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陵城
山东省会城市济南的古城
平陵城是山东省会城市济南的古城,位于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驻地北600米处,在济南民间,盛传着“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府”的说法。东平陵城是汉代济南郡、济南国的治所,西晋永嘉(公元307—312)后,济南郡治由东平陵城迁至历城,东平陵城是名副其实的“老济南”。
历史起源
平陵城,准确地说应该是东平陵城,原因是区别于陕西扶风平陵城。东平陵城位于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驻地北600米处。东平陵城原名平陵,春秋时属谭国。东平陵城距城子崖遗址约1公里,建于春秋时期,繁荣于两汉,至唐元和十年,经历了1500年的历史,汉代至西晋500多年间是济南国郡的治所。城址呈正方形,边长为1900米,总面积约360万平方米,城墙用土夯实而成,仍旧依稀可见。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东平陵城最早出现应该在春秋。
持这一观点的人,是依据西汉刘向的《说苑·贵德》里的记载:齐桓公到平陵,见一家庭有老人且和儿子住在一起。桓公问原因,老人回答,我有9个儿子,家里贫穷,娶不上媳妇,只好都养着。齐桓公于是从齐国找来五人,给老人的儿子做妻子。管仲得知后说,公施的恩惠太大了。桓公问,此话怎讲?管仲回答,公今后,如果再见到这样的人家,再为他们找媳妇,那么今后,齐国娶不上媳妇的人也会很多,这可不是个小问题。
据此,有关专家认为,平陵城的出现应该在春秋,但是,这座城是如何形成的呢?迄今为止,这还是个待解之谜。
西汉初期,关于东平陵城的史料记载就变得翔实起来。约公元前204年,汉高祖刘邦置济南郡,郡治东平陵。这是历史上“济南”这一名称的首次出现。东平陵位于齐国故都临淄以西,是连接齐地与中原的要塞。因此,东平陵一直是汉王朝比较重视的地方。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将他的长子刘肥为齐王,将济南郡划入治下。随后,汉室王朝又将济南郡从齐割出,单独成为吕国,封吕太后的侄子为吕国王,治所依旧在东平陵。此后,刘辟光、刘就、刘圣等王公贵族先后被封为济南王。公元9年,王莽篡权建立东汉,因其祖籍是东平陵,东平陵改名为乐安,属青州,历时16年,至东汉光武帝时改回济南国。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齐王李祐造反。李祐是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周边诸官都有所畏惧,唯有平陵人李君球与其兄、子等人,坚守平陵城,顽强抵抗李祐叛军。坚持了一个多月后,唐朝派来增援部队,打败了李祐叛军。唐太宗为表彰李君球以及顽强抵抗的平陵人,改平陵县为全节县。公元815年,平陵城被并入了历城县,东平陵结束了1500年的历史。
著名人物
王莽
济南历史名人众多,唯一当过皇帝的人就出自平陵城,这个人就是王莽
王莽的姑姑王政君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汉成帝刘骜的生母。她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身居后位(包含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长达61年。西汉末期,社会矛盾激化,由于王莽在朝野素有威名,被视为挽救汉王朝的不二人选。公元9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改元“始建国”。建国后,王莽试图缓和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王莽改制”。但是,改革并没有挽救危机,反而使社会矛盾激化,各地起义不断。公元23年,起义军攻入长安,王莽在乱军中被杀,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据说王莽篡汉时,去向姑姑索要传国玉玺,王政君大怒,将玉玺砸在地上,致使传国玉玺崩碎了一角。王莽后来用纯金把这崩掉的一角镶了起来。
曹操
与平陵城有关的另一个知名人物,就是曹操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二月,太平道领袖张角所领导的黄巾大起义在全国各地同时爆发,汉灵帝惊恐万分,连忙调兵遣将分头镇压。曹操作为骑都尉,率所部与左中郎将皇甫嵩等人合军,镇压颍州黄巾军,斩首数万级,因有军功,才被朝廷提升为济南国相。
当时的济南国王是刘康,按照汉朝制度,国相等同于一郡的太守,封王仅仅“衣食租税”而已,封国的一切政务俱掌握在由朝廷委任的国相手中。因此出任济南国相,正是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曹操所梦寐以求的。曹操担任济南国相不足一年,整顿吏治、禁断淫祠的举措就大见成效。年轻的曹操初步实现了自己“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的心愿。
曹操写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的长篇回忆录《己亥令》中,开头就有如下一段话:“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豪强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在曹操看来,他一生的事业,是从济南起步的。
考古发掘
城子崖消失之谜
唐太宗为表彰李君球以及顽强抵抗的平陵人,改平陵县为全节县。按说,这应该是平陵城发展迎来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什么在100多年之后,这座城市就迅速而且彻底地凋零了呢?平陵城消失后1000多年间,在整个平陵城的遗址上一直没有居民区的出现。
平陵城考古
