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式步枪
日本20世纪初研制装备手动步枪
三八式步枪(英文:Type 38 Rifle,日文:三八式歩兵铳;さんぱちしきほへいじゅう)为手动步枪,日本陆军日俄战争后1907年正式采用为制式武器。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三八式步枪的前型是三十式步枪和三五式海军步枪。三十年式步枪仿造自德国毛瑟步枪,设计师是有坂成章大佐,以取代从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以法国M1874步枪仿造但是不可靠也打不准的村田枪。该两种步枪也因其发明者有坂成章而得名有坂步枪。
有坂在设计三十年式步枪时起初设定了三种口径作为研发方向:6毫米、6.5毫米以及7毫米。三十式步枪(三十年式歩兵铳)于1897年进行制式化生产,并于1903年完成日本全军更换整装。日本陆军换发三十年式步枪后,日本海军陆战队也跟着换枪,有坂成章将设计案转将给部属南部麒次郎上尉负责进行改进。南部麒次郎只进行了小改良,将表尺改为直立式,并且加上枪机盖,并命名为三五式海军步枪(三十五年式海军铳)。
坦克出现后欧洲军方注意到配合坦克进攻的步兵的最佳射击距离为400米内,而非传统的六百至八百米,由此掀开了新的步枪设计理念,各国将制式步枪进行改造并将步枪缩短,成为短步枪,使其缩短射程。例如毛瑟公司将毛瑟98式步枪从1.24米调整为1.1米,苏联将莫辛-纳干步枪从1.3米改为1.2米,而受德国影响较大的民国政府也将汉阳造从原来的1.25米改为1米。就在全世界将步枪长度改短时,只有日本对此趋势不感兴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日本将法国作为陆军军事学习的对象,加以模仿。尽管法国也将步枪改短以适应配合坦克进行攻击,但法国军界仍认为坦克等机械化车辆只是辅助步兵作战的武器,真正决定战场进攻胜负的是类似马奇诺的要塞堑壕火力支撑体系。
研制进程
1904年至1905年日军在中国东北战场上使用的三十年式步枪,常有有一种细小的沙尘进入操作机关内,导致操作不良,三十年式步枪另外有根很容易折断的撞针。根据实战情形在日俄战争后有人提出讨论与进行改善,彼时已经升任小石川炮兵工厂研究所所长的南部麒次郎因此将枪机重新进行简化,同时在枪机表面增加了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然而增加防尘盖的立意虽然良好,不过却又为操作时增加了独特的金属噪音。其他改进包括在准星两侧增加护翼,三八式步枪机械瞄准具早期采用V型缺口照门,后期采用觇孔式照门。
南部很快地完成三十式步枪的改良后,于明治四十年(1907年)5月开始制式化在东京小石川炮兵工厂进行生产。虽然正式的制式化量产从1907年开始,不过南部麒次郎将新改良开发的步枪仍然以明治天皇年号第三十八年(1905年)命名;明治41年3月开始,新式的三八式歩枪逐渐成为部队的标准配备;到了明治43年(1910年),部队中的三十年式步枪就全面被三八式步枪取代。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中国大量建造炮楼碉堡并放弃了更适应机械化坦克集群推进的短步枪而选择了更适应要塞堑壕体系下的,利于肉搏的长步枪。由此,二战中最长的步枪——三八式步枪诞生了。
三八式步枪是一支生命力很强的武器, 在日军中的服役时间前后超过35年,该枪与骑枪加在一起总共约生产了350万支,占从1906~1945年的40年间日本制造步/骑枪总数640万支的一半还多。
技术特点
结构
三八式步枪全枪长1275毫米(一说1280毫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主要参战国家军用步枪中最长的步枪,比当时苏联红军使用的莫辛.纳甘1891/30式7.62毫米步枪还要长43毫米。从外观上看,全枪显得十分纤细紧凑,干净利落,从而操枪更为便捷,不像有些步枪,外观上“零碎”很多。三八式步枪的枪管长769毫米,也是二战时期各种主战步枪中枪管最长者。
