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1999年中央民族大学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费孝通。
出版背景
1988年,费孝通先生在
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学术会议期间,发表了其在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界引起巨大反响的著名论文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在文章发表之后20年的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这一理论做了多次学术探讨,尽管探讨和研究总是分歧与共识并行,但是它们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 如何理解“中华民族”这个“一体”。费孝通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对“中华民族”的提法一方面肯定了中华民族是当代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另一方面又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由此,引发了关于如何理解“中华民族”这个“一体”的讨论,并形成了3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华民族”属于政治范畴的概念,它代表的是中国各民族组成统一的多民族,而不是一个民族实体。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华民族”既属于政治范畴,也属于民族学范畴,“中华民族”与56个民族同样称谓“民族”是不矛盾的,因此,“中华民族”也可以是一个民族实体。第三种观点认为,“中华民族”概念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华民族”把“中国古今各民族”都包罗入“中华民族”之列,狭义的“中华民族”则是中国在近代与西方列强的对抗中开始的“自觉”的产物。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以全新的思路、百倍的热情,对
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棘手的
民族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研究,并一直探索在社会不断发展中逐步予以解决的道路。伴随这个过程,一个由中国学者自己创立的、旨在解决中国自身民族问题的理论——“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也应运而生。在文章发表之后20年的时间里,学术界对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这一理论做了多次学术探讨,尽管探讨和研究总是分歧与共识并行,但是它们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
理论体系日臻完善。
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篇著名杰作。其主要论点可概括为:一、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这个论点后被陈连开先生引申为民族认同意识的多层次论。
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二、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但它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三、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 ,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所以高层次的民族可说实质上是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其间存在着相对立的内部矛盾,是差异的一致,通过消长变化以适应于多变不息的内外条件,而获得这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
图书目录
代序:民族研究――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与思考
第一章 导论
一、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一)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
(二)多元的起源
(三)新石器文化多元交融和汇集
(四)凝聚核心汉族的出现
(五)地区性的多元统
(六)中原地区民族大混杂、大融合
(七)北方民族不断给汉族输入新的血液
(九)汉族的南向扩展
(十)中国西部的民族流动
(十一)中华民族格局形成的几个特点
(十二)瞻望前途
二、中华民族研究的新探索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形成
一、中华新石器文化的多元区域性发展
(一)中华文化起源于中华大地
(二)黄河中下游东西相对的两个文化区
(三)长江中下游东西相对的两个文化区
(四)燕辽文化区及黄河上游文化区
(五)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
华南文化区
(六)北方游牧与渔猎文化区
(七)南北农业及狩猎文化三带的平行发展
二、中华远古的各部落集团
(一)史料问题
(二)父权制以前的史影
(三)父权制时代各部落集团
三、中华民族形成史的分期
(一)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孕育
(二)中华民族的自在发展
(三)中华民族从自发到自觉的联合
四、中华民族的结构
(一)中华大地的地理结构
(二)中华民族的民族结构
(三)中华民族的政治结构
五、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一)
(一)中华民族认同有长远的历史渊源
(二)各兄弟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三)各具特点和特长而又互相学习和吸收
(四)中国民族关系的新纪元
六、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二)
(一)远古神话所反映的共性与个性
(二)中国各民族远古祖先的认同与各自的特点
(三)各民族的历史自古认同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四)在中华民族解放斗争中同呼吸共命运
第三章 民族称谓含义的演变及其内在联系
一、“汉人”考
(一)“汉人”称谓的起源
(二)“汉人”族称的形成
(三)“汉人”范围的扩大与“汉族”称谓的出现
(四)对“汉人”称谓的演绎
二、“契丹”――汉人之别名
三、历史上少数民族中的“汉人成分
(一)少数民族的崛兴往往得助于汉人
(二)汉人之化入西北民族的成分
(三)汉人之化入西南、东南民族的成分
(四)汉人之化入中南民族的成分
(五)汉人间有迁于邻国而被涵化的成分
(六)民族间相互涵化是促进发展的因素
四、中国・华夷・蕃汉・中华・中华民族
(一)中国名称的起源
(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与华夷的含义
(三)秦以后中国含义的发展演变与确立
(四)汉人与蕃汉对举的内涵及外延
(五)中华与中华民族含义的演变和发展
一、匈奴游牧社会的历史地位
(一)匈奴统一中国北方游牧区的历史意义
(二)长城内外广大农业区与游牧区的形成
(三)匈奴游牧社会的历史地位
(四)游牧社会与农业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
二、西汉政府设置河西四郡的历史意义
(一)设置河西四郡的历史背景
(二)河西四郡促进了汉朝对西域的统一
(三)河西四郡促进了中西交通的发展
