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军的主力部队之一。前身为东北军一部与几支山林队和反日农民组织起来的李华堂支队。1937年1月,中国共产党和抗联将其改编为东北抗联第九军。军长李华堂,参谋长李向阳,政治部主任李熙山。下辖3个师:第一师(师长郭成)、第二师(师长王振祥)、第三师(师长张学忠)。1937年共编6个师。全军共4000余人。主要活动于依兰、方正、宝清、汤原等地。1939年5月,与抗联第三、六、十一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同年7月,李华堂叛变,余部在第三路军领导下坚持抗战。该军在北满10余县坚持抗战。作战数百次,歼灭日伪军数千人。
1932年8月,原东北军营长
李华堂率吉林自卫军一部在依兰县小土城子联合当地抗日武装组成中国自卫军吉林混成旅第2支队,共400余人,在
刁翎、
林口、
勃利一带进行抗日活动。1934年,在反击日伪军“讨伐”中失利,大部溃散,余部于1935年2月加入东北反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下属部队。1937年1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9军,李华堂任军长,李向阳任参谋长,辖3个师,约1000人。5月,第1、第3两师合并。6月,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为加强领导力量,调第3军第1师政治部主任李熙山(
许亨植)任第9军政治部主任。七七事变后,第2师一部向
勃利、
宝清远征,军部和第1师活动在
依兰、
方正和
牡丹江两岸。1938年5月,
魏长魁任政治部主任。在残酷斗争面前,李华堂丧失信心,阻止第1师西征。魏长魁率第2师第4团等部70余人随抗联第3军一部远征黑嫩平原。途中,魏长魁身负重伤后牺牲。同年冬,
王克仁任政治部主任。1939年5月,第9军编入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其第2师编入第9支队。7月,李华堂叛变,第9军大部瓦解。1940年,第9支队坚持在黑嫩平原开展游击战,后转移至
苏联境内编入
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
东北抗日联军第9军的前身是中国自卫军吉林混成旅第2支队。1932年8月东北军营长
李华堂收编地方日伪武装大排队和部分山林队,成立抗日武装中国自卫军吉林混成旅第2支队,李华堂任支队长。第2支队下属3个营,共计400多人,主要在林口一带抗击
日伪军。到1933初,又有几支山林队归属李华堂支队。中共汤原中心县委注意到李华堂支队虽然成分复杂,但抗战积极,是一支可以争取的力量,选派3名共产党员到李华堂支队帮助工作。1934年末李华堂支队在日伪军的讨伐中损失严重,部队仅剩下50余人。李华堂来到宾县找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军长
赵尚志寻求帮助。1935年1月,
赵尚志与
谢文东、
李华堂在宾县三道河子会和,以三方队伍为基础组建了东北反日联合军总指挥部,谢文东任军事委员长,赵尚志任总指挥,李华堂为副总指挥。1937年1月李华堂支队根据北满抗联总司令部的命令,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9军。军长李华堂,参谋长李向阳。下辖3个师。1师师长郭成,2师师长王振祥,3师师长张学中。兵力800余人。中共北满省委以北满抗联总司令部的名义向9军派遣共产党员干部李熙山、
郭铁坚和
王克仁担任政治主官。李熙山任军政治部主任,郭铁坚任1师政治部主任,王克仁任2师政治部主任。9军成立后,在
林口、
通北、
依兰一带打击日伪军。1937年2月,9军与抗联3、6、8军联合作战,攻打依兰县城。同年6月参加
林口县刁翎伏击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9军也损失严重。1938年5月,2师师长王振祥叛变,郭铁坚任2师师长,后又任命洪喜波为军参谋长。部队转向
富锦、
宝清一带开展抗日活动。1939年2月,李华堂在与
日军作战中负伤,转入抗联密营中养伤。1939年5月,9军编入抗联第3路军。同年7月,李华堂在日军围剿和利诱下带领30名官兵投降。1940年2月,9军2师师长
郭铁坚率部编入抗联第3路军9支队,抗联第9军番号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