枪管内部有4条右旋膛线,为了追求射击精度,膛线导程确定为200毫米,这在当时各式步枪中是最小的,因此,三八式步枪发射的弹头转速高,飞行稳定性好,命中误差也相对要小。并且由于弹头的初速为762米/s,尽管在当时各式步枪中也是最小的,但弹头命中目标后,仍有足够的侵彻力且不易翻滚。
瞄具
三八式步枪打得比较准,与瞄具有直接关系。三八式步枪的准星形状为“∧”形,用燕尾槽与准星座配合,可以横向调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前期生产的三八式步枪,没有准星护翼,而后期生产的则有准星护翼。三八式步枪的表尺,与一般步枪的板状弧形表尺不同,它是一个可以立起的“框”式表尺,上面有3个缺口照门(其中表尺框板上有2个缺口照门,游标上有1个缺口照门),相应地有3种用法。
平时携带步枪时或目标在300米以内时,表尺框在向前扳倒的状态下使用,这时表尺框板上的缺口照门所对应的射距为300米;当目标在400米以上时,则将表尺框向后立起并将游标上移,使用表尺框板上的另一个缺口照门,此时这个缺口照门所对应的射距为400米;当目标在500米以上时,则使表尺框仍在立起的状态下,将游标下移到定位,使用游标上的第3个缺口照门,此时这个缺口照门所对应的射距为500米;当射距大于500米时,则逐次上移游标,使游标上的缺口照门与目标距离相对应。三八式步枪的表尺射程2400米。
在后期生产的三八式步枪中,有的采用3个觇孔照门,其目的是企图利用觇孔照门以抵消瞄准误差,从而简化新兵的瞄准训练过程。但是,实践证明三八式步枪上的觇孔照门距离使用者的眼睛过远,瞄准时并不方便,特别是在夜间瞄准更为困难。像三八式步枪这样的准星与表尺关系位置形式,觇孔照门显然不如缺口照门使用方便。
三八式步枪改觇孔之举,不失为弄巧成拙。作战实践证明,步枪战斗使用密度最大的距离,通常在200米以内,而真正达到使用密度峰值的距离是在100米左右。这时,还可以利用立框式表尺的一个鲜为人知的优点,就是当射距在50米至100米左右时,可以竖起表尺框,并把目标与准星同时套在立框之中,作概瞄快速射击,若受过一定训练的射手,枪枪打中不成问题。
枪机
三八式步枪相对于“金钩步枪”改动最大之处,要数枪机。在世界步枪之林中,没有沿袭当时各国盛行的枪机结构而独树一帜者,就要数三八式步枪的枪机。纵览世界上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步枪,凡采用回转闭锁后拉式枪机的步枪,其枪机大体上可以归为三大类。其一,是以德国毛瑟步枪为代表的枪机结构;其二,是以俄国莫辛-纳甘步枪为代表的枪机结构;其三,就是以英国李恩菲尔德步枪为代表的枪机结构。这3种典型的枪机,结构最简单、分解最简便、零部件最少的要数三八式步枪的枪机,分解开来只有枪机栓体、抽壳钩、机尾、击针和击针簧5个零件。
而另外枪机的零件,至少在6个以上。上述3类枪机的机头大同小异,而区别主要是在机尾部分。三八式步枪枪机的机尾部分,没有两个欧洲“兄长”那样复杂,又去掉了其前身那碍事的“金钩”,把机尾部件(保险机)改成一个滚花的扁圆柱体,既不会钩挂服装、装具,又便于射手操作,特别是便于在严寒天候条件之下戴手套操作(向前按压机尾并向右旋转到定位,即为保险状态;向前按压机尾并向左旋转到定位,即为待击状态)。此外,枪机栓体上的拉机柄头,采用了独特的椭球体而不是传统的圆球体,也是为了提高适操性特别是严寒条件下戴大手套时的适操性。
三八式步枪的机匣制作公差小,表面经过防腐处理,枪机在机匣内运行顺畅,机匣上面有两个排气小孔,保证射击时的安全,枪机上方是截面为随着枪机前后滑动的“n”型的防尘盖,防尘盖上有开口供直式拉机柄伸出,枪机尾部有圆帽型的转动保险装置。枪机组件的设计其部件数量比毛瑟枪还少3个零件,仅有5个零件,是当年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中结构简单的,提高可靠性和减低维护保障难度,不过零件外形复杂增加了加工难度。
