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老洞位于九老峰下,下临
黑龙潭,洞口呈“人”字形,全长约1500米,高约4米,洞口与洞底高差84米,是
峨眉山最大的天然溶洞。
简要介绍
“九老洞”又称“九老溶洞”
相传九老洞是仙人聚会的洞府,许多神仙故事,给它蒙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神奇色彩。洞位于仙峰寺右侧山腰,藤萝倒植,下临绝壁。洞口呈“人”字形,高约4米。 洞内黝黑阴森湿润,能直立行走的通道仅120米,往前岔洞交错,深邃神秘,未探明前,九老洞位于位于峨眉山左山道仙峰寺背后的九老峰下,海拔1752米,藤萝倒植,下临绝壁。洞口呈三角形,全长约1500米,高约4米,洞口与洞底高差84米,从洞里向外看,洞口轮廓恰似一尊老道塑像。属于喀斯特地形的峨眉山区,溶洞成群,崖穴成网,九老洞可以算得上山中洞穴之首。
明
崇祯年间,
少詹事兼翰林院
侍读学士胡世安三次游历
峨眉山后,在《登峨山道里记》一文中说:“最奇者,莫如九老
仙人洞。昔黄帝访
广成子天皇真人游此,遇一叟洞外,询‘有侣乎?’答以‘九人’。今名以此。”所谓九老,即天英、天任、
天柱、
天心、天禽、天辅、天冲、天芮、天蓬。明清以来的旅峨游记,多有“烛独行三十余里,闻鸡犬鼓 乐声,蝙蝠如鸦扑炬”的叙述,语多矛盾。近人
林散之的《九老洞》诗写道:
山雨不可晴,秋径没蒿莱。
大坪何兀兀,九老尤奇哉。
洞古潜蚊螭,风云时徘徊。
松翠自波涛,半空起层台。
此中有驯猿,时时清啸哀。
相依两摩挲,情好如婴孩。
我叹天地间,万物何相催。
人与物无连,物与人何猜。
历史传说
九老洞是
峨眉山著名景点之一,传奇故事不少,历代以来进洞观光探险的不知有多少,所见所闻,各述不一,但有一说法相同。进洞如进迷宫,要想在洞中探究竟,多会迷路。因此,九老洞寺庙中立有规矩,不准庙中和尚擅自进洞。
传说在民国初期,九老洞庙里有三个小和尚,出家不久,贪玩好奇,不信邪乎。他们听说九老洞很深,历代有从无有人钻到洞底之说,心里好不发痒,碰头一合计,就瞒着老和尚,准备好干粮、青香、和蜡烛,偷偷地走进了九老洞。三个小和尚,虽然年少都聪明过人,进入“迷宫”后,便各人点蜡一支,每向洞中行二十步轮流插香一支,作为返途路标。 这样,他们在洞里走了很久、很久,来到一条没有水的干河。河面不宽,约二丈许,河中全是白森森的沙和五颜六色的
鹅卵石。河滩偶尔可见闪着磷光的野兽骷髅。三个小和尚嘻嘻哈哈,顽皮之极,倒不惧怕。 他们接着穿过了一片乳白色的石林,又来到一条河。这条河较前稍窄些,水深尺许,潺潺有声。但水特别冷,手中的蜡烛火焰直闪,象有谁在吹。他们禁不住打着寒颤。一个小和尚说:“蛮吓人,我们还是往回走。”一个小和尚低头不语,一个小和尚把脖子一扬说:“胆大擒龙擒虎,胆小怕猫儿抓屁股!”说完领头继续前行。 三个小和尚又往前行。走了很久,走过一条狭窄的洞子和一片开阔的石林带,又来到一条河边。这河很窄,约丈许,但水很深,深得发绿,散发出一种浓烈腥臭,水上有一座天然的石桥。他们彼此相觑了一下,行至桥上,蜡烛火焰忽闪得特别厉害。领头的小和尚刚走到桥中,这时桥下的水突然“咕咙”作响。并冒着碗口大小的水泡。