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哲学基础
2004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中医哲学基础》是2004年10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其成。
图书简介
中医哲学主要讨论中医学的道论、气—阴阳—五行论、生命观、思维方法,并比较了中西医学哲学的异同。
本书分中国哲学和中医哲学两部分,中国哲学部分主要讨论从先秦清代的哲学,以介绍历代重要哲学流派哲学思想为主。本书是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
本书2016年修订,列为中医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修订版为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系列教材之一,立足于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编写宗旨,致力于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为编写原则,力求客观阐述中医学的文化源流、哲学观念、思维方式和历史发展脉络,力求反映当今中医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力求为解决中医理论、临床、科研的重大问题提供理论武器和哲学指导,为中医学的未来发展探明方向。
作者简介
张其成,著名国学专家,养生专家,哲学家,文人书法家,国学修心倡导者,全国政协委员。1959年9月生,安徽歙县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兼医易养生委员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化专委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理事长,张其成国学基金国学养生
新世纪
导论
上篇 中国哲学
第一章 先秦哲学
第一节 原始宗教与神话传说
第二节 《周易》
第三节 阴阳五行
第四节 儒家
第五节 道家
第六节 墨家与名家
第七节 阴阳家与杂家
第八节 法家与兵家
第二章 两汉哲学
第一节 黄老哲学与《淮南子》
第二节 董仲舒的儒家经学哲学
第三节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第四节 王充的天道自然哲学
第五节 早期道教
第六节 佛教的传入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哲学
第一节 魏晋玄学
第二节 神仙哲学与道教改革
第三节 佛教的传播
第四节 范缜的“神灭论”
第四章 隋唐五代学
第一节 佛教哲学
第二节 道教哲学
第三节 儒家哲学
第五章 宋明哲学
第一节 周敦颐道学
第二节 邵雍象数学
第三节 张载气学
第四节 程朱理学
第五节 陆王心学
第六章 清代哲学
第一节 黄宗羲的“理气心性一元”的哲学
第二节 方以智“智测藏通几”哲学
第三节 王夫之“太虚一气”哲学
第四节 颜元“实学”哲学
第五节 戴震“分理”哲学
下篇 中医哲学
第七章 道论
第一节 道
第二节 医道
第三节 天道
第四节 人道
第五节 天人之道
第八章 气-阴阳-五行论
第一节 气
第二节 阴阳
第三节 五行
第四节 气-阴阳-五行
第九章 生命观
第一节 形神
第二节 藏象
第三节 标本
第四节 正邪
第五节 常变
第六节 生死
第十章 思维方法
第一节 象数思维
第二节 整体思维
第三节 变易思维
第四节 中和思维
第五节 直觉思维
第六节 虚静思维
第七节 顺势思维
第八节 功用思维
第十一章 中西医哲学比较
第一节 哲学背景的异同
第二节 思维方式的异同
第三节 研究方法的异同
第四节 人体认识的异同
第五节 疾病防治的异同
附录
“十三五”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中国哲学
一、哲学的概念
二、中国哲学的思想体系
三、中国哲学的特点
第二节 中医哲学
一、中医哲学的概念与内涵
二、中医哲学研究的范围
三、中西医学的本质区别
第三节 中医哲学与中华文化伟大复兴
一、中医哲学与中医学
二、中医思维方式
三、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章 中国哲学与中医哲学
第一节 易学与中医哲学
一、《周易》的构成与性质
二、《周易》的主要内容
三、《周易》哲学思想
四、易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第二节 儒学与中医哲学
一、孔子哲学
二、孟子与荀子哲学
三、汉代经学
四、宋明理学
五、儒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第三节 道学与中医哲学
一、老子哲学
二、庄子哲学
三、黄老之学与《淮南子》哲学
四、魏晋玄学
五、道教文化
六、道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第四节 佛学与中医哲学
一、佛教的传人与发展
二、佛教的主要流派
三、佛教的核心理论
四、佛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第五节 其他流派与中医哲学
一、阴阳家与中医哲学
二、兵家与中医哲学
三、名家与中医哲学
四、法家与中医哲学
第三章 中医哲学源流
第一节 汉代医学哲学
一、《黄帝内经》医学哲学思想
二、《神农本草经》医学哲学思想
三、《伤寒杂病论》医学哲学思想
第二节 晋唐医学哲学
一、王叔和医学哲学思想
二、葛洪医学哲学思想
三、陶弘景医学哲学思想
四、杨上善医学哲学思想
五、孙思邈医学哲学思想
六、王冰医学哲学思想
第三节 宋金元医学哲学
一、刘完素医学哲学思想
二、张元素医学哲学思想
三、张从正医学哲学思想
四、李杲医学哲学思想
五、朱震亨医学哲学思想
第四节 明清医学哲学
一、李时珍医学哲学思想
二、孙一奎医学哲学思想
三、赵献可医学哲学思想
四、张介宾医学哲学思想
五、喻昌医学哲学思想
六、黄元御医学哲学思想
第四章 中医哲学基本范畴
第一节 道
一、概述
二、中医之道
第二节 气
一、概述
二、中医之气
第三节 阴阳
一、概述
二、中医阴阳
第四节 五行
一、概述
二、中医五行论
第五节 范畴关系论
一、道与气
二、气与阴阳
三、阴阳与五行
第五章 中医哲学生命观
第一节 天人观
一、天人观的含义
二、天人关系
第二节 形神观
一、形神的含义
二、形与神的关系
第三节 诊疗观
一、内因与外因
二、正气与邪气
三、辨证与辨病
四、治标与治本
第四节 养生观
一、天年寿命论
二、“治未病”论
三、养命与养性
四、动养与静养
第六章 中医哲学思维方法
第一节 中医哲学思维的形成
一、中医哲学思维形成的基础
二、原始神话思维与表意文字思维
三、《周易》象数思维与《诗经》比兴思维
第二节 中医哲学思维方法与运用
一、象数思维方法与运用
二、整体思维方法与运用
三、中和思维方法与运用
四、变易思维方法与运用
第三节 中医哲学思维的特征
一、形象思维重于抽象思维
二、整体思维重于分析思维
三、关系思维重于实体思维
四、直觉思维重于逻辑思维
第四节 中医哲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传统文化素养
二、阅读中医经典原著
三、总结临床实践经验
四、发展丰富的想象力
主要参考书目
参考资料
中医哲学基础.中国国家图书馆.
张其成简介.国学网.
《中医哲学基础》详情介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网.2005-02-01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9 17:34
目录
概述
图书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