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是2010年8月
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山崎修嗣。本书从几个侧面解析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的现状。
与陷入严重衰退的
日本经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仍然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发展。本书即是对
中国经济起到拉动作用的汽车产业进行的一个调查研究报告。
第二章和第六章则详细剖析了中国汽车企业进行的“自主开发”和“自主创新”。第三章将对中国导入日本
生产方式的情况进行考查和论述。第四章分析的是汽车整车厂商如何对零部件供应商系统进行管理以及零部件供应商是如何应对的。今后,预计环境问题将越来越成为中国汽车整车厂商、零部件供应商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第五章即是对为了应对环境问题而采取的施策——“
绿色采购”进行的调查研究。
13本学术界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开发的研究,以李春利(2005)引用
藤本隆宏和Ulrich的“产品架构(Product Architecture)”理论进行的研究最为权威。
所谓产品架构,简单地说,就是决定产品的各项功能、构造如何分配、如何联结的基本规则或设计思想。根据功能分配的方式和结构界面(或接口)的类型,大体可以分为“统合(Integral)型”架构和“模块(Modular)型”架构。对
功能系统和零部件系统进行综合、系统地分配、联结的设计思想,就是“统合型”架构,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就是汽车。而把零部件一对一进行联结就可组装成产品的设计思想,就是“模块型”架构,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就是电脑。
根据这个理论,李春利指出:中国的汽车企业的技术开发,基本上依赖外国企业的
设计和开发能力,把本应该按照“统合型”架构生产的汽车,按照“模块型”架构来进行组装。具体的依赖方.式有:根据要引进技术的难度和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技术能力等,有的通过正规渠道引进外国企业的技术;有的通过非正式渠道进行仿造;有的通过仿造、改造外国企业的零部件,然后按照“模块型”架构进行组装(李春利2005,第142页)。
但是关于为什么中国汽车企业不得不依赖外国技术的原因,
李春利只简单地归结为“为了弥补技术水平的低下和资金的不足”(李春利2005,第1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