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下设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蚕业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为1932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央农业实验所蚕桑系。
机构沿革
1951年,华东蚕业研究所成立,其前身为1932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央农业实验所蚕桑系。
195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后,华东蚕业研究所改称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198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附属蚕药厂开始创建。
1995年,增挂“江苏省蚕业研究所”牌子,在原“三权”不变的情况下,实行部、省双重领导体制。
1996年,农业部命名成立“农业部家蚕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2001年,与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现江苏科技大学)合并。合并后,实行省部共建以江苏省为主的管理体制,继续保留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独立法人地位(副厅级)。
2011年,农业部家蚕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名为农业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2014年1月,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进行融合,实行蚕业研究所与生物技术学院统一管理。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据2017年1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拥有教学和科技人员92人,其中正高职15人、副高职43人、中级职称32人。国家级专家1人、省部级专家3人。具有博士学位50人、硕士学位2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人。拥有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6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1人。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徐安英等
研究部门
据2017年1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设有3个国家级平台、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质检中心、1个农业部野外观测站、2个农业部研究室、1个江苏省基因库、1个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实验室、3个研究室、2个挂靠单位。
国家级平台:国家蚕桑育种中心、国家蚕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国家桑树种质资源圃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质检中心: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农业部野外观测站:农业部镇江桑树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农业部研究室:农业部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农业部养蚕与桑树栽培功能研究室
江苏省基因库:江苏省蚕种质资源基因库
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研究所研究室:栽桑研究室、养蚕育种室、蚕病生理室
挂靠单位:中国蚕学会、全国蚕桑品种审定委员会
设备资源
据2017年1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实验室面积约4万平方米,仪器设备5000多万元;保存了珍贵桑种质资源2200余份、蚕种质资源800余份。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据2017年1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共取得科技成果300多项,获奖成果1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16项,先后主持“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和“十一五”期间蚕桑丝绸方面的国家科技攻关(支撑)项目。
2015年,研究所科研项目到款总经费1556.5万元,其中计划项目到位经费1469.8万元,合同项目到位经费86.7万元。全年组织申报各级计划项目63项,组织蚕研所生物技术学院科研基金申报11项。新立项目32项,其中计划项目23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农业部6项、商务部2项、教育部1项、国家外专局1项、中科院1项、省科技厅3项、省教育厅1项、省农委1项、市科技局2项。2015年在研项目共67项,其中计划项目57项,合同项目10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6项。发表学术论文74篇,出版著作1部,其中2015年检索到SCI收录20篇,EI收录2篇。出版专著1部。
据2017年1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先后选育推广优良蚕品种40余个和优良杂交组合30多对,为中国主要蚕区蚕品种5次大的更新换代提供了优良当家品种,在全国推广覆盖率超过60%。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桑品种20余个,基本实现桑树良种化。研发了密植、快速、高产栽桑技术体系、以少回育为中心的养蚕技术体系和蚕桑生产机具、以消灭病原为中心的蚕病防治技术体系及蚕桑病虫害防治药剂。在家蚕基因保存和分析、家蚕转基因研究、应用生理活性物质调节蚕儿生长发育、以BmNPV-家蚕载体表达系统为特征的生物反应器、家蚕卫星搭载试验及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等高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5年,“家蚕主要疾病防治新技术与系列蚕药”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二等奖,“丝雨二号”蚕品种通过全国蚕品种审定。
学术期刊
蚕业科学》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蚕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共同主办的蚕丝学专业学术期刊。是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CSCD)等重要检索刊物及光盘数据库的入选期刊。
中国蚕业》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蚕业科技刊物,主要刊登栽桑、养蚕、病虫害防治、蚕桑遗传育种、生理生化及生物技术、制丝、蚕业经营管理、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野蚕等方面的研究文章以及茧丝绸方面的政策法规。设有技术体系建设、热点聚焦、综述、科学试验、产业论坛、技术应用、成果推介、栽桑养蚕、市场观察、名优企业、蚕丝文化、世界蚕业之窗等栏目。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据2017年1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拥有1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江苏省重点学科:畜牧学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学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专业学位硕士点:农业推广
教学建设
据2017年1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有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2个本科专业,共有本硕博在校生500余人。
2015年,蚕研所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对蚕桑综合试验站与基地县的蚕桑科技人员的技术培训,培训专家40多人次,在云南、广西、四川、江苏、安徽、山西等地直接培训蚕桑技术人员千余人。
2015年,共招收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博士研究生3名,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硕士研究生3名、生物学硕士研究生29名、养殖专业硕士7名,外国留学生3名,在职农业硕士14人。在读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115名(其中延期博士生8名),在职农业推广硕士40名。2015年蚕研所生物技术学院共授予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41人(其中在职硕士4人)。
截至2015年12月,2015届本科生的考研录取率达19.78%,年终就业率达98.82%,研究生的年终就业率达95.92%。2015年,学生作品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二等奖和江苏省二等奖,本科生第一作者的论文入选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连续二次入选全国年会,创业作品获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
2015年,立项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2项,校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3项,获得省研究生企业工作站1个;组织研究生学术论坛,共收到22篇学术论文,评出1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其中博士论文3篇。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研究所标识中间以3个竖立的椭圆和1个横着的椭圆交织在一起,寓意蚕丝,上面印着SRICAAS的英文简称。
文化活动
2015年,蚕研所/生物技术学院开展了“感恩·诚信”、“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班会20余次,开展党团组织、校园文化和心理健康教育进宿舍等活动5次。设有3个校级社团,校第十五届科技节期间举办校园科技活动6项。蚕研所/生物技术学院成立的校大学生蚕桑文化研习社成功举办了首届蚕桑文化暨舒惠国著作读书会。举办学术交流和青年博士讲坛活动3场,创业大讲堂讲座1场。院团委举行了蚕茧工艺品大赛、蚕桑美食文化节、“服务蚕桑·共筑丝路”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舞蹈《傲立》在校2015迎新年晚会获特等奖,在校青春风采、校新生大合唱、校十佳歌手等多项比赛中多次获奖。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研究所概况.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蚕业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
企业简介.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附属蚕药厂.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2 08:34
目录
概述
机构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