领头小和尚撑胆:“嘿,想骇老子是不是!”说着,他弯腰用蜡烛往下照,突然,“卟”地一声,蜡烛灭了。顿时吓得三个小和尚背脊发凉,想说什么还未出声,猛地听到水里“咕耸咕耸”地响,声音仿佛来自遥远天空,又是来自地下深处滚雷,沉重而恐怖,愈响愈凶。三个小和尚虚透了,争先退下石桥,回头撒腿就逃。 回来的路上,他们沿着插香的标记,走了很久,走得精疲力尽才走出九老洞。说来也很怪,他们所备蜡烛刚好用完。三个小和尚回到庙里才知道,他们在九老洞里探险已经有三天三夜,更蹊跷的是,在他们离庙的第三天,方丈夜得一梦,梦一猪龙气势汹汹地向他道:“管好你的弟子,省得坏了,名山。”老和尚醒后惊骇不已,见三个小和尚探险归来,知其所以,故罚三个小和尚诵清净经三年,以示庙规。
景点介绍
九老洞位于九老峰下海拔1752米处。经过九
莲池,前行约500米,穿过密密的
杜鹃、箭竹林丛,便到了洞口。洞口高踞在仙峰岩,下临
黑龙潭,有陡直的天然
磴道通向洞中。磴道两侧有牢牢实实的石桩护栏,接连洞口,使人感到险而不危。进洞130米,洞道平均
高宽约四五米,宽适易行。人一进洞,洞内在如乌鸦的大
蹄蝠、
金丝燕,成群的向你扑来,使你冷汗如珠。过一会儿平静如故。在往前行,有石床、
龙泉、仙桥......传说为仙人所造,实际为天生之物。主洞道尽头有一石龛,供着一尊神像。据《龙城录》一书记载,说他是公元8世纪中叶,隋代开皇年眉州太守赵仲明,因治理
岷江表衣江
大渡河水患造福一方,老百姓拥戴他为川主之神,
仙居其中,故供奉。民间传说又为《封神榜》中的
财神爷赵公明。再前行,为大小不同纵横错落的67个岔洞,万万不可冒然而进。
九老洞为
峨眉山著名的
岩溶洞穴,在长达1500多米向下延伸的通道内,有一个全封闭型的观赏空间,它首先呈现出的是多变的空间美。第一段为浅部,人可直立行走。它有比较宽大的厅堂,廊道式洞穴,如
水晶洞、
燕子洞;第二段为中部,开始出现岔洞,至此仅能蛇行。这一段是九老洞的主体部分,多系网状交叉形的宫型洞穴,洞中有洞,洞下有洞,上下重叠,纵横交错,仅在洞穴交错处,形成较大的洞穴或竖井,如虎牙洞、
石笋洞、迷宫洞。第三段为深部,主要是裂隙型洞穴,一条阴河时而沿裂隙渗出,时而蜿蜒隐入洞底。给人更多美感的,是洞壁和洞顶天然雕琢的
岩溶造型,绚丽多姿,启发人们产生自由而丰富的愉快联想。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芽、
石花等等,或如万剑悬垂,雨后春笋;或如巨型盆景,微型石林;或如琪花蕙草,异兽珍禽;或如仙女下凡,和尚念经……俨然是一座古朴而新奇、典雅而森严的 艺术宫殿,令人忽惊忽喜。
“九老溶洞”位于四川省
汉源县最西部的毌亲河“
流沙河”,上游右岸的三交乡政府背面,海拔1800米左右的西北坡上,万亩国有飞播林海之中。这里空气十分新鲜,气候非常宜人,每年都要在不同的季节换装,欢迎、接待四面友人、八方来客。冬天,有时穿上洁白的雪装,春天,穿上花枝招展的盛装。其余都是身披绿装的林海,是一个延年益寿的仙境。“九老溶洞”这个人间仙境,基本打造后,将是所有游客和常住者的度假休闲乐园。该度假休闲乐园,距
汉源火车站约100公里,距汉源县城约60公里,距
国道108线已动工的雅攀高速公路约40公里,距
