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演义》原名《东周列国志》是一部讲述
春秋战国历史的小说。起于
西周末的
周幽王被杀、
周平王执政东迁,
秦始皇统一天下,略述了五百多年的历史,这一时期的人和事,在历史上最突出,最典型,它几乎是后世是非成败的理论源头,更是后人行事为人的标准和榜样。小说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赞扬了从善人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有勇有谋的将相,也赞扬了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 小说也讲述了一些昏聩、残暴、荒淫无耻的帝王、诸侯等统治者与贪婪、奸诈、阴险的佞臣小人。
历史小说又名历史演义小说,源于唐代民间将说历史故事。宋以后,平话、讲唱盛行,宋都汴梁(今开封)“市井间有杂伎艺,其中有说话,执此业者曰说话人”。“说话人”据史加以敷衍讲话历史兴废和战争故事,时称“讲史”:讲史所用的底本叫“话本”,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具有长篇性质和规模的小说。有些以后逐步发展为唱片历史演义,著名
《三国演义》 、
《水浒传》等是优秀的代表作。
《东周列国演义》原名《东周列国志》是一部讲述初秋战国历史的小说。明代末年,
冯梦龙把明朝中叶文人
余邵鱼(字畏斋)撰《列国志传》改编成《新列国志》,共108回。后来清代
蔡元放(名 □,号七都梦夫、野云主人)又对该书进行了修订并加了评语,更名为《东周列国志》,仍是108回即今天常见的本子。
《东周列国演义》起始于西周末的周幽王被杀、
周平王执政东迁,迄于
秦始皇统一天下,略述了其间五百多年的历史。内容主要是反映东周时期各诸侯国君的执政生活。全书批判了封建暴君的荒淫无耻,肯定和颂扬了顺应社会潮流的开明君主。如揭露
周幽王、
陈灵公的荒淫无耻:
宋康王、
晋灵公的残酷暴虐:对
宋襄公愚蠢至极的“仁义之举”进行辛辣的讽刺。而对像
魏文侯任用
西门豹治理邺郡:
齐威王“修法令而督奸吏、
楚悼王命
吴起改革、
秦孝公任用
商鞅变法等等都进行了褒扬。
(1574-1646),明代文学家、
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
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
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
古今小说》(《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
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名界,号七都梦夫、野云主人。清初著名文学家。清代乾隆年间,他为《新列国志》,作了一番修改,并加了序、读法、详细的评语和简要的注释,改名为《
东周列国志》,23卷,108回。他也评过《水浒后传》,析为十卷,每卷四回,精作修订。
长期以来,历史演义小说受到了各阶层人士,特别是市民和劳动群众的喜爱和欢迎,经久流传不衰。除了历代名民间精心讲述传播,不断加工渲染,使作品日臻完善,故事具有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之外,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充分体现着我们民族的特点,强地适应了我们民族的欣赏习惯。它借史抒怀,寄情寓意,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弊病,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爱憎观念和原始愿望。这些作品还在战争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方面有独到之处。以人物为中心写战争,又以战争展示和雕琢人物,场景生动,人物突出,悬念迭出变化多端,读之这些作品大多数的倾向是积极的,都把矛头指向封建暴君和贪官污吏,惩恶扬善,鞭箈社会丑恶现象,渴求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特别是不少作品树造的众多抵御外辱的英雄,象《杨家将》、
《岳家将》等书中的英雄和故事,不仅在民间喜闻乐道,妇孺皆知而且还被历代艺人搬上曲艺、戏剧舞台、不断创新,常演不衰,历来对人民群众的心理和文学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反对割断历史,丢掉传统,在文学上虚无主义:推崇“古为今用”的口号以扬弃的态度对待古典文学。
《东周列国演义》除了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和思想进步性外它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其中多有一些情节生动、语言丰富、人物刻划丰满鲜明的篇章如《西门豹治邺》中为河神取妇一段描写,整篇文章丝丝入扣,动人心魄,且人物刻画细腻、逼真。总之作品虽为小说形式,但由于依据史料进行创作,仍不失为一本叫有意义的反映当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历史教科书。
由于作者受世界观和史传材料的局限,对于时件和人物的描写,存在着明显的偏颇和缺点。作品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极力维护封建统治,宣扬帝王将相的才能,否定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显现出了作品的
历史唯心主义色彩。另外在描写人物的命运,政治、军事形势发展,也没有跳出天命神授、因果轮回的神怪迷信主义圈子。肯定这部作品艺术成就的同时又要看到它的不足,这样才能全面认识和欣赏这部伟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