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School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是中国石油大学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
历史沿革
1953年10月,石油钻采系成立,下设石油钻井、石油开采两个专业。以本科生教育为主,在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方向招有少量研究生。
1961年6月,经石油部批准,石油钻采系更名为石油开发系。1962年8月,工业经济专业并入石油开发系。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干扰,学校停止招生,教研室由专业连队取代,教师被安排到油田生产现场开展“三结合”活动。
1971年,学校恢复招生,有124名学生(工农兵学员)进入石油开发系学习。1972年11月,学校将文革期间设立的专业连队撤销,恢复教研室建置。石油开发系设钻井、采油两个教研室。
1983年4月,工业经济专业从石油开发系划到新成立的管理工程系。1995年3月,石油开发系更名为石油工程系。
2001年3月28日,石油工程系改建为石油工程学院。2005年9月,2005级本科新生和研究生在青岛校区入学。2008年9月,学院主体转移到青岛校区,本科生和研究生全部在青岛校区就读。
办学条件
系部专业
系: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系、海洋油气工程系、船舶与海洋工程系。
本科专业 :石油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油气工程。
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公共测试中心。
室:学院办公室、党委人事办公室、本科教学办公室、研究生教学与事务办公室、科研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学科建设与评价办公室、国际事务与人才办公室。
(名单截至2018年4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4月,学院共有教职工227人,专职教师163人,其中教授58人、副教授68人。
教师队伍中,有两院院士(含双聘)7人,国家杰青/优青获得者4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3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高被引科学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4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
学院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山东省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支持计划1个。
两院院士(双聘):
王德民、
苏义脑、
高德利、
李根生、
李阳。
973首席科学家:孙宝江(2014)。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戴彩丽(2014)、
侯健(2016)。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戴彩丽(2016)、侯健(2018)。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姚军(2009)、孙金声(2015)、戴彩丽(2015)。
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管志川(2016、2006)。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戴彩丽(2014)、侯健(2016)。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葛际江(2007)、戴彩丽(2010)、侯健(2011)。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王瑞和(2000)、管志川(2010)、姚军(2012)、
冯其红(2015)、孙金声(2015)、
李兆敏(2016)、戴彩丽(2016)。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姚军(2015)。
教育部创新团队:海洋油气井钻完井理论与工程,复杂油藏开发和提高采收率的理论与技术,井下力学、信息与控制工程。
山东省创新团队:油气田开发工程。
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支持计划:“非常规油气高效开发”人才团队。
学科建设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双一流”建设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 。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海洋油气工程。
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流体力学、海洋油气工程。
(名单为2018年5月官网资料)
教学建设
国家特色专业:石油工程专业。
山东省特色专业:石油工程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国家级教学团队:石油工程教学团队。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石油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钻井工程、油藏工程、采油工程。
山东省精品课:采油工程、油层物理、油田化学、渗流力学、流体力学、石油工业概论、气藏工程。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石大中原油田石油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石油工程专业。
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石油工程专业。
(名单为2018年5月官网资料)
学院荣誉
2019年9月,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6月28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4月,学院建有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平台16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高压水射流研究室、工程实验室分室“深水油气开发装备及井筒安全测试研发实验室”、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能源研发中心(1个):国家能源页岩油研发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分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1个):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油田化学省级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泡沫流体高效开采油气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省科技厅研究中心(3个):山东省油田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提高油气采收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油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科技厅推广中心(1个):山东省高压水射流新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山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2个):山东省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油气工程高校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青岛市非常规能源开发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青岛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青岛市油气渗流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研究室(3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高压水射流钻井研究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水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深水井筒工作液与水合物控制研究室。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研究中心(1个):采油工程软件与信息中心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究中心(1个):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2个):泡沫流体联合实验室(中海油田服务有限公司)、复杂条件钻井液与完井液联合实验室(中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校级科研机构(9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井工程研究所(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田开发工程研究所(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井测控技术研究中心(原井下控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化学工程研究所(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泡沫流体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石油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渗流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气开采物理与生态化学研究中心(所)。
科研成就
2011年至2018年,学院先后承担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油气重大专项等高级别课题11项,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发表三大检索收录的高水平论文116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40余部,年均科研经费1.4亿元。。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4月,学院与国外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联系与合作,建成“111国家创新引智基地”2个:油气田开发工程、海洋油气工程。
学院与英国
赫瑞·瓦特大学开展的中英联合培养石油工程(油藏管理)硕士已进行9期,与美国
怀俄明大学、澳大利亚
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国外10所高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截至2017年底已累计选派131名本科生参加CSC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66名研究生参加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80人参加联合培养项目,82人参加赴美社会调研等短期交流,177人次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国际会议,147名毕业生出国深造。
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课题”1项,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多名教授应主办方邀请和全额资助出国讲学,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共建数字岩心研究中心,举办了10余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牵头成立了“SPE中国石油大学”学生分会,多次出国参加“SPE全球石油工程知识竞赛”。
文化传统
院徽将石油工程学院的首字“石”字进行了艺术变形,也可看作是对中文“石工”两字声母“S”、“G”的艺术处理,因此可作为石油工程学院的简示。
院徽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采用了红色和深灰色。红色象征着石油工程学院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深灰色暗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学院风气。这两种颜色的搭配朴素而富有格调,从容而不浮躁。院徽标志中部空间迂回,标志着我院开放创新、面向社会、面向未来。
院徽的“石”形标志下有“石油工程学院”及其英文译名,列为两行,以提醒和明确标志的所属。
党政领导
现任领导
院长:孙宝江。
党委书记:赵放辉。
副院长:陈德春、苏玉亮、廖华林、黄维安。
党委副书记:赵晓珂。
历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