对于平陵古城的考古,一直没有大规模地进行,即使如此,零零散散地发现的一些文物已经证明,平陵城曾有着辉煌的历史。
1975年,在平陵城遗址上,一场农田水利建设正在进行,突然,有人发现了一些“古董”。这些“古董”包括铜器、铁器、陶器以及一些石器。挖出“古董”的消息,通过逐级汇报,传到了省考古部门。而在此之前的1928年,我国第一代考古学家吴金鼎就曾先后两次对平陵城进行了调查,基本认定这是一座古城遗址。1975年的这次意外发现,立刻引起了考古部门的重视,很快,一个由山东省和章丘市有关考古人员组成的考古专家团进驻了平陵城遗址,对水利建设意外发现的文物进行了分类整理。
这次文物整理,让考古专家们认识到了当年平陵城的辉煌文明。
这次意外发现的铜器是一件铜鉴,有面盆大小。最为可贵的是,这铜鉴上刻有这样的铭文:“延平元年 刘”。根据历史记载,延平是东汉刘隆皇帝的年号,而刘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即位时年龄最小,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即位时出生才100天,死时还不满周岁。因此,在中国考古史上,发现延平年间的文物,在当时这铜鉴还是第一份,有相当的价值。
铁器有400多件,有锄、锨、铲、锯、锛、斧等生产用具以及刀、剑、锤、戈等兵器,种类之全,史无前例。而且,考古专家还在附近发现了一处规模较大的冶铁遗址。这些铁器以及冶铁遗址的发现,证明了当时平陵城的冶铁业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章丘自古被称为铁匠之乡,汉代平陵城大规模的冶铁的发展,就是这一美誉的历史渊源。
2009年,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济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城子崖遗址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还在城内中部偏北发现宫殿区遗址。
城子崖遗址博物馆馆长田继宝介绍,在这个发掘区,发现了一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该建筑基址东西总长50余米,南北宽30米,室外还有鹅卵石铺成的散水。虽然宫殿上部的梁架、屋顶等木构结构已经不复存在,但夯土台基外围散水相对保存较好,与散水连接的地面廊道还残存着部分铺地砖、柱础石、柱洞。从发现的大量的瓦片堆积,以及瓦当、钱纹空心砖等分析,该建筑基址基本可认定始建于大约西汉中晚期,一直到东汉时期仍沿用。考古人员根据现场的发掘资料,复原出了这座大型宫殿建筑的想象图。
东平陵城的宫殿遗址在全国汉代城市考古中是一重要的发现。从考古发掘的情况判断,宫殿南面有用空心砖砌筑的台阶。其余三面台基之下有宽2米、用鹅卵石铺设的散水。散水里侧之上是台基,台基外缘便是围绕建筑一圈的廊道,廊道用各种花纹方砖铺设。廊道外侧每隔5米便有一立柱,柱础石直径约1米,正是这些立柱支撑着檩、梁、斗拱、房檐。廊道里侧是用砖与土坯砌筑的墙体,残存的墙基宽约2米。粗粗的立柱、宽宽的墙体,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宫殿是何等的高大、宏伟。在北侧的散水之上覆盖了大量的汉砖、筒瓦、半瓦及各种花纹的瓦当,其下因有大量木灰、红烧土块,说明该建筑为土木结构、青瓦覆顶,可能毁于兵燹。
民间传说
城子崖遗址博物馆馆长田继宝告诉记者,关于城内没有村落,只有农田的原因,当地还有不少传说,“当地老百姓有‘60年现城’的说法,就是说每过60年,最勤劳的老百姓能看到东平陵城当年的巍峨景象。此地由于是当年济南国的国都,所以老百姓认为一般人如果住在里面会压不住。这片区域一下雾人就很容易迷路。上世纪90年代末,东平陵城遗址以北的大城后村一村民,在镇上喝完酒后回家,需要穿过故城,当时下着雪,他就在城中迷路了,走到累死。民间还有传说,城南的阎家村和城北的大城后村通婚,不能走城中最近的道路,必须绕城而走,如果从城中走,那么新娘就会被换掉。有一户人家不信,结婚时走的城中道,结果到了夫家一看,新娘成了两个,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后来媒人想出了一个办法,说是真新娘会爬树,谁爬得快谁就是真新娘。其实真新娘不会爬树,于是,爬上树去的新娘就现出了狐狸原形。”
田继宝说,城中容易迷路是真实的事,他自己就体会过,“两个新娘”的故事肯定是荒诞不经的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都增加了东平陵城的神秘。
主要景观
平陵城立体垂直创意园
2011年7月1日,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平陵城立体垂直创意园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济南市章丘区副区长赵立元出席启动仪式。
平陵城创意园建设项目落户平陵城农耕文化产业园,是一次互惠互利、共建共赢的成功合作,这既是山东省农科院对济南市章丘龙山街道农业发展基础、环境的充分肯定和对前景、效益的一致看好,同时,创意园超前的设计理念、独特的建筑风格、先进的种植模式,也将有效地提升我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揭开我市创意农业发展的新篇章,成为章丘农业的一个引领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
主要交通
平陵城站原名龙山站,站址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邮政编码250216。建于1904年。离济南站34公里,离青岛站359公里,隶属济南铁路局济南铁路分局管辖。现为四等站。客运:现已不办理客运业务。货运:仅办理专用线、专用铁道整车货物发到。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2 20:17
目录
概述
历史起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