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石山,福建莆田
东岩山即东山,古称乌石山,位于
莆田市区西北角,因山形如
麒麟,亦名麟山。每当凌晨,登临眺望东海日出,奇幻莫测,气象万千,故有“东山晓旭”之胜景,为“
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半山腰有座“报恩东岩教寺”,建于北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主殿后有座三层、空心、八角形的宋代石塔,基座浮雕36只狮子,形态各异,维妙维肖;守卫塔门的金刚力士,威武雄壮,造型古朴。
乌石,顾名思义,即乌黑色的石头。以“乌石”命名的地名、山名,在福建省就有好几处,如福州的乌石山(即乌山),漳浦海云山乌石(为乌石林氏聚族地)等。追本溯源,莆田西天尾镇龙山村乌石和城北乌石山(即东岩山)与莆田林姓衍派有关。
据莆林族谱记载,晋安林15世林万宠生三子韬、披、昌,次子唐太子詹事林披,自莆田北螺村(今荔城区西天尾镇林峰村,旧称凤林)迁居同邑之澄渚乌石(今析出属龙山村),生九子皆官州刺史,世称“九牧林家”。林披卒葬乌石后垄之原,其后裔在墓址附近建祖祠以奉祀。九牧祖祠有一传世堂联为:“世业托三山,叶茂于今传奕叶;宗祠开九牧,云礽从古肇梯云”。上联中的“三山”,当指连绵耸立于西天尾、梧塘镇交界位于乌石村西北部的三座山峰,此山古号“三台”,又名“绛燧”、“华盖”;奕叶,本意为累累重迭的绿叶,这里喻指世代人文昌盛,科甲联芳;云礽 ,意为福泽;梯云,指澄渚梯云斋,为古代八闽第一私学。唐九牧林蕴、林藻兄弟曾在草堂坡筑澄渚书堂。至宋代,澄渚书堂与梯云斋皆废。林蕴9世孙林安仲于宋建炎改元之冬重建梯云斋,林洵美等才美学硕之士讲授于书斋中,澄渚文教之风复盛。另有明代弘治间御史林茂达题一祠联云:“派分九牧大宗,忠孝文章深启佑;祠占乌山正脉,衣冠科第世联绵”。下联中“乌山”则指祖祠所在地乌石,其地为境西北三山余脉,故称。祖祠内今存一椭圆形石碣,正面镌刻“乌石”二字,旁刻五言绝句一首:“乌石开灵境,白云护草庐。径中松菊在,解组赋归欤”。署款“端州题”。“端州”即林披长子林苇别号,苇曾任端州刺史。这里勒铭“乌山”,当为纪念九牧祖居缅怀先祖开基创业之意。石碣北面另刻行楷“种槐”二字。考其典出《周礼·秩官·朝士》篇:“而三槐,三公位焉。”按,“三槐”本意为古代外朝所植之三棵槐树,三公位在其下。《陈书·侯公都传》:“位极三槐,任居四岳”。可知“槐”为官位之代称。“种槐”其意在勉励后代传承世泽,位极三公,光宗耀祖。
寺的右下方有一座祀奉三教创始人林兆恩(别号龙江)的明代古祠,林兆恩(1517-1598年)字懋勋,号龙江,莆田城厢赤柱巷人。因倡导儒、道、释三教合一学训,世称“三教先生”、“三一教主”。他生前在此讲学,门徒遍天下,南京、北京等地曾建有三教祠。现在东南亚国家兴化华侨聚居之处,也大多建有三教祠,故东岩山三教祠又称“麟山祖祠”。三教祠附后有东晋年间培植至今的千年古樟一株,胸围13.8米,高15米许,干分三大杈,至今仍枝叶茂盛,郁郁葱葱。现已辟为“
东岩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