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中国上海市境内公办高校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College)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市属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入选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上海市“085工程”、上海市一流高职院校、上海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商务部对外援助培训基地、建设部一级资质培训单位、上海“专科高职-应用型本科”人才贯通培养试点项目,列入上海院校设立“十四五”规划本科职业大学建设单位,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一带一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分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建筑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长三角地区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联盟成员单位、沪喀职教联盟秘书处单位。
办学历史
学校前身
1956年7月,由于生产建设的发展和培养技术干部的需要,上海市规划建筑管理局、上海市市政工程局、上海市自来水公司、上海市给排水设计院、上海煤矿设计院等五家单位发起,并有造纸设计院上海分院、上海房地产管理局、上海建筑工程局、上海水利发电设计院、上海钢铁公司和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等六家单位共同参与筹备创立上海市土木建筑夜大学。
1956年11月,学院经上海市高教局转报中央高教部正式批准备案,并按指示将校名上海土木建筑夜大学改称‘上海市业余土木建筑学院’”。学院设置工业与民用建筑、城市规划设计、卫生工程、道路与桥梁、河川结构和水电站的水工建筑等五个专业,招收新生250名(各专业50名),学制六年(相当于普通大学本科四年制水平)。
1958年,为适应大跃进需要,精简课程,缩短学制,部分专业从六年改为五年,城市规划设计专业与工民建专业合并为建筑工程专业(后又分为建筑结构专业和建设设计专业),道路桥梁专业与卫生工程专业合并为市政工程专业(后改为给排水专业),河川结构和水电站的水工建筑专业停办。
1962年7月,因国家缩短基本建设战线,上海市委基本建设委员会决定停办学院,学院教职员工由上级组织另行分配工作,学院资产由上海市高教局、上海市财政局接收,尚未毕业的学生分别转入同济大学函授部相近专业继续学习。
1962年11月26日,学院正式停闭。
1979年7月,为了适应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上海市科协所属土木、建筑、水利三家学会共同发起复办学院,学院名称为上海市业余土木建筑水利学院,由赵祖康任名誉院长,徐以坊兼任学院院长。
1981年5月,学院划归上海市建委领导。
1982年10月,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准并恢复原校名“上海市业余土木建筑学院”,学院成立党支部。同年11月,教育部批准备案。
1987年5月,学院受上海市建委委托,经上海市政府批准,设立“上海市建筑企业专业管理人员岗位培训考核办公室”。秋,学院与塘沽路第二小学合建的教学大楼竣工(河南北路301号),成为学院本部。此外,先后在青浦、川沙、南汇、金山、奉贤、嘉定等地设立教学点。
1994年6月,根据市建设委、市高教局调整建设系统成人高校布局的意见,学院与建筑工程职工大学等8所成人高校合并为上海市建设职工大学,由余金鼎兼任学校校长,学院办学地址确定为虹漕南路123号,分部设于河南北路301号,同时设立上海电大建设分校。新组建的上海市建设职工大学,以原上海市业余土木建筑学院为主体,与上海市建设党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开设有工民建、给排水、建筑设计等9个专业。
2001年1月,上海市园林学校、上海市园林技工学校归属上海市建设职工大学。
2001年4月,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同意,上海市建设职工大学转型为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主校区迁至军工路2360号。4月,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同意,上海市建设职工大学转型为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主校区迁至军工路2360号。
2004年9月,上海市住宅学校归属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2007年,学院成立上海建设技师学院。
2013年11月,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隶属关系划转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1982年5月,上海市建筑工程局决定筹建上海市建筑工程局技工学校,校址宝山区漠河路750弄100号。
1984年2月,以培养具有中级技工水平的技术后备力量为目标,上海市劳动局同意举办上海市建筑工程局技工学校,严建国任学校党总支书记,胡彭年任学校校长。
1991年10月,学校成立上海高级建筑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1993年12月,学校被上海市劳动局评为“上海市重点技工学校”。
1994年3月,学校更名为上海建筑工程技术学校,主要开设木工、泥工、油漆、电工、机械、起重等专业。
1997年3月,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
1998年4月,学校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筹办建峰学院,校名为“民办建峰学院(筹)”,筹建期间参加上海市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
2002年4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建校,系行业办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专科层次,学制三年,正式列入本市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招生。学院隶属于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
2003年5月,经上海市劳动局同意,学院撤销上海建筑工程技术学校建制。同年9月,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学院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2005年10月,上海建工集团教育整合资源,将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和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党(干)校的人力资源进行重组,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
2007年,学院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0年8月,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同意,学院牵头成立上海建筑职业教育集团。
2014年6月,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划转市教委。
1951年3月28日,上海市总工会第一届第五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决定建立上海市总工会干部学校。
1954年3月,经市委办公厅批准,上海市总工会干部学校与华东工会干部学校合并,并在瑞金二路450号设立二部。新校使用后,将威海卫路校舍改为上海市总工会干部学校二部。
1955年3月,上海工会干部学校随着上海市总工会更名为“上海市工会联合会干部学校”,此校名直到1964年重建时恢复为“上海市总工会干校”。
1958年,上海市总工会经过内部整风,实施机构精简。上海市总工会干部学校于当年12月移交给上海化工专科学校。
1963年,市委党校以及团校相继恢复。经上海市委批准,上海市总工会干部学校于1964年5月重新建立。定址为闵行工人俱乐部,闵行新华路27号。重建的上海市总工会干部学校,经市委组织部、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核编为40名。
1965年6月,全体教职工奉派到工厂、农村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停止。
1980年12月,上海市总工会党组决定复办上海市总工会干部学校。
1985年3月23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报国家教委备案,学校更名为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并正式具备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资质。
2005年9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学院转型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更名为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合并组建
2016年3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上海城建职业学院。7月1日,根据上海市群团改革工作安排,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承接托管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历教育工作。
2017年9月,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9年7月,学院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10月,学院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验收。
