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纲上线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àng gāng shàng xiàn。意思是指把问题提到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高度来分析。一种思想方法、话语方式,在文化大革命时常见。这种方法要求,看待人和事物不能就事论事,而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所有问题都提到重大原则的高度,即,从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高度,把所有问题提到
无产阶级和
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
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根本上来分析、认识、评价。上纲上线抛弃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推崇看待问题简单化和绝对化。经常用于讽刺在谈论普通话题时,用
滑坡谬误的错误思维将话题上升到民族、国家和
政治立场层面的行为。
上纲上线也简称“上纲”。作为思想方法、话语方式,它不始于中国文革,却是文革认识方法和
工作方法的集中表现。“纲”和“线”,就是阶级、阶级斗争、
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与
资本主义谁胜谁负的大是大非。这种方法要求,看待人和事物不能就事论事(实事求事初步),而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所有问题都提到重大原则的高度,即,从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高度,把所有问题提到
无产阶级和
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根本上来分析、认识、评价。才能算作站稳
政治正确的立场。
其表现为,经常把一般问题、非原则问题,也当作原则问题看待、处理,使其显现出特别的
严重性。丢一个吃剩的馒头、迟到几分钟、穿高价时髦衣服、看
西方哲学文学名著、对党员干部个人的不满、经济
计划指标的高低,如果只以一时一地的行为失当、
个人兴趣或对个别人的局部、业务上看法不同视之,就要被这种认识方法看作丧失原则、和稀泥、骑墙,必须从生活作风、组织纪律、思想意识、崇洋媚外、对党和国家的态度,从
资产阶级与
无产阶级争夺接班人、争夺
领导权和是否还继续革命的角度来认识。局部问题被夸大为全局问题,认识问题被夸大为立场问题,发展
战略问题被夸大为路线问题,成了
流行病。在科学理性看来,这些做法是小题大做、吹毛求疵、神经过敏。夸大
个别现象,无限制地从个别跳跃到一般,超越概念的固有外延,随意地联系-联想,无根据地到处虚设假想敌,用僵化的框框去套复杂的
社会现象,导致曲解和武断,常常会伴随严重后果……是这种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一般特征。
用这种简单化(没有例外的一刀切)、绝对化(非此即彼)的思想方法、
工作方法对人对事,不是个人品质、
个人行为的特征,而是整整一个“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的特点。上纲上线成了只赚不亏的投机生意。在当时的情势下,越是敢于上纲上线,越是敢于突破“纲”和“线”的限制的人,越是勇敢,觉悟、水平越高。政治前途越远大,越能得到重用。这已经成为一种时髦、一种
流行文化。在此背景下,人们的言行充满了无事生非的特点,表现出极强的攻击性,造成强烈的不安定的气氛,弄得人人自危。生怕偶有疏忽就会被人抓住把柄,不敢说话,不敢做事。
报纸广播等舆论工具这样宣传,大小工作(包括技术工作和社科学术)、
人际交往被塞进这样的框框,
文艺作品也这样描写生活……形成了无所不至的网络,让人没法不被推搡着效仿、顺从。有评论家认为,这样随大流,彻底放弃认识、行为的
主观能动性,把自己的命运和组织捆绑在一起,就推脱了个人责任,不但使自己处于安全境地,也省事省力。
在这种惯性支配下,人们不但在认识外部
世界时使用这种思想方法,在反省自己的检讨或总结里,也给自己上纲上线,以求得深刻的评语,成为屈膝邀赏的姿态,卑琐被当成了崇高。在被迫的认罪时,上纲上线、自我贬损就成了态度端正的过关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