宜东镇市场约10公里,距本乡人民政府驻所约1公里,距
茶马古道约0.8公里,距1935年6月1日
王开湘、杨承武率领红六连
飞夺泸定桥,后经化林坪,飞越岭之战的飞越岭约12公里,距传说唐僧西天取经路过的
流沙河约2公里。
主要景点
“九老溶洞”,是守候在
汉源西大门的胜景,是
雅安市一区七县的最佳溶洞。与其相比,确实与众不同,是汉源
西部大开发的最好项目和最佳选择。是一个资源最好的门路。同时,还可以对现有“东云寺”“大佛殿”庙宇进行修复,开发几千亩的森林公园,在
保护森林资源为主的基础上,再进行野鸡、野兔等野生养殖,更为值得研究的是“飞越岭”下矿泉水,与此胜景为一体的开发利用,真是
金银满堂。
“九老溶洞”旅游开发项目的时机己经成熟,条件己经具备,机遇就在眼前,现已经启动的永定桥水库,为此配置了美好的环境。在2008年后即将启动的“汉泸公路”将带来永久性的方便条件,该道打通后,
甘孜州十八个县的藏民,将由此经过,到
108国道线九襄处,上雅攀高速的里程将缩短很多公里,这是有账可算的,有利可收的现实。
“九老溶洞”鲜为人知的原因是:该景点处于文化落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深山。当地人还不懂得旅游开发,就是经济开发的道理。“九老溶洞”远远胜过《
汉源县志》的“
河西龙洞”、“
清溪风洞”、“西溪富林
仙人洞”的奇特,堪称是
汉源县乃至
雅安市境内有待开发的古景。
“九老溶洞” 是汉源县背靠
泸定县、荣经县三脉交汇处,位于国有飞播林海之中,和当时破四旧被拆除,又由群众自行建在右的“大佛殿”及下边的“东云寺”之间,“九老溶洞”又称“九老穴洞”,九穴与九洞,是毌子之称,九穴共有九子之洞。古人称九老洞为“九老经佛洞”、“九老阴河洞”、“九老通天洞”、“九老
观音洞”、“九老
大佛洞”、“九老连环洞”、“九老七仙洞”、“九老慈善洞”和“九老仙人洞”。
佛经洞
位于九穴左侧,该洞有进出口,但出口处已被土沙堆积堵塞,洞内宽敞,明亮,平整。洞内顶高约4米,洞深约80米,洞宽约6米,洞内地上多半是小石块填铺,洞内底层和顶层布满了许多人物兽图,这些图案各有特色,凡来此游客都要在此洞内烧香念经后,
方行入别洞,故称“九老经佛”洞。
阴河洞
该洞相随“通天洞”,洞口与洞内宽敞,洞底深处狭窄,一般人不能进入阴河,只见阴河泉水滴嗒流淌,幽咽泉鸣,石笋林立。传说,唐僧西天取经,路过此处,不慎将经书掉入阴河,后由悟空潜入水下,随阴河游至流沙河,始将经书打捞,于石上晒干。故有了
汉源今天的晒经关。
通天洞
该洞是一进双出,它与“阴河洞”多处相连,与“观音洞”相邻,与“连环洞”相通,有一叉洞与右大佛殿平行为出口,洞内地形复杂,壁垒森严、曲折、蜿蜒,井坑深处出口,树林森然,为探险佳境。该洞内,有多处被游人称为
地下宫殿、游览长廊、弯曲的街道和千奇百怪图案,让你大饱眼赏福,洞深处,最长的有2000米,浅的也有近800米。
观音洞
该洞位于“通天洞”的右侧,悬壁腰间,与“通天洞”相邻,与“经佛洞”相对,与阴河水相望,被称为九老穴的“管家洞”,游客将“阴河洞”的出洞水,称为曰“观音水”善士们常将水放入瓶中带回,为患病者解瘐,该洞小巧、苗条,洞位独立得体,故称为“观音洞”。
