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顶塔
济南市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顶塔,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南郊历城区柳埠街道东南的灵鹫山腰。因其塔身一塔起,而九顶出而得名。其始建于唐代。
历史沿革
九顶塔始建于唐代。
据立于九塔观音寺的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许邦才撰文、李攀龙手书的《重修九塔观音寺记》碑载:“寺建于此,莫知其始。历考寺碑,惟得唐天宝、大历之文为古,然曰重修,则犹非其始也,意必建于隋梁之间。”亦传说九塔观音寺系唐初名将尉迟敬德所建。
20世纪40年代末,九塔观音寺寺院建筑虽多倾圮,院内尚存九顶塔、观音堂及明清石碑七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前,九顶塔年久失修,塔顶之众小塔多倒塌或残缺不全,主塔下半部亦被淤土所埋,砖亦多损坏。
1962年,济南政府拨专款,在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的指导之下,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调集精工巧匠,进行维修。
1974年,国家拨款对九顶塔进行了大修,修建时充分利用塔体原有的砖块,又调用附近一古桥的旧砖以补充不足。
建筑特色
九顶塔形制属亭阁式塔,为单层,全为砖筑,高13.3米。平面作等边八角形,塔基粗砌,缝宽约1分米,有三层须弥座。塔身至檐顶,全为水磨对缝筑法。檐叠涩向外挑出17层,又叠涩收进16层。其基、身、檐均呈凹形曲线,异常柔和,也很适用于砖材料结构的性能。它的刹部结构,处理奇异,在塔檐上端各隅角处,筑有方形三层叠涩挑檐小塔8座,高2.84米,8座小塔中央(面南)筑有中心小塔,高5.33米,形成塔林之势。塔身南面距地面高约3.16米处,辟一拱门,内为佛室,室内雕一佛二僧,佛高1.2米,跏趺而坐,面额丰圆,螺形发髻,眉间有白亳相,外著敷搭双肩下垂的袈裟,下为束腰佛座,刻工精细。
九顶塔塔身由四块石板筑成,每面各辟尖拱状火焰形券门,门外两侧和上部刻有金刚、罗汉、神兽、菩萨、龙虎、伎乐人、飞天、莲花卷云等精美的高浮雕图案。塔身中有塔心室,内有方形塔心柱,下为方形覆莲座,上每面各一佛龛,龛额刻飞天及忍冬花卉。龛内四个佛像均肉髻,面相端庄。塔顶为砖筑重檐,檐下各出二挑砖华拱,檐头为砖刻椽子。塔檐顶上由砖砌斗八形式组成平座,平座上置塔刹,塔刹由复钵、相轮、宝顶组成。
文物遗存
九顶塔塔身的南面壁拱门内为佛室,室内雕一佛二僧,佛高1.2米,跏趺而坐,面额丰圆,螺形发髻,眉间有白亳相,外著敷搭双肩下垂的袈裟,下为束腰佛座,刻工精细。
九顶塔佛室四壁有残存有壁画,尚可认出的有天王、佛等,多采用黑绿颜色。佛室上有天花藻井(已残)。
历史文化
明代著名诗人许邦才撰文、李攀龙手书的碑文《重修九塔寺记》称:“其塔一基上而顶九各出,构缔诡巧,他寺所未经有。”
相传,九顶塔为唐初名将秦琼为纪念其母亲所建,塔有九顶,取一言九鼎之意。
2019年2月,九顶塔景区举行第二届南山民俗大庙会。
文物价值
20世纪20年代初,日本学者编纂的《世界美术全集》,也给予九顶塔较高评价,称该塔:“匠意纵横,构筑奇异,其他无能及。”
文物保护
1988年1月13日,包括九顶塔在内的千佛崖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0月,九顶塔入选《济南市第一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
旅游信息
九顶塔,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南郊历城区柳埠街道东南的灵鹫山腰。
08:00~17:00(1月1日~12月31日;周一~周日)
九顶塔中华民俗欢乐园门票:120元。
公交
乘坐济南公交881路公交从仲宫发车至九顶塔,每30分钟一班,旅游黄金周,每15分钟一班;
乘坐济南公交885路公交从青年桥发车至九顶塔。
自驾
从望岳路上103省道至金宫山庄向南10千米(103省道)即到九顶塔中华民俗欢乐园;
从济南绕城高速至济南南出口(大涧沟出口),沿S103省道至金宫山庄向南10千米(103省道)即到,下高速大约30分钟到达。
参考资料
济南市志第四册.济南市情网.
文物古迹 千年古刹——神通寺.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政府.
文物保护 忆唐代建筑九顶塔的维修.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3 11:2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