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演义》又名《东汉》《光武兴汉》,有同名小说、山东木板大鼓、渤海大鼓等传统曲目,亦是胡集书会经常上演的传统长篇曲目之一,代表性书会艺人有万荣海、万风亭、白曰华等。
《东汉演义(典藏本)连阔如评书秘本(套装全2册)》是已故评书艺术家
连阔如的代表作,主要讲述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后,汉世祖
刘秀率领三十六员云台大将兴兵讨莽,攻关斩将,恢复汉室天下;后来更始皇帝即位,奸臣暗害刘秀,光武帝二次中兴汉室的故事。
《东汉演义(典藏本)连阔如评书秘本(套装全2册)》从王莽篡位起,至信都关太后封臣结束,主要书目包括刘秀赶考、岑彭
马武夺状元、大闹武科场、菩提岗双救驾、三请
姚期、对花刀、
岑彭归汉、单鞭诈颖阳、二十八宿
闹昆阳、室军山双侠出世、
郭家庄招亲、一杵定三江、拖肠大战、五行昆阳山设摆群星列宿阵、三度巨无霸、
马援拜帅、八大锤闹潼关、真假岑彭连环计、剐莽诛苏、潼关散将、三皇观行刺、单鞭扫台、力举千斤闸、铁霸王出生、炮打台城、姚期得宝枪、插枪镇草桥、献长安、大战蒲城、
耿弇出世、更始帝命丧黄河、八党奸臣伏法等。
其实还有个《东汉演义》,就是清代的清远道人的《东汉演义》。此版本《东汉演义》主要依据是史书记载,所以这部
历史演义比较符合史实(
冯梦龙《
新列国志》,即《
东周列国志》也是具备这样特征),而故事情节肯定有没有谢诏的《东汉演义传》版本的瑰丽想象色彩。但故事比较全面,记叙完整。这里的“
姚期”也按照史书记载改成了“铫期”。
顺便说一下:蔡东藩《
后汉演义》(
蔡东藩“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系列,含《
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
南北史演义》、《
唐史演义》、《
宋史演义》、《
元史演义》、《
明史演义》、《清史演义》、《
民国演义》等)属于历史读物,现在很多书店都把这套书放在“古典名著”栏,其实不是
古典文学。
孙宝镛《
后汉沉浮》也是像读小说一样的历史读物,更适宜于青少年和儿童阅读。
林汉达先生《前后汉故事新编》很有名气。
评书版本:目前市面主要流传为“连版”《东汉演义》,历史背景令人颇感新鲜。情节似与《
隋唐演义》有一定渊源,但较之后者略显粗糙。
《东西汉演义》,本书最早的版本是
明万历年间金陵周氏大业堂刊本。而最有名的版本为明末《
剑啸阁批评东西汉通俗演义》,该本除收甄伟《西汉演义》外,还收了金川
西湖谢诏编集的《东汉演义》。《东汉演义》共十卷一百四十六回,剑啸阁收入时有删节,删节后为一百二十五回。《东汉》与《西汉》比较,《西汉》故事虽有演义成份,但基本内容与历史记载相合,且每一回字数较多,故事完整。《东汉》故事则多取自民间传说,谢诏编时又加许多想象,故与史实相差甚远,而每一回字数仅数百,故事叙述过于简略。后珊城清远道人,深感《西汉》、《东汉》虚实之差,遂本史鉴之法重编了《东汉演义》。清远道人之重编本,较之谢诏原本更符合历史,但
不足之处是缺乏演义的想象力和
文学性,文字大量截取自正史。自清远道人重编后,
嘉庆同文堂本、同治善成堂本《东西汉演义》,均是将
甄伟《西汉演义》与清远道人重编《东汉演义》合刊在一起。学术界整理重印时,即以清善成堂本《东西汉演义》为底本,校勘《西汉演义》时又参校了剑啸阁本和民国时刘文英标点本,为使故事连贯,按刘文英本删去了一些诗词。《东汉演义》则参校了《
汉书·王莽传》及
《后汉书》。善成堂本《东汉演义》刊刻错误颇多,均据史书一一校正。
有关东汉故事的评书很精彩,还出现了讲东汉的名家。其实较为系统全面的说东汉
刘秀的曲艺书部,应该说主要来源于明代谢诏的讲史小说《东汉演义》(东汉十二帝演义),故事情节很热闹,不拘泥于《
后汉书》、《
续汉书》等史籍所载,语言通俗浅显、引人入胜。武科场夺魁、神牛突围、
岑彭归汉等具有浓厚的传奇神奇色彩的故事都在此书中出现了。
姚期、
邓禹、
吴汉、
马武等人物形象给人印象颇深。戏曲对一些具体的故事段子更有发展,比如有名的《
草桥关》、《取洛阳》、《
打金砖》。《上天台》的
刘秀因为忠奸不分被马武等冤魂惊死,这样的突破封建伦理思想的剧目的确在旧时代很少见。戏曲《糟糠情》(譬如:
丝弦剧) 主要表现
宋弘不忘患难之妻,后来得到刘秀和湖阳公主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