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府行用
宋朝的流通货币
临安府行用钱牌,长6.7厘米,宽1.8厘米,厚0.2厘米,重10克,是一种宋朝文物
内容简介
南宋末年,面临金、辽压境的宋王朝退避江南,内外交困,财政捉襟见肘。遂大肆鼓铸各类铁钱,既应急于通货膨胀、战事频繁导致的国库空虚,也有效地阻止铜钱北流入金、蒙。
据载,南宋“临安府行用牌”有铜、铅两种。铜质背纪值有“准贰佰文省”、“准叁佰文省”、“准伍佰文省”三种;铅质纪值有“准一十文省”、“准四十文省”等。因铸行流通极短,是代用币性质,传世甚少,价极昂贵,尤其是形制奇特,堪比刀、布币,空前绝后,是中国货币史、中国古钱谱中不可或缺的“神秘”角色,历来为藏家视若拱璧,是“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庐山面目难得一见。此钱诸谱未详录,为“出谱”品,是新添“铁质”品种入册的宝贵实物。
<宋史>云:宋帝南渡,杭州自建都后,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升为府,南宋150余年,皆名临安府。“景定年铸文曰景定元宝朝省因钱法不通,杭城增造焊锡牌,以便行用”。当时发行大面额纸币会子,不便找零,临安府又严禁铜钱出城门,铜钱流通量不足,催生了“牌帖”的面世。然而昙花一现的钱牌终因国运不祥,搜刮民脂怨声载道,很快就商民拒用。《宋史·度宗本纪》记有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七月,“督州县严钱法,禁民间用牌帖(钱牌)”的颁令。
钱文中“省”即省陌,是五代起沿用下来的金融流通制度。如《五代史·王章传》“官库出纳缗钱,皆以八十为陌”。意思是八十文钱为一百。宋代沿用其法,改为770文为一贯钱,77文当百。“准伍佰文省”合兑为铜钱385文;“准叁佰文省”兑231文,均有史料可查。
价值
由于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历来被古钱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看好,因而后人仿作赝品较多。所以,收集时要注意识别。赝品与真品的主要区别是:赝品有翻铸的痕迹,比真品略小,略厚,略重;字深,但模糊;字脊不平,中间突起;斑锈浮泛,露有新铜等等。只要仔细辨别,还是可以分清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15 10:08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