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历史研究中心就是一个以农业历史和文化为主题、学术性与普及性兼顾的专题文化网。其活动以中华农业文明研究中心为主要支持力量。
中心简介
中国农业历史研究中心是一个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信息收集与服务于一体的开放型的学术机构。它以研究和宣传中国悠久的农业历史和灿烂的农业文化为己任, 结合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力求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为中国农业与农村的健康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研究中心以一支训练有素、结构优良、梯队合理的专职研究队伍为核心,通过聘请兼职研究员、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和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等方式团结和聚集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研究力量,开展广泛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信息收集与服务工作。 中华农业历史研究中心愿与国内外有相同志趣的专家学者齐心协力、携手并进,为中国农史事业的发展而共同努力。
历史沿革
中国农业历史研究中心是一个以研究、传承我国农业历史文化为宗旨的专业学术机构。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20年创建的金陵大学农业史资料组。
1955年7月,经农业部批准,正式成立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文革”期间,研究工作一度中断。其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开始恢复建制。
1978年,经
国务院批准,更名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技术史研究室,室址设在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1979年,迁至
南京农业大学。1984年,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2009年11月,经
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组建中国农业历史研究中心,下设“江苏农业文化遗产”、“太湖流域区域发展”和“苏北农业灾害与环境”三个研究室。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为
王思明教授。
历任领导
李永福:1962-1982任书记
张克良:1979-1982任主任
涂前熙:1982-1991任主任
叶依能:1984-1997任主任、书记
曹幸穗:1991-1995任副主任、主任
发展目标
研究中心未来发展战略是:保持传统优势以强化特色;拓宽研究领域以促进发展;整合相关资源以优化结构;健全激励机制以提升水平。
研究中心发展的目标是:以科学技术史学科为龙头,农业技术哲学、专门史、农村社会学、农业文化为重点,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并重,文、史、哲多学科协调发展,力争5-10年将基地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中国农业历史与文化的科学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信息资源中心、传播展示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
运行机制
中国农业历史研究中心是一个开放型的学术机构。它实行院务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专职研究人员为核心,兼职人员、国内外访问学者及博士后研究人员为外围,以科研项目为纽带,集全国农业史、科学技术史之力量,开展广泛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信息收集与传播的工作。
机构设置
江苏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室
该研究室致力于梳理和掌握江苏重要
农业文化遗产的分布、数量、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并通过评估这些农业文化遗产的社会、经济、历史价值,全面了解江苏农业文化遗产状况,以便对具有重要价值的农业文化遗产及时认定、公布并实行分类保护,从而为申报未来的国家农业文化遗产乃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奠定基础。
室主任:王思明
成员:李明、崔峰、谭放、路璐、陈叶、曾艳艳、丁晓蕾
太湖流域区域发展研究室
该研究室致力于深入、系统地研究明清时期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历史成就及其特点,从中总结历史规律,挖掘传统农业精华,从而对区域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室主任:惠富平
成员:夏如兵、沈志忠、李群、曾京京
苏北农业灾害与环境研究室
该研究室致力于分析造成本时期苏北农业灾害频发的深层原因,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从生态环境和社会的视角去分析当时灾害的生发原因和相互间的螺旋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努力探寻历史时期苏北灾害生发的脉络,找出一些规律性的特征,古为今用,为今天苏北地区的灾害防治与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室主任:严火其
成员:卢勇、姚兆余、周应堂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农业科技史、中国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史、中国农业历史文献研究与整理及近现代农业史等。
中国农业科技史是该院研究人员长期耕耘、成果丰硕的研究领域,旨在系统总结中国传统农业的优良传统,发掘其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许多合理成份,为国家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历史借鉴,为中国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中国农业经济史也是该院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旨在配合地方经济建设和国家重大农业经济决策,设计农业经济史研究课题,为政府农业经济发展决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参考意见。
农村社会史是该院新开辟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历史上农村和农民问题。通过探讨历史上农村社会结构、农民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研究,以期对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西部农业开发史是该院顺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形势而增设的研究方向,目前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国西部地区农业开发的历史过程、规律和经验教训,兼及历史时期西部生态环境变迁以及西部民族文化的研究,为国家
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启示和借鉴。
中外农业交流方向以研究中外农业科技的交流与合作、中外农业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为主要任务。时间上以近现代为主,侧重于中国与
美国、
日本、
英国、
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目前研究重点是近代中美两国之间的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
农业文化史方向注重考察农业发展对中国文化整体发展的影响、及文化地区差异与一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
中国农业历史文献研究与整理是本院传统的研究领域。其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目前本院资料室收藏有原版古农书3000册(其中有明嘉靖马直卿刻本《
齐民要术》、明祟祯平露堂刻本《
农政全书》、明刻本《唐宋白孔六贴》、明刻本《花史左编》等“
善本书”15种)、大型影印古籍10套、近代农业期刊及剪报资料1500多册,摘抄农史资料613册、地方志农史资料680册。在研究方面,该院注释、整理了农史文献及资料近30册,为中国农业史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资料基础。目前,正着手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中国农业典籍的抢救与整理研究》及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立项的《中国农学遗产选集》(6卷)的整理和研究工作。
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