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肋插刀
汉语成语
两肋插刀,汉语成语拼音读作 liǎng lèi chā dāo,最早出自于清·华广生白雪遗音·八角鼓·秦琼》。
成语出处
清·华广生《白雪遗音·八角鼓·秦琼》:“金妆锏(金装锏)对棒,夜打登州城,两肋插刀劫牢反狱救牛通。”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两肋插刀”。
成语故事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雄纷纷反隋,啸聚山林的英雄好汉到处都是。作为山东著名的好汉秦叔宝,其中的许多朋友就是绿林好汉。但是,这个时候秦叔宝还在历城县衙当差,当时,程咬金尤俊达劫了靠山王杨林皇杠,还杀了一个太保,靠山王杨林发誓要捉拿劫皇杠的响马,因为事发地就在历城。当时历城的县令接到指令之后,自然要按照上司的指令彻查,否则,就要被杨林杀头。县太爷接上峰指令缉拿境内“响马”要犯,就派秦叔宝带领众捕快实施抓捕。
秦叔宝接上司抓捕令后,为搭救朋友,先派人暗中通知被缉捕的朋友躲避。在抓捕途中,故意带领众捕快走岔道,以保护这些朋友。最后,抓捕行动失败,秦叔宝遭牵连,险些丧命。后来,聚义瓦岗寨的“响马”朋友在登州城奋力抢救秦叔宝,聚义瓦岗寨,共举义旗
隋亡后,秦叔宝成为唐朝开国功臣,名扬天下。后来,说书艺人为歌颂秦叔宝当年帮朋友脱险而故意走岔道的千秋义举,就将岔道口附近的村庄起名“两肋庄”,由此产生了“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的神奇故事。因“两肋岔道”的“岔道”与“插刀”谐音,所以随着人们口耳相传,就渐渐演化成了“两肋插刀”。
成语寓意
“义”字,就像是两个人交叉相抱在一起,反映的是一种同心协力相互支撑的意思。而中间那一点,即代表一颗心,也象征着一种共同的心愿和目标。“义”是种难能可贵的传统美德,那些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乃至于为家庭“铁肩担道义”的人们,值得人们世代传颂。而朋友之间相处也需要讲义气,一个人肯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是非常可贵的。讲义气没错,但是讲义气的前提是要分清是非,如果毫无原则地讲义气,不顾后果地迎合朋友不正当的需要,这种义气就是一种无知和盲从。义气是没私心的友谊,最纯洁、最美好的东西,朋友之间应当讲义气,但凡事都要有度,盲目义气的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而一切讲义气的行为都应该在法律和道德准绳之内。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两肋插刀”指为朋友敢于冒险,甘愿做出很大的牺牲。形容重情重义。主谓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运用示例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一四章:“这人,到了关键时刻,他为同志能两肋插刀。”
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四:“此人侠肝义胆,为朋友甘愿两肋插刀。”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29章:“为朋友两肋插刀,不算什么。”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让老乔先撤,你为他两肋插刀顶上一阵。”
近反义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7 19:17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