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泉
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学泉,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竟陵官池之滨(“官池”为古护城河,今称前壕),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初为晋代高僧支遁开凿,史称“支公井”;因井口为成“品”字形排列的三个圆孔,故又俗称“三眼井”。相传,此井是唐代茶圣陆羽少年时汲水烹茗的真迹,因陆羽曾被诏拜“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而不就,后世尊称陆羽为“陆文学”,唐末后遂雅称此井为“文学泉”。
历史沿革
文学泉,史称支公井。因井上八方形巨石井盖上有三个圆孔,呈品字形排列,俗称三眼井。
距今1600多年前,东晋高僧支遁游历在此,掘得此井。唐代少年时期的陆羽曾在此汲水煮茶。因陆羽曾诏拜太子文学不就,故唐末后称此井为文学泉。
千年古井几经湮没,失其所在。历史上有过多次发掘重修。据《天门县志》载:“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知县召民筑城于城北门外偶官池掘得一井,口径七尺,深近百尺,中有断碑废柱,字刻‘支公”二字乃真陆井,丘宜拟构亭其上,未果,后又湮没。”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大旱,居民掘池取水,得井石盖,有三圆孔如品字,石下有泉,泉旁有断碑,隐存“文学”二字,知县马士伟主持掘井,并修建了陆羽亭,井旁所立石碑,正面刻“文学泉”三个字,背面刻“品茶真迹”四个字。为乾隆湖北安襄郧兵备使陈大文书丹。
1957年经周恩来总理过问,天门县人民政府修复文学泉,并在井西北侧重建陆羽亭。2003年天门市政府再度维修,并新修了涵碧堂。
1992年,陆羽文学泉井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景陵古城墙与第三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陆羽文学泉井合并。
2018年,天门市斥资87.5万元改造文学泉。文学泉景点改造工程是2018年“四湖六河”改造项目之一。文学泉俗称“三眼井”,位于天门市城区文学泉路,相传是“茶圣”陆羽品水煮茶的地方,属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此次景点改造的主要内容为周边生活污水截污、西侧水池清淤、修建栈道以及文学泉牌坊建设。
附属建筑
陆羽亭
据《天门县志》载:位于古城北门护城河的官池(文学泉水域)土丘上的陆羽亭,为双层木质结构跳角亭,始建于1768年,后毁于兵燹。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大旱,居民掘池取水,得见文学泉遗迹,知县马士伟主持掘井复建,并与湖北安襄郧兵备使陈大文共倡修建了“陆羽亭”。
1957年经周总理过问重建。
1981年6月天门县人民政府重修。
2003年天门市人民政府再度重修文学泉景区。将湖中土丘砌石护坡,拆除原建陆羽亭,在原址上以混凝土结构重建了陆羽亭。
涵碧堂
涵碧堂坐落在文学泉井北,始建于1783年,与得月楼、文学泉阁等形成文学泉风景区的建筑群,1939年被日军毁灭。
清乾隆壬寅年(1782年)冬,竟陵知县罗经陪同安襄郧兵备使陈大文凭吊陆羽品茶真迹,倡筑“涵碧堂”以为品茶之所,次年建成。又于井畔立碑,亲笔题碑“文学泉”三字,后刻“品茶真迹”四字,并捐石精刻陆羽小像碑(现藏于陆羽纪念馆)。同时,汇集历代吟咏文学泉诗文,命工匠勒石,以表对陆羽的崇敬。
2003年由天门市政府重建,门额上书法“涵碧”二字,门联仍用陈大文所撰“香浮碧乳留真味,影动清流惬素心”句。室内墙上木刻诗有四首,有唐代诗人齐已写的《过陆鸿渐旧居》、裴迪写的《题文学泉》、王元之写的《题文学泉诗》、清代天门籍文人熊士修写的《茶井》。
历代题咏
《西塔寺陆羽茶泉》诗
[唐]裴迪
竟陵西塔寺,踪迹尚空虚。不独支公住,曾经陆羽居。
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一汲清泠水,高风味有馀。
《陆羽泉茶》诗
甃石封苔百尺深,试茶尝味少知音。
唯余半夜泉中月,留得先生一片心。
《文学泉阁记》
简介:
熊士鹏(清)的《文学泉阁记》是一篇关于陆羽遗迹的纪实性散文。
原文:
泉以文学名,非重其官也,将以循名而核实也;阁既圮而复建,非壮其观也,将以蠲浊而流清也。方陆子舍释从儒也,则以愿学孔子为念,遂庐火门山而从邹夫子游,其立志已倜倜乎远矣。唐天宝后,叛臣强藩日以滋甚,陆子独行歌击木,作《四悲诗》,作《天之未明赋》,作《君臣契》三卷,度其胸中感时愤世,意欲有所建白而无由,乃不得不托诸文词,以写其郁积磅礴之气。复且以其所著书贮于褐布囊,与一时名公钜卿、忠臣义士相唱酬,如颜鲁公、李萼、耿湋诸人,固无日不游、无游不诗也。此其耳目之所赏识、襟怀之所抱负,既已高出尘俗万万,乃世皆舍此不传,而徒传《茶经》,何欤?陆子之前有陆通,即接舆也。接舆知尊孔子而不与言,陆子知尊孔子而切愿学,此知陆子非接舆比也。接舆狂狷类也,陆子文学类也。且其平生喜工书,其论书法云:“徐吏部体裁,在似右军,以得其皮肤眼鼻也;颜太师点画,在不似右军,以得其筋骨心肺也。”非深于书法者不能道。乃世亦并此不传,而辄赞《茶经》似《周礼》,美其功不在稷下,甚且陶其形而祀为神,则又何欤?人情略大节而务细行,喜新奇而厌正论。以彼陆子行至高,与颜、李诸人游,大都皆慷慨仗节,以古圣贤自命,而卒能赴难捐躯,经千百折而不回者,则以陆子之清风亮节有所砥砺者深也。
其始也不知其所自来,其终也不知其所自往。朝苕暮霅,皭然不滓,鉴流而知名,辨名而知味,亦偶寄兴于茶,而栖饮于此泉耳,非必以此矜神奇也。宜当日贤君相之以文学征欤,宜后之君子睹斯泉而爱之者,亦即以文学名斯泉欤?
