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上海法租界当局要在法租界的中心打造一片齐整的“东方巴黎”。“马斯南路”(如今的
思南路),便成了最好的改造点。法国公董局很快批准了这样的决定。比利时
布鲁塞尔一家远东信贷社出资建造其中大部分洋房。它们式样上有统一规定的欧式,讲究艺术性,砖石结构,外加每户一个楼前的小花园,是那种属于法国
中产阶级的度假别墅。
这片建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老法租界街区,是上海人称之为“上只角”的高尚地区,其情调是上海众多的小马路所不能比拟的,当年曾与
余庆路、
衡山路一起被评为情侣路。悠悠思南路,绰约风姿生,因当年立于法国租界境内。接受了法国的浪漫情怀熏陶。苍翠的
三球悬铃木铺满了整条街道。一到夏天,这里便是绿色的走廊,密密的树叶,清凉的风,走在小路上的步子也轻盈起来,细碎的阳光斑斑点点落下来,那曾是旅居在此的
法兰西人的思乡旧梦啊。而那些沿街的法式别墅,经过这么多年,都磨砺成
古铜色了,
爬山虎之类的藤类植物从顶垂到底;配上镶嵌其中的粗糙的
鹅卵石,沧桑的底色充满着怀旧情调,其中有不少名人故居。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随着
沙俄建设中东铁路而兴起的。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在当时的附属地,今
道里区、
道外区、
南岗区、
香坊区修筑的一些街道多用
俄国人名命名,如霍尔瓦特大街(现中山路)、马克西莫夫街(现
宣化街)、利洛列夫大街(现
安国街)、瓦尔沙夫街(现
安平街)等,城市建筑也有着浓郁的
欧式风情。因此哈尔滨素来有着“
东方小巴黎”、“
东方莫斯科”的美名。
哈尔滨市内建筑中西合壁,格调鲜明。人文历史悠久,不仅荟萃北方少数民族的
历史文化,而且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名城。庄严雄伟的
圣索菲亚教堂,神秘气氛笼罩的
圣尼古拉教堂,造型奇巧的
俄罗斯木屋,
典雅别致的
哥特式楼宇,欧式建筑的
中央大街,雅洁明快的建筑色调,灯红酒绿、繁华如锦的都市风貌,处处折射出“东方莫斯科”的独特魅力。
100年前,一批对法国文化情有独钟的
沙俄工程师揣着巴黎的城建图纸来到
辽宁省大连市,希望在这块
远东的土地上再造一个“东方巴黎”。由此形成了大连的一大特色——以广场为中心,街道向四面八方辐射。
大连文化中更多的是日本和俄罗斯的影子,号称东方巴黎主要就是老城区
中山区的地图看上去就是典型的欧洲城市,可惜建筑上除了
俄罗斯风情一条街一带,已经没有太多欧洲的影子了。
胡志明市,原名
西贡,法国殖民统治时期为南圻首府,曾有“东方巴黎”之称。胡志明市法式建筑较多,饭店、教堂等法式建筑具有浓郁的法兰西文化风格和很高的观赏价值。
物产丰饶的
湄公河三角洲孕育了繁华。西化的胡志明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而其中最多的是法国人,法国曾在这儿统治了近百年,他们是来怀旧的。
西贡河边是胡志明最美、最浪漫、最繁华的地方,有如上海的外滩。只是与外滩相比,这里更具情调,更原始些。灯红酒绿的船上,衣饰鲜亮的男女游客演绎着西方花花世界的故事,而本市的市民则常常推着摩托车驻足于此,把游船上的一切当作电影一样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