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崖造像,又称神通寺造像,位于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白虎山东麓,开凿于唐武德二年(619年)。
历史沿革
十六国时期前秦初年,朗公寺始建。
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杨坚以“通征屡感”,将朗公寺改名为神通寺。
唐武德二年(619年),神通寺旁白虎山崖壁雕刻佛像一尊。
唐贞观十八年(644年),僧明德在崖壁雕刻佛像两尊。
唐显庆二年(657年),
南平公主为其父唐太宗李世民祈福,命人在僧明德所造佛像南侧雕刻坐佛一尊。
唐显庆三年(658年),僧明德在前作造像以南雕刻佛像一尊。同年,
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三子赵王
李福命人在崖壁北端雕刻佛像两尊。
宋朝时期,龙虎塔补建塔顶。
1962年,在梁思成的指导下九顶塔进行维修。
建筑格局
千佛崖造像分为造像、龙虎塔和九顶塔三个部分。造像是高约7米、南北长65米的造像群,现存石窟、龛共计一百多个,形制大都采用圆拱形,连成摩崖状,造像共计二百余尊。
主要建筑
造像
龙虎塔
龙虎塔为唐朝时期亭阁式塔,平面方形,高12.27米,塔基、塔身为石构,塔顶为砖砌。塔基高大,有三层须弥座。下层、中层每面各开二龛,雕伎乐,外雕覆莲等。枋上束腰处,四隅有负重力士,每面壶门三个,浮雕狮子、伎乐,上部仰莲托外檐,形成平座。塔身由四块石板筑成,各辟券门,南北两面浮雕天王、力士,东西两面浮雕菩萨、弟子,衬以龙虎、飞天、莲花、卷云。塔室内有塔心方柱,四面各造佛像一尊。塔上砖砌重檐,檐下双跳华拱,顶筑束腰平座,上承方形石雕仰莲露盘,置覆钵相轮塔刹。
九顶塔
九顶塔为单层八角亭阁式砖塔,其顶有九座小塔,通高13.3米,塔身呈八角内弧形,每面弦长1.99米,磨砖对缝砌筑,南面辟券门。塔室方形,迭涩室顶有天花藻井,四壁有壁画残迹。塔檐迭涩外挑,檐上内收,每面弦边内弧,成八角形平座,座上砌八座三挑檐小方塔,各高2.84米,正中砌大型方塔。塔身向内弧收,八个棱角突出,九塔主次分明。
文物价值
千佛崖造像附于神通寺,是对寺院周遭自然环境的一次再造,是寺院宗教空间的一个延伸,对研究唐朝时期的宗教艺术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其中,龙虎塔在唐代佛塔中造型别具一格,刻工尤为清晰、完整,显示出唐朝时期雕塑的独特风格,是研究雕塑的重要资料。
文物保护
1988年1月13日,千佛崖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千佛崖造像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白虎山东麓。
交通路线
山东省济南市内乘坐67、812、815、821路公交车,在四门塔站下车前往。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政府距离千佛崖造像约38千米,驾车约3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