大佛洞
该洞位于“连环洞”对面,位于“阴河洞”、“通天洞”的顶端,是“上大佛殿”的出口,洞形为横向,因地形变化,洞内多处被土沙堵塞,至今此洞未通,而无法让人入内。
连环洞
该洞与“阴河洞”、“通天洞”连接,进囗单一,宽敞、明亮,行至150米处,出现一宫殿式的
大礼堂,约可坐300余人,洞高为25米左右,越向前进,越大惊喜,行至300米处,洞内分布上下左右四小洞,因而得名为“母子连环洞”。从底洞进入300米,又展现第三个宫殿,这个宫殿比上两个大礼堂要偏小些,高约10米左右,够150人就座。随此宫殿向西,再进至约500米处,接待你的又是第四个殿。此宫殿与前一个宫殿相似。第四个宫殿的右边,有一小洞,与“通天洞”相连,再向西前进,又有一小洞。此洞,一般无法进入,它狭窄、弯曲,到300米处,有一木杆桥,桥下河水入耳不入眼,总之,“连环洞”内,景物奇特,狭窄处多,宽敞处少,形状如弯月,宽敞处如礼堂,高处如宫殿,底深如峡谷,形状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无论是礼堂、街道、宫殿、长廊,都是悬于仓翠岩壁之间,多个洞内,都是石钟乳环列,琳琅满目,真是:古洞深山里,岩飞自幽敞,何时列仙逛,风雨多来往。游客有云:此洞方称福地,胜似高楼大厦。洞内宫殿、长廊好安居。不游九洞非好汉的考语,故称为名不虚传的连环洞。
七仙洞
该洞位于“九老穴”左侧的西北坡下,山岩半腰处。在大清初年间,有一家,七个女儿,在七月七日这天,上山采野菜,夕阳西下时,回家路过此洞,天上下着蒙蒙细雨,大姐建议到洞内休息避雨。在洞内,七姐妹一时兴起,堵着耳朵、捂上眼睛、手持竹扫帚,请起了“天神”并与神共舞,不知人间已过数载。家人苦找,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过了几年之后,又是七月七日,有一个上山砍柴的人,到此喝水,看见七女在此洞内漫舞,这位樵夫惊恐跑回家中,告诉众乡亲,众乡亲赶往洞内打救时,七姐妹已杳无踪影,“七仙洞”因此而得名。该洞口宽敞、偏高,洞深约15米,后面是上层洞,突然变得狭窄而幽深,直到成为一条缝,因为七仙女的神秘色彩,此洞又称“花石洞”。
慈善洞
此洞位于九穴右侧的悬壁上,古人称:该洞是济民生、爱万民,最显灵的,地方发生干旱、涝灾时,百姓便凑钱买香火、请道士,到此作法求雨、求日,写通天文书,上通天皇,下告地神,“慈善洞”便把善门打开,将食物送岀,支持善士,保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方园平安。“慈善洞”只有洞影不见洞。
仙人洞
此洞位于“经佛洞”的左侧,该洞矮,宽而不深,是石岩洞。传说,八仙过海后,
韩湘子流落此地,在此洞内修行宿营,他嫌此洞偏矮,有一天晩上,土地公公托梦说:我这么矮小,有此洞就满足了,修练者何必高攀。得此梦后,韩湘子离开了此洞,因韩湘子和土地公公的这段缘由,此洞才被称为“
仙人洞”。
交通信息
九老洞位于九老峰下海拔1752米处。经过九莲池,前行约500米,穿过密密的杜鹃、箭竹林丛,便到了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