防尘盖
三八式步枪的机匣上方和右侧各有一道纵向沟槽,用来安装和规正其独特的“大盖子”(防尘盖)。在防尘盖的后端,有一个供拉机柄穿过的方圆形孔,当枪机拉开时,防尘盖随枪机一同向后滑动,让开机匣的装弹/抛壳口和弹夹导槽,以供射手向弹仓内填压枪弹以及完成抽、抛弹壳动作;当推枪机时,防尘盖又随枪机一同向前滑动,直至完全封闭机匣的装弹/抛壳口和弹夹导槽,完全阻止了泥沙、尘土进入步枪的核心部位。这一点在世界各国所有的步枪上都可以说是少有。
附件
三八式步枪的弹仓镶嵌在枪身内,容量5发子弹,三八式步枪的弹仓还有空仓提示功能,当弹仓内最后一发枪弹射出后,枪机后拉到位时托弹板就会顶住枪机头无法向前运动提醒射手装弹。
三八式步枪的枪托加工方式与的一般式步枪枪托加工方式不同,一般式步枪的枪托是用一整块木料切削而成,三八式步枪的枪托是用两块木料拼接而成的,此种方式虽然日久容易开裂但可节省木材。
性能数据
衍生型号
三八式马枪
三八式马枪又称为三八式骑枪(也称为:三八式卡宾枪),是与三八式步枪同时研发生产的短枪管型号,它不仅用于当时的骑兵,也同样用于工兵、炮兵、辎重运输部队、通信、航空队的基地警备部队等二线部队。
三八式马枪由三八式步枪衍生而来,针对骑兵在马背上作战时使用长步枪显得极为不便这一弊端,应骑兵部队要求,专门设计而成,其基本结构与三八式步枪相同,三八式马枪可配装标准的三十年式刺刀,便于骑兵在紧急情况下与敌人进行白刃战。三八式马枪采用改进的毛瑟旋转后拉式枪机,枪机上方有防尘盖,机尾圆柱形保险钮体积较大,并且刻有防滑纹,即使戴手套也可操作,不会产生勾挂现象。其框形表尺便于快速捕捉运动目标和装定提前量,非常适于骑兵使用。与三八式步枪不同的是,该枪的前背带环改装在枪身左侧,便于操作和携行。该枪在寒冷的环境中使用,可靠性优于毛瑟步枪。因其具有枪身短、质量小、使用携行方便、射击精度高等特点,深受红军部队的喜爱,甚至有人创造性地把三八式马枪的枪托从颈部截短,将其改为握把式枪托,使全枪长度缩短到650毫米左右,采用贴腮瞄准方式仍可保持较好的射击精度。
在三十年式步枪服役后,日军通过多年的训练与实战经验,得出了标准步枪重量较大也太长,不便于复杂地形携带,而极远的尺标射程意义不大,很少有人会被2000米以外射来的枪弹射中结论,所以日军认为部队除了装备标准步枪,还有需要装备一种不需要太大尺标射程,但长度较短重量较轻的步枪。所以在生产标准三八式步枪时,同时也生产了一种截短枪管的三八式步枪,即明治三八式马枪(三八式卡宾枪)的来历,三八式卡宾枪的枪管比三八式标准步枪的短了不少,相应的标尺射程也从三八式标准步枪2400米降低到2000米,不过在步枪的常用有效射击距离,与标准步枪相比并没有精度差异。
四四式骑枪
四四式骑枪又称四四式卡宾枪,是专门为骑兵设计的步枪。根据骑兵的特点在三八式卡宾枪的基础上做了些修改设计,外观四四式卡宾枪与三八式卡宾枪有些差异,最大差异是四四年年式卡宾枪的刺刀直接折叠安装在枪上,用手一甩枪就能打开刺刀,直接劈刺状态。
三八式狙击枪
三八式狙击枪是在九七式狙击步枪还没生产的时候,欠缺以及需要狙击步枪的部队只好以提升三八式步枪的精度方式来进行改造,从三八式步枪中挑选精度比较高的加装尼康公司生产的2.5倍光学瞄准镜。如此改造的确很难让人分别三八式狙击步枪与九七式狙击步枪的差别,除非装有单脚架以及改成下弯式拉机柄才会知道那是九七式狙击步枪;如果没有装单脚架,只看枪机上直式拉机柄伸出以及枪身上是否有“三八式”的刻印了。
九七式狙击枪
九七式狙击步枪,日本人自己称之为九七式狙撃铳,是日本在1937年设计制造的手动枪机式狙击步枪,由于以皇纪年份命名,故名为九七式狙击步枪,成为日本自侵华战争起一直装备到二战结束时的制式装备。该枪为了避免枪手操作不便,三八式的直式拉机柄改为下弯式,避免射击时拉机柄操作被瞄准镜干扰,瞄准镜基座装在机匣左侧,最初为2.5倍瞄准镜,后期改装4倍瞄准镜。减轻全枪重量,枪身上机械瞄准具予以保留。套住枪身的第二个箍上装有一个钢丝制支架,射击时作为稳定用脚架,平时向前折叠。
九九式步枪
