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价交换,就是不等值交换,即不按照
国际价值而进行的交换,在这种交换中,贸易双方用以交换和由交换所得到的利益是不相等的。
二次战前。它广泛地存在于
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落后国家的贸易之中;战后,在
发达国家与
发展中国家贸易中,仍然存在着不等价交换。形成不等价交换的原因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在政治上,通过殖民统治、军事暴力、“军援”、“经援”强迫被占领国家和接受“援助”的国家以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以高于:
国际市场价格购买发达国家的产品。
在经济上,
发达国家通过垄断进行不等价交换。
发达国家通过
价格垄断进行不等价交换剥削的方法主要有三个:(1)垄断不发达国家进出口贸易商品的价格,不断扩大工业品和农
矿产品价格剪刀差。这些国家的
垄断组织以
垄断高价向不发达国家销售工业制成品,并以垄断低价购买后者的原料和食品。(2)垄断不发达国家进口物资的批零价格和出口物资的收购价格,实行中间剥削。(3)垄断经济不发达国家进口货物的运价。
1.由价值的相对变化而造成的不等价交换,主要是依据
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产生的价值变化;
2.由价格的相对变化而造成的不等价交换,主要是计算
发达国家对
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工业制成品)和
发展中国家大宗出口商品(
初级产品)之间的交换比价变化;
举例说明:假定某国
净贸易条件以1950年为基期是100,1980年时
出口价格指数下降5%,为95;
进口价格指数上升10%,为1.10,那么这个国家1980年的净贸易条件为:
这表明该国从1950年到1980年间,
净贸易条件从1950年的100下降到了1980年的86.36,1980年与1950年相比,贸易条件恶化了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