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
中国传统民族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 的统称,是
华夏先民所创。“丝”与“竹”是
周朝的八音乐器分类法中的两个种类。丝指的是
弹弦乐器,竹则指的是竹制吹奏乐器。丝竹乐指的是用
竹制
吹管乐器与
弦乐器合奏,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优美抒情、轻快活泼的情趣。如
二人台牌子曲乐队中主要乐器为
笛、
四胡,
江南丝竹乐队中主要乐器为笛、
二胡,
广东音乐乐队中主要乐器为
粤胡等。著名乐曲如江南丝竹的《
三六》《
行街》;
福建南曲的《
八骏马》《
梅花操》;二人台牌子曲《
南绣荷包》《
推碌碡》等。
黄淮流域的
贾湖遗址所出土的
骨笛,八千多年前,一只仙鹤死去,华夏先民给尺骨钻上了孔,从此,人类世界响起丝竹声。
“丝竹乐”盛行于中古时期。经历了汉代“相和大曲”(常用乐器有节、笙、笛、琴、瑟、琵琶、筝7种,其中琵琶即阮,均为汉族乐器)、魏晋时期的“清商大曲”(常用乐器有钟、磬、琴、瑟、击琴、琵琶、箜篌、筑、筝、节鼓、笙、笛、箫、篪、埙等15种,依然为汉族乐器,享有“华夏正声”美名)和唐代“燕乐大曲”(包括“龟兹乐”、“西凉乐”、“清商乐”3种不同风格音乐及其乐器组合)三个阶段。
《
礼记·乐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商君书·画策》:“是以人主处匡床之上,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
晋书·乐志》中就有“丝竹更相和”、“凡此诸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的记述。自
魏晋以来的诸多文献中,唐·韦应物 《
金谷园歌》:“ 洛阳陌上人廻首,丝竹飘颻入青天。” 明·李贽 《
哭怀林》诗:“交情生死天来大,丝竹安能写此中!”
在传统民族器乐中,丝竹乐与
弦索乐是有区分的。
弦索是纯由
弹弦乐器合奏,乐队组合中无竹制管乐器。但对某些乐曲来说,既可用弦乐合奏形式,也可采用丝竹乐合奏形式,甚至对某个乐种来说,有些乐曲用弦索乐队演奏,另有一些乐曲则用丝竹乐队演奏。如
广东音乐早期的乐队组合“
五架头”属丝竹乐队,后期的“三件头”(
高胡、
扬琴、
秦琴)则为弦索乐队。而今天的广东音乐弦索乐队和
丝竹乐队兼用,由于两者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所以一般把弦索乐也归于丝竹乐。
江南丝竹乐,泛指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一带的民间丝竹合奏乐,其中以流传于上海一带的乐曲为主。丝竹音乐将丝弦与竹管乐器相结合来演奏,有时加上一点轻打乐器,起点缀作用,是一种传统的“细乐”
演奏形式。江南丝竹的合奏乐器,常用的有:丝弦的二胡、
三弦、
琵琶、
扬琴,竹管的笛、箫、笙和小件打击乐器鼓、板等。其中以二胡、
笛、箫为主。江南丝竹是民间风俗音乐,多与民间的婚丧喜庆及庙会活动联系在一起。其音乐风格清新活泼,细致秀雅;曲调优美流畅,柔和婉转。江南丝竹的传统曲目中著名的有所谓“八大曲”,其中一曲为《
中花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