邵公治政之暇,与予过西塔寺,见有桑苎庐,曰:“此为陆子发迹之所则可,而不可为此寺释家祖也。”遂寻文学泉故址,泉水素清洌,而为瓦砾沟水所湮塞,故浊而不可食。命里人持畚挶,掘碑碣,得陆子像焉,曰:“此宜为陆子汤沐地。”尔乃表薮泽,规原隰,甃井眉,树石槛,中建阁,而四围缭绕以垣篱。澄然而虚,渊然而净,于是向之浊者蠲而清者流矣。邑中人士皆知陆子为文学中人,而又得天气之至清者,非浮屠与鬻茗者所得而尸祝之也。然则邵公此举,其所系岂浅鲜哉?此固可为清者道而难与浊者言也。
《陆羽亭记》
作者简介:
陈钓髯,竟陵人,生于上世纪20年代,原名陈重阳,后名陈斌,又名陈龙彬,善书,颇有文化,解放前曾入伍任国民党上尉文书,解放后受此连累,未任公职,民办学校教书为业,膝下无子,本世纪初因车祸去世。
原文:
竟陵亦水郭也。出北门见绿水清冽,鳞波耀影,潆然异向流于东西湖者,官池也。缘池西行六七步,芦苇夹岸,荻花缤纷,而禽鸟之声间有所闻,复前行,其嘈嘈之音亦不绝于耳,渐近则有男女老少环立而汲水于三眼井者,文学泉也。夫泉也者,乃唐陆公汲水煮茶真井也。又以公曾徵为太子文学,故名之也。依泉傍池,有亭屹然孤临其间者,陆羽亭也。构亭者谁?清乾隆知县马士伟绍宋、明硕儒名宦之夙志而筑之也。亭内碑刻陆公小像,与宋代黄州太守王禹偁题诗及历代骚客次韵之作,皆系乾隆兵备使陈大文所立也。
陆公隐于浮屠,善品水,著茶经,自宋以来,咸尊之为“茶神”也。陆公之意不在释,在乎山水之间也,林泉之乐,得之心而寓之茶也。虽数蒙征聘,然视主上对吏道之弊而弗思整治,民生之艰而罔图拯救,由是辞不赴命,宁袖寒囊空晏如也。故其六羡歌曰:“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此既以明公之高志,亦可想见其亮节也。
每当春花夏实,或乃秋月冬雪,但见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与夫文人渔父传觞于内外;或瞻仰陆公之画像,仿佛见其辨水煮茶之辛劳,倾钦慕颂祷之忱;或朗诵诗人之篇什,依稀亲临题词唱和之雅会,抒同鸣共感之怀;或畅谈陆公之遗闻轶事,或叹惋建亭之兴衰始末,无不拂袖长啸,凭栏盘桓而不忍去也。
嗟夫,多少朝代,星移斗转,多少屋阁,瓦残壁颓,惟公之亭,岿然犹存。是则公之不惮跋涉品茶犹思济人也,而人亦于公足迹之处树碑以示不忘也。善哉!明代学者陈文烛之言也:“茶用于古,羽神而明之耳。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稷树艺五谷而天下知食,羽辨水煮茗而天下知饮,羽之功不在稷下,虽与稷并祀可也。”后之览者,读斯文也,将难已于肃然远思,穆然高望者乎!
时辛酉年(1981)八月十五
参考资料
文学泉做“保养”.天门市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9 20:5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