2020年,上海市建筑职业教育集团入选为全国第一批示范职教集团(培育)。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开设44个高职专业。
师资力量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有教职工778人,其中专任教师587人,正高45人,高级职称占比36%;博士118人,硕士及以上教师占比85%;专任专业教师中“双师型”占72%;建成省部级以上教学团队19个。
教学建设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国家骨干专业14个、上海一流专业8个、上海市高水平高职专业群4个;2个专业获得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承担省部级以上教学资源库和课程建设项目64个;1门课程”获评全国首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课程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截至2021年11月,学院有上海市及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14项,上海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总数达37门,有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双师型基地1个,主持国家级专业标准1项、参与2项,参与国家级教学资源库7个,建有5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培养基地,与上海建工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539个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2023年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共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2022年,学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
在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试点赛上,学院获奖数位列全国第六。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蝉联金奖,上海唯一。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3月发布的“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排名中位居全国第三。
2021年,学院累计获得各类省部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项100余项。学院2021年共有5名选手入选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1名选手因参加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院承办“老年照护”赛项。在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学院有10支参赛队代表上海出征全国大赛。共获得8项学生奖项和1项教师指导奖,包括个人一等奖1项、团体二等奖3项、生个人二等奖3项、个人三等奖1项,参赛获奖率80%。
2022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二等奖3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院与企业共建大师工作室、产教研协同基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产教融合实践平台32个;有省部级以上实践平台和基地17个。
科研成果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近五年为企业开展横向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计600余项。
截至2021年11月,学院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1项,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上海大学外协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同济大学外协合作项目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1项,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上海市探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教育领域新机制试验项目1项,还获得各级各类协会学会横向研究课题5项;横向项目合同100多个,合同金额累计1000多万元;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外文50余篇;发表著作58本,申请授权的专利、软件著作80余个,发明专利为30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年底,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792274册;电子图书510000册。图书馆可提供中国知网数据库、博看资源数据库、超星电子书、超星发现等数字资源服务,已开通多种免费试用资源。
上海城市管理》设有特别策划、建设与管理、战略思考、城管前沿、房地产业、城市交通、关注城市化、城市文化等栏目。
《上海城市管理》是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专业类期刊,RCCSE学报类核心期刊(A),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收录。杂志获2022年“全国高职成高学报名刊”、学报“专题论坛”获2022年“全国高职成高学报特色栏目”。
合作交流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在泰国设立“曼谷分校”,在马来西亚开办“鲁班学堂”;成立上海“一带一路”建设技术学院,为沙特、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17个国家培训近千名学员;开展“中文+职业技能”项目,为泰国、埃及、老挝等国家培训学员800多人;与长三角地区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的合作;开展对口援疆,是沪喀职教联盟秘书处单位,牵头上海多所高职和本科院校联合帮扶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和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举办“援疆”培训班;与3所本科院校、12所中职学校形成人才贯通培养,与48家中国海外院校、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签署合作协议,提供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社会培训、留学上海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校名中文标准字体是叶如棠先生题写的“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中文名简称“上城院”。
学校徽志为圆形,外圈为学校的中英文校名,中心标识以校名中“城建”的首字母“CJ”代表“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三个几何图形“C”“J”“G”寓意三校融合;“匠”字同时也是“匠人”两字的变形,寓意学校将坚持职业教育导向,以工匠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特征,以培养大国工匠为己任,表达了学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时代新人的决心;“U”字造型代表Urban;造型呈白玉兰的形状,为上海市花,象征学校的地域特征;造型为翻开的书籍,彰显学校文化氛围;整个图案呈向上生发之态,寓意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事业欣欣向荣。
精神文化
立德,立人,立业
“立德为先”表明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始终以德育为先,培养可靠的接班人;“立人为本”表明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人才培养,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具有服务祖国和人民的坚实本领,成为合格的建设者;“立业为重”表明学校的核心目标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出高质素的人才,使学生们具有与时俱进、心系家国的事业情怀,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大国工匠,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
欲立其业,先立其人;欲立其人,先立其德。“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校训所倡导的,不仅仅是立(利)一己之身,同时也强调立(利)他人,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和时代担当,强调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优良品行。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学院标识.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教学团队.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4:00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