村建筑、乡村服饰、乡村乡土纪念品及工艺品,及乡村的特殊地域田园风光等。乡村建筑,如陕北窑洞、福建北部永定土楼建筑等。乡村服饰是乡村人审美意识的外在显现,它具有一定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特点。
如土家族村落的土家织锦,壮族村落的蜡染布等。乡村工艺品是乡土艺人所创,反映乡村人心灵手巧的一面。如蒙古村落的鼻烟壶,重庆綦江县农村的版画。乡村地域风光由于乡村人在选择聚居地时各有千秋,有的是为防御,有的是被迫迁移,但不管怎样都是为了生存,由于生存方式各异而造成地域特色差异。如鄂伦春乡村的林海雪原风光,海南黎寨的热带雨林风光。
(2)乡村制度文化景观。所谓乡村制度文化指的是一定地域乡村人群为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秩序而约定俗成的伦理道德礼仪规范。它一般体现在:乡村的权力制度,乡村礼仪规范、乡村节庆程序方面。乡村的权力制度,指乡村在长期历史过程中为了防御目的或维护乡村的凝聚力,树立乡村形象而约定俗成的权力规范。乡村权力制度由权力主持人(一般由族长、或具有较高文化教养的人担任)、权力组织、权力奖惩制度组成。
在汉族古老村落,一旦某位村民犯戒或有功,权力主持人就会组织权力组织讨论,然后在乡村祠堂实行奖惩。乡村这种公共选择在汉民族地区随着法制的普及正逐渐消亡,但在偏远少数民族村落仍然存在。乡村礼仪规范包括乡村日常礼仪与重大礼仪两部分。日常礼仪又包括饮食礼仪、婚丧嫁娶礼仪等方面。乡村节庆程序是集中体现乡村礼仪规范的制度规范,乡村节庆可分为生产节庆、青年节庆、纪念节庆、新年节庆等。
(3)乡村精神文化景观。乡村精神文化景观指一个乡村作为一个稳定共同体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结构与情感反应模式等。通常表现为乡村人的性格、价值观、人生哲学等,它潜存于物质文化景观与制度文化景观里。这是无形的,游客只有通过长期的体验才会领悟。如客家人(广东东部、闽北、赣南)的性格具有中原地区的内敛性特点,这一点与当地人的开放性性格形成强烈反差。
这种性格决定下的物质文化景观之一——民居建筑表现为以宗祠为中心,分三个圈层的同心圆结构。最外一层是防御外来入侵需要,中间一层是客家人居住区,最里一层是宗祠。在乡村景观构成中,精神文化景观是内核;决定了其他两种文化景观。制度文化景观是精神文化景观与物质文化景观的过渡部分,是维系乡村一体的纽带之一。物质文化景观是其表现形式。
(二)按组成成分、外部特征、内部结构、景观功能、发生演化等划分
1.农业景观
①田原风光:水乡景观、干旱区景观、梯田景观;②林区风光:森林景观、种植园景观;③渔区风光:海洋渔场景观、淡水鱼场景观;④草场景观:草原景观、草山草坡景观;⑤城郊景观等。
2.聚落景观
①集镇景观:旅游型集镇景观、交通型集镇景观、乡行政中心型集镇景观、工业型集镇景观、商贸型集镇景观;②村落景观:农村景观、牧村景观、渔村景观、山村景观等。
3.民俗文化景观
①传统民居;②传统服饰;③传统饮食;④娱乐;⑤民间文艺;⑥节日庆典;⑦婚恋习俗;⑧礼仪;⑨信仰等。
价值
1.满足人们求知的需要
乡村能满足人们获取乡村知识、开阔视野的需要。乡间村落的选址、发展演变、文化意蕴、乡村社会结构关系都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科学文化内涵,形成了与其他地区尤其是城市有显著区别的乡村景观风貌。
2.满足人们旅游审美的需要
中国传统乡村受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以及“风水说”思想的影响,景观构成方面有山有水,有树有花,鸡鸣犬吠,营造出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生态村落意象。这与现代都市景观中的高楼林立、人嚷车喧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反差,都市居民回归乡里,可放松身心、寄情山水。
3.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
乡村的节庆、农耕等活动等均具有很强的可参与性,乡村休闲的群聚性,乡村音乐、舞蹈、绘画、工艺制作的淳朴及原始性等都可让游客体验、参与。
4.满足人们社会归属感的需要
寻根究底,现代都市居民大多与乡村居民有着这样那样的亲密关系,或是亲戚,或是朋友,对乡土、乡音、乡情存在“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到乡村寻亲、访友,抑或纯粹地休闲、度假,能满足人们对社会归属的心理需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02 10:59
目录
概述
旅游资源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