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号,典故名,典出《
淮南子·原道训》和《
史记》卷二十八〈
封禅书〉。原指良弓,指代传说为
黄帝所用过的弓。后引申为称人死亡的敬辞,.表示对死者哀悼。
《
淮南子·原道训》:“射者扞乌号之弓,弯棊卫之箭。”
高诱 《
淮南鸿烈解》注:“乌号,桑柘,其材坚劲,乌峙其上,及其将飞,枝必桡下,劲能复巢,乌随之,乌不敢飞,号呼其上。伐其枝以为弓,因曰乌号之弓也。一说
黄帝铸鼎于
荆山鼎湖,得道而仙,乘龙而上,其臣援弓射龙,欲下黄帝,不能也。乌,於也;号,呼也。於是抱弓而号。因名其弓为乌号之弓也。”后以“乌号”指良弓。
北魏
郦道元 《
水经注·庐江水》:“﹝匡俗﹞屡逃徵聘,庐於此山,时人敬之。俗后仙化,空庐犹存。弟子覩室悲哀。哭之旦暮,事同‘乌号’。”
《
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论》:“及回銮辂,寻堕乌号,故虽有应运之名,而未覩为君之德也。”
《
史记·
封禅书》和《史记·
孝武本纪》中记载,齐人
公孙卿向
汉武帝讲述黄帝的传说。曰:“黄帝采
首山铜,
铸鼎荆山下。鼎
既成,有龙垂
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
小臣不得上,乃悉持
龙髯,龙髯拔,堕黄帝之弓。百姓
仰望黄帝既
上天,乃抱其弓与龙胡髯号。故
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其弓曰乌号。”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史记·孝武本纪》:“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