为了加大杀伤力,并兼顾到对器材车辆的破坏效果。加大口径是最直接的手段,就在诉求于大口径弹药与统一后勤作业的规划下,日本研制了九九式步枪。比起三八式步枪,九九式步枪较三八式步枪除了威力加强之外还有下列的特点:提升命中率与弹道精准度,准星与照门也与以改良,增加对空射击表尺;由于反冲増加,单脚架变成标准配备;借由缩短枪身减轻总重量,日军认为步兵的机动性也提升了;由于九九式步枪92式重机枪的子弹能共用,补给的效率也因此提升;日军部队一向倚赖山炮作为近接支援火力,不过九九式步枪具有枪榴弹发射器(小铳掷弾),同时提升了步兵班的火力。
服役动态
实战使用
中国仿制
中国引进日式步枪始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北洋陆军和各地军阀陆续向日本购买步枪,主要为三八式、三十式及村田式步枪。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国内也有不少仿造的三八式步枪(俗称:三八大盖),其中,山西仿造的三八式及三十年式的步枪最多。三八式步枪原是日本制造的军备物资,为适应东北风沙气候,而增加了枪击防尘罩,也是外面那层“盖”,因此被中国军民称为“三八大盖”。
抗日战争时期,三八式步枪也是八路军新四军缴获并使用最多的武器装备之一。抗日战争结束后,缴获的三八式步枪在解放战争时期广泛使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阅兵式上,人民解放军步兵和水兵方队的武器都是三八式步枪。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三八式步枪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重要步兵武器之一。
总体评价
三八式步枪应该说绝对是款好枪,结构简单,采用改进的旋转后拉式枪机,射击时后坐力小,易于控制,具有较为可靠的安全性,很少出现枪栓断裂的情况;因为采用较长的枪管,加工质量好、公差小,因此射击精度好,射程远,有效射程达460米;枪身长度为1275毫米(1.275米),加上长度500毫米的单刃刺刀,非常有利于个子小、臂展短的日本兵进行白刃格斗。但由于子弹口径相对于当时流行的7.7毫米弹药为小,仅为6.5毫米,弹头飞行很稳定,穿透力强,停止作用却比较差,杀伤力反而不高,子弹“打进去多大眼,出来多大眼”。
经过实战的考验,日军也意识到三八式步枪停止作用差、杀伤威力不足的缺点。(《兵工科技》 评)
三八式步枪的优势:射程远,精度高,制造简单,利于刺杀。
射程远
三八式步枪的表尺射程高达2400米,有效射程通常为460米,有的甚至达到600米。实战中,受过严格训练的日军士兵往往能在300米内射杀单个目标,700米内射杀集群目标。该射程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大多数步枪不能做到的,已经和大多数狙击步枪的射程相当,是很让人瞠目结舌的。而日军大量杀伤美军的九七式狙击步枪,实际上也只是用三八式的基础上加厚一点枪管再加装一个四倍瞄准镜。
精度高
三八式步枪的子弹在400米内有着平直的弹道。它使用的6.5毫米半底缘尖弹,这种子弹在中等距离有着非常稳定的飞行状态,可以在中等距离精确击中目标。实战中有三八式步枪在800米距离多次射杀集群目标敌军的记录,这个精度并不逊色于当时美军的M1903春田步枪,德军毛瑟98K等步枪。三八式步枪的后坐力很小,适合训练新兵。
利于刺杀
该长度长于世界其他的所有步枪,在近战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日军重视刺杀训练,基层各部队都有刺杀教官,日本士兵的刺杀技术是比较不错的。加上三八式这个拼刺的利器,日军在肉搏战中占尽优势。(《现代兵器》 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8 11:04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