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铁坚(1911年—1941年08月)原名郭成义。黑龙江依兰人。
人物生平
郭铁坚(1911年~1941年08月),原名郭成文。黑龙江依兰人。东北抗日联军支队政委。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抗日斗争。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在家乡
刁翎镇组织抗日队伍。同年8月,带两名共产党员智取大通沟伪军大排对,并缴获9支枪和20多人,参加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编人一团游击队,郭任连长。9月郭率游击连伏击五道河子伪军运输船,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和19支枪。后历任连指导员、第九军军部科长。
1938年1月任第九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8月任第九军第二师师长等职。率部从依东出发经铁力稷棱等县西征到海伦,一路上冲破敌军的围追堵截,予敌极大打击。
1939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组建,郭任第九支队政委。1941年8月,率九支队从纳河向
嫩江远征,开辟新游击区。途中被优势日伪军包围。在同敌争夺制高点的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轶事典故
由于郭作战勇敢,足智多谋,战士们常开玩笑地称他为“铁锅”。郭铁坚却笑着说:“别看锅破,铁可是坚硬的呢!”从此铁坚的名字就传开了。
主要事迹
幼而勤学
郭铁坚,原名郭成文,1914年4月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建堂乡大通沟村的一个贫农家庭。郭铁坚自幼随父亲辛勤耕,靠租种地主李海的土地,勉强维持七口之家糊口度日。他十三岁时,父母及兄长见他聪明用功,酷爱学习进取心强,全家人决心节衣缩食,送他到刁翎小学校读书。他刻苦用功,奋发努力,以优异成绩毕业。1930年,他考入依兰县立中学。当时,依兰的爱国有识之士云集,又有中共依兰县党组织活动,革命思想活跃,对郭铁坚影响很大,使他学习更加勤奋,博览群书,决心将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奋斗。
教书育人
1933年,郭铁坚中学毕业。因家庭生活困难,再无力供养他上大学了。他看到国土沦丧,日伪横征暴敛的现状,无限感慨,于是返回家乡兴办学校,自任教师,决心把知识传给山村学生。他招收了30多名农家子弟来校读书。他一边向孩子们传授文化知识,一边通过教唱“九·一八事变”和“反日大同盟”歌谣,灌输爱国主义思想。通过教学活动,他把反对日本侵略者仇恨种子深深播进孩子的心田里。
光荣入党
1935年初,党派金京石来到刁翎一带进行革命工作。郭铁坚喜逢良师益友,在金京石的热情教育下,懂得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组织起来,拿起枪杆子搞武装斗争,才能赶走日本侵略者的道理。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决心赴汤蹈火,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的独立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同年5月,经金京石介绍,郭铁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党组织派他去刁翎担任党支部书记。
战斗生涯
1935年9月,游击连到五道河子活动,获悉伪军运送给养船要从这里经过,郭铁坚指挥部队埋伏在河两岸山包后面。当敌人运输船驶进伏击圈时,他一声令下,枪声四起,半小时就结束战斗,缴获敌人全部给养,10多支步枪。之后率队长途跋涉,转战于依兰、方正、勃利等地,进行过多次战斗。1936年春,游击连划归抗联九军领导,郭铁坚任连指导员。同年5月调任九军军部科长。
1938年1月,东北抗联第九军整编队伍后,郭铁坚任一师政治部主任,兼九军训练班教官,后任九军二师师长。同年5月,根据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指示,郭铁坚率二师90余人从依东渡江向海伦远征,行至铁骊遭敌人围击。突围中与三军部队失去联络,率队西进。部队到达绥棱县张家湾时,又被洪水围困山上,给养断绝,战士多染疾病。20天后,洪水消退,他带病深入村屯,争取群众帮助,使部队渡过难关。于11月胜利到达海伦。
1939年,郭铁坚担任北满抗联第四支队参谋长,与支队长雷炎率部在
绥棱、
海伦一带活动。抗联第三路军成立后,其所部于1940年春改编为第九支队,郭铁坚仍任参谋长兼党支部书记,转战于黑嫩平原。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极其艰苦阶段。为开辟新游击区,郭铁坚于8、9月间率九支队从讷河向西部远征。9月20日,队伍行至嫩江西岸郭泥屯时,被敌人包围,郭铁坚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