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建筑
建筑领域术语
乡土建筑,是指民间自发的传统风土建筑,具有民间浓厚的乡村农家小院气息。
基本内容
乡土环境中的所有建筑都可以称为乡土建筑。保罗.奥立佛在《世界乡土建筑百科全书》中指出了“乡土建筑”的几个特征:本土的、匿名的(即没有建筑师设计的)、自发的、民间的(即非官方的)、传统的、乡村的等等。
乡土建筑包括乡土的住宅寺庙祠堂书院戏台、酒楼、商铺、作坊、牌坊、小桥等。乡土建筑本质上是乡土性在其岁月流逝中乡土精神和本土文化的外在显现。
首先,从地域上讲,乡土建筑是在乡村的,有别于城市建筑是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建筑;其次,从时间上讲,它形成于封建家长制社会时代及手工业农牧业时代,即传统的;再次,从使用功能上讲,它包括民居建筑、宗祠书院牌坊廊桥等。概括为以下三点:
1.它处于农村,处于稳定的农业或牧业地区;
2.它形成于封建家长制社会时代;
3.它形成于手工业农牧业时代。
分类
从乡土建筑的使用功能来划分,可以分为居住建筑、宗法建筑、交通类建筑以及社会公益建筑四大类。
居住建筑:乡土建筑中大部分为居住建筑,包括各类街巷。
宗法建筑:宗法建筑是村落中不可缺少的建筑形式。宗法制度在乡土建筑上的体现主要在建筑的色彩、平面布局及装饰上,宗法建筑是其最直接的体现。宗法建筑主要包括宗祠表坊等。
交通类建筑:交通类建筑是乡村聚落中不可缺少的公共设施,是人们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的中介桥梁,同时它对乡村也起着重要的景观作用,丰富乡村景观。在乡土建筑中,各类桥梁是主要的交通类建筑,根据建筑材料及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石桥木桥亭桥廊桥等。
社会公益建筑:一个完整的村镇,社会公益建筑也是其建筑群体中的一部分。乡土建筑中的社会公益建筑即义仓、义学、社仓等。
作用
体现地域特色
乡土建筑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别,它扎根于特定的地域,受不同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对不同自然条件的适应。地域特色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建筑的选址、建筑的形式、建筑的色彩、建筑材料的选择、建造的工艺技法以及建筑的装饰,如椽、梁枋、挑檐、屋脊上的装饰。
反映民族特色
乡土建筑可以反应出当地特定的民族习俗和人文环境,体现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乡土建筑的风格、造型、色调、细部装饰无不体现民族的特色和民族文化习俗。民族风格的延续体现在建筑上,使乡土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生命力。
传播文化艺术
乡土建筑营建的生活的空间场所,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情和利益相融合,拥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并形成了淳朴的民风,包括日常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和行为礼仪,乡土建筑便是这些非物质要素所构成的乡村文化的独特载体。人们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的改善依附于建筑而实现,通过建筑来演绎自己的文化理念。例如乡土建筑的楹联、牌匾碑刻,匾额题刻广泛应用于民宅祠堂庙宇牌坊中。乡土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石雕、砖雕、木雕也都体现其内在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保护生态景观
乡土建筑这种“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就是人们在不断适应所在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建造出的。乡土建筑材料的选择一般遵从就地取材原则,建筑所选用材料的基本都是可再生材料或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乡土建筑与地形、植被、水体、山体等形成了原生态的景观。因此,乡土建筑对生态景观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展示环境艺术
与城市的建筑环境相比,乡土建筑更多的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设计的思维理念,往往在建筑上保留着历史文化及地域文化特征。乡土建筑展现了自给自足、封闭的空间结构及“天人合一”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态势。
景观营造原则
乡土建筑景观营造的地域性原则强调的是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建造技法等,同时,还强调反映具有各地人文特色的地域文化特征。对地域性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表象的形式,而要更深入的了解隐藏在传统建筑材料、建造技法以及建筑形式背后的设计思维。对地域性原则的理解有助于设计师更好的诠释乡土建筑景观,在营造及借鉴乡土建筑风格及形式时,应该多运用当地的传统材料、建造技法;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因山就势等。
生态性原则
在乡土建筑景观营造中要尽可能的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使用当地的乡土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并且保留当地的文化特色,在乡土建筑的环境营造中多运用乡土植物,尽量不破坏周围的植被,保持原有的自然风貌和自然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是乡土建筑景观有别于其他建筑景观的最大特点,因此,生态性原则在乡土建筑景观营造中不容忽视。
乡土性原则
乡土性原则是乡土建筑景观营造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强调的是地方特色和乡土文化,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或是有固定模式,而是在营造过程中尽可能的使用当地的传统构筑材料和建造技术,对乡土元素进行提炼并合理运用,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的建造经验,表现出因地制宜的特色,使建筑作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景观协调。乡土建筑景观的营造应以所在的地区为基础,并考虑当地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和乡土文化给予的启示。
整体性原则
在乡土建筑景观营造过程中,既要考虑建筑的形式、建筑的天际线、建筑的色彩材质等各要素的表达,同时又不能忽视建筑周围的环境、建筑景观的地域特征和其所要传达的地域文化。大多数带有乡土韵味的景观设计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人为的干预较少。在设计上,应该结合现场,注重各类建筑的组合体系和组合方式,选择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协调道路、绿化、地形地貌与聚落空间序列和建筑群组的关系;通过对各种乡土元素的提炼和现场场景的营造增强建筑和空间的独特性和可识别性。
应用
在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更具有时代意义。 乡村旅游以乡村景观为主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地域文化、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乡村旅游景观有别于其他形式的旅游景观的特点之一。乡土建筑作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在乡村旅游景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文化塑造一方建筑,乡土建筑以其特殊的符号展现不同地域的地貌、气候、文化、建筑材料、构造方式、传统技术等,使得乡土建筑在乡村旅游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2-20 17:09
目录
概述
基本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