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沥镇,隶属于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接壤,西南与
东坑镇交界,西部毗邻
茶山镇,西北接
石排镇和松山湖(生态园),东北靠
企石镇。辖区总面积44.67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横沥镇常住人口27.93万人。
历史沿革
横沥建村始于
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
民国时期,横沥地区设有共和乡(后改横新乡)和横沥乡。
1953年1月至1955年8月,隶属第五区。
1955年9月至1957年11月,隶属常平区。
1957年,撤区并大乡,成立横沥大乡。
1958年10月,撤销大乡,横沥与桥头、常平合并成立常平人民公社。
1959年6月,横沥人民公社从常平人民公社析出。
1983年8月,撤社设立横沥区公所。
1987年4月,撤区设立横沥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横沥镇辖恒泉1个居民委员会,石涌、隔坑、半仙山、横沥、田头、田坑、村头、长巷、田饶步、六甲、村尾、水边、新四、山厦、月塘、张坑16个村民委员会;下设33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横沥镇辖1个社区、16个行政村:恒泉社区、石涌村、隔坑村、半仙山村、横沥村、田头村、田坑村、村头村、长巷村、田饶步村、六甲村、村尾村、水边村、新四村、山厦村、月塘村、张坑村。镇人民政府驻横沥镇中山路41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貌地貌
横沥镇所在地区由东江水经历漫长的岁月冲积而成,是以砂岩为主的水成岩层。全镇总体属于平原地形,内部岗阜丘陵起伏,河谷平原交织其间。境内最高神山(石涌村)海拔57.1米,其次为陂头岭(张坑村)海拔51.7米。镇内森林覆盖率18.28%,绿化覆盖率39.88%。
气候
横沥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季风明显,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4.7℃,极端最高39.9℃,极端最低气温为2.1℃。年平均降雨量在1807.1毫米,无霜期365天。
水文
横沥镇境内河道属寒溪河和东引河两大河流。寒溪水(又称青鹤湾水)发源于大屏嶂之观音山,经黄江、常平流人横沥的田头、半仙山、隔坑、石涌。流经境内5.2千米。仁和水系寒溪水的支流,发源于常平镇九江水,流经境内5.5千米,经境内汇合从企石镇南坑流经水边四马的东引运河(在境内长1.35千米),沿经横沥、半仙山在牛屎渡(地名)注入寒溪水,经东坑、茶山、东城人入东江。
自然灾害
横沥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大风,尤以水灾为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5年6月21日8时至22日8时,降水129毫米,暴雨引起内涝,导致菜田1940亩、鱼塘461亩、工棚860平方米、房屋2350平方米、厂房9300平方米受损,造成经济损失305.1万元。同年8月19日8时至20日8时,降水130.2毫米,暴雨引起内涝,导致菜田2730亩,鱼塘415亩,房屋1400平方米受浸,造成经济损失377万元。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横沥镇常住人口27.93万人。
经济
综述
2021年,横沥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8.53亿元,同比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2.76亿元,同比增长13.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7亿元,同比增长11.5%;社消零总额45.63亿元,同比增长10.5%;进出口总额167.9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出口总额130.4亿元,同比增长18.3%。
第二产业
截至2021年,横沥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省级专精特新4家;市级倍增计划试点企业11家;上市企业2家,上市后备企业8家。拥有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216家,覆盖率达49.66%。
2021年,横沥镇规模以上企业475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4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37家,税收超千万企业31家。
第三产业
2020年末,横沥镇辖区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有450家。
交通运输
横沥镇处于广深经济走廊中间,
广深铁路穿越镇内,
广汕铁路和
京九铁路汇接点距镇中心5千米;镇内公路贯连市东部快速、
环莞快速、从莞深高速、
莞番高速,与珠三角高速公路网络融为一体。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0年,横沥镇共有公民办中小学13所,其中:公办初级中学1所,公办小学2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民办小学3所,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东莞市职教城落户横沥镇水边村。
文体事业
2020年,横沥镇有体育馆3个,电影放映单位4个;图书馆1个、基层图书室28个,公共图书馆(室)藏量约17万册;各类文化广场25个,占地总面积14.7万平方米。举办各类文化艺术表演77场次、文化展12场次。
医疗卫生
2020年,横沥镇共有各类医疗机构84家,其中: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家,村卫生站(所)33家,门诊部20家,诊所、医疗室21家。医疗机构实有病床床位数420张。
社会治理
2021年,横沥镇安全事故起数、亡人数分别下降16.7%和33.3%,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数下降38.46%。优化治安巡防机制,组建6500多人“东莞义警”队伍,盗窃、“两抢”等犯罪同比下降14.3%和22.2%。
风景名胜
横沥牛墟,又名“横沥三六九”。1995年改称为“横沥牛行”。牛墟,是指活牛买卖的圩市。在广东,牛墟主要分布在东莞横沥和三水西南两个地方。据【康熙】《东莞县志》(清)里记载:“二月望日山谷民大集三角山唐家村诸处以农器耕牛贸易曰犁耙会”。横沥牛墟经历几百年的风雨沧桑,牛墟的交易地点也经过了六度的迁移,牛墟交易也经历了以耕牛为主到以肉牛交易为主的转变。
逸颐艺舍博物馆,国家AAAA旅游景区,先后被评为“中国收藏文化示范基地”“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和“东莞市文化产业基地”,2019年被中国侨联评定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逸颐艺舍博物馆于2011年开始筹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馆内主体建筑有展览四合院、贵宾艺舍、藏品仓库大楼。四合院内设有主题展厅,展示了陈氏家族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所收藏的各类精美藏品,藏品涵盖古今书画、瓷器(唐、宋、元、明、清、民国)、青铜器(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明清家具、犀角雕、象牙雕、田黄石等。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横沥镇因一条河横贯东西而得名。
文物古迹
横沥镇境内有半仙山古建筑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横沥镇半仙山村,有宗祠、家祠、门楼与村落民居等建筑。兰田别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横沥镇田头村泰江墟,始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新埠正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横沥镇中心,为二层骑楼建筑,建于20世纪20年代。
方言
荣誉
2023年10月20日,入选“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242。
2023年10月,被评定为“2023年广东省森林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