(四)河西四郡促进了西北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五章 中华民族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一、民族研究新发展的良好开端
(一)对中华民族的研究是时代的需要
(二)对中华民族内涵与外延的探讨
(三)对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的探讨
二、中华民族起源学说的由来与发展
(一)从一元说到多元一体说
(二)多元一体说的考古学依据
(三)中华文明初曙发展的总趋势
(四)需要对远古神话系统整理
三、传统民族观与中华民族一体观
(二)“大一统’格局中的“华夷之防’
(三)中华民族从自在发展到自觉的联合
四、中国民族研究的识异与求同修订本跋
社会影响
中华民族的形成特征是文化认同:神话认同是其形成的前提,身份认同是其形成的标志,国家认同是其形成的结果。中华民族的关系特征是互相依存,文化依存是其精神力量的源泉,经济依存是其物质生活的基础,政治依存是其共同命运的关键。中华民族的发展特征是融合统一,理论升华是先导,共同奋斗是动力,安定强盛是结果。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观点既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对现实社会的高度把握,它不仅对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理解包括民族政策在内的诸多政策具有极大的启发性,而且对已经进入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具有同样重要的现实价值。
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决定了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根本一致性,而且巩固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各民族同胞成为
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民族已经成为“国族”,民族之间的关系实质上也是民族与国家的关系。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属于各族人民,而不仅仅是哪一个民族。国家与民族有如父母与儿女,民族之间早已是兄弟。在世界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珍惜爱护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民族大家庭,珍惜爱护我们统一强盛的社会主义祖国,及其不可分裂、不可玷污、不可侵犯的神圣,应当成为中华各族儿女不可颠覆的精神信仰和超越一切个体、局部利益的价值追求。
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汉族,江苏吴江人,世界级的社会科学家,国际应用人类学会最高荣誉奖获得者,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副国级)。
他4岁进入母亲创办的蒙养院,开始接受正规教育。1928年入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读完两年医学预科,因受当时革命思想影响,决定不再学医,而学社会科学。1930年到北平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3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研究生,1935年通过毕业考试,并取得公费留学。
在出国前,偕同新婚妻子王同惠前往广西大瑶山进行调查,在调查时迷路,误踏虎阱,腰腿受伤,王同惠出外寻求支援,因失足而不幸溺水身亡。伤愈后,回家乡农村休养时,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
出国留学
1936年夏,费孝通去英国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论文的中文名《江村经济》,此书流传颇广,曾被国外许多大学的社会人类学系列为学生必读参考书之一。
1938年回国后费孝通继续在内地农村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农村、工厂、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社区。出版了调查报告《禄村农田》。
学成归来
1944年费孝通访美国归来后不久,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曾任清华大学教授,著作有《生育制度》、《乡土中国》及译文《文化论》、《人文类型》、《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
1955年到贵州进行
民族识别,参加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曾任国务院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第六届中央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
中央民族学院的副院长、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教授。
划为右派
1957年3月24日费孝通写的《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发表在《人民日报》,划为“右派”
1959年9月17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摘掉确实悔改的右派分子的帽子的指示》 ,11月2日又下发了《关于摘掉右派帽子的人员的工作分配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12月5日,报纸公布了中共国家机关和民主党派中央机关摘掉一批确已改造好的右派分子帽子的消息, 共142人,其中有费孝通、潘光旦、沈志远、徐铸成、浦熙修等等。各地也都这样摘掉一些右派分子的帽子。
英国获奖
1980年春费孝通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斯基名誉奖,1981年春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奖章,1982年被选为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荣誉院士,1988年费孝通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同年费孝通获《大英百科全书》奖。曾在加拿大作《中国的现代化和少数民族》演讲。
1992年费孝通发表《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收入自己80年代以来考察沿海乡镇企业的主要研究报告,就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在改革和国民经济中的位置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1998年中国非国有经济年鉴创刊费孝通任名誉主编,对国家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非国有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作背景
1988年费孝通已经80岁了。但是这一年他应香港中文大学的邀请给Tanner讲座做一个关于中国民族学研究的报告,也就是后来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蓝本却成为了他学术生涯晚年的又一个高峰。在这篇论文(以及后续其他研究者的论述中),他提到:我将把中华民族这个词用来指如今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十一亿人民,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他们虽则都称为“民族”,但是层次不同。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