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时为学生的
冯晓泉接到朋友张晓松写的4句无题的歌词,十分喜爱词中贴近中国古典文学和诗词的独特氛围,几经修改和充实,完成了《中华民谣》这首歌。1992年春,冯晓泉与同学
曾格格到录音棚录制了小样。但当二人去找制作单位、唱片公司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看好作品,冯晓泉感到心灰意冷,甚至要把歌扔了,曾格格则对他给予了支持。1994年,《中华民谣》终于正式推出乐坛,并由
孙浩在第六届
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决赛上演唱。
这首由孙浩演唱的歌曲是20世纪90年代
城市民谣的代表性作品。作曲者冯晓泉将
中国民乐中的诸多元素注入歌曲创作之中,并结合了中国古典诗词古朴悠远的意境,使得这首充满诗意和古典美的清新的民谣歌曲在中华大地上悠悠传唱开来。
这是一首浸润了古典诗词之美感的歌曲,其中多处直接用典或化用古典诗词之意象,可谓是对中华悠久文化的一次撷取与欣赏。比如歌词中“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后”一句,与“朝花夕拾香如故,晨钟暮鼓人初定”这句对联,有着相似的意境;“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又让人不觉想起“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之情,“山外青山楼外楼,青山与小楼已不再有”更是出自著名的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如此频繁使用的古典意象,仿佛一个历史的镜像长廊,将人们带入优美的诗词氛围之中。在旋律创作方面,这首歌曲是单二部曲式,由两个平行乐段构成。它在民歌曲调的基础上又重新进行了深度创作,并且突出了音区的变化,以增强旋律的对比性和节奏感。这首具有浓郁
中国风的歌曲,是冯晓泉在民乐艺术创作之路上探索与追求的成功作品,也是中国
新民乐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