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
湖北省襄阳市万山
万山,在襄阳古城西约5公里处,古名“汉皋山”,又名“方山”。汉皋,即水边的高地,万山正是紧靠汉水的一座秀丽小山。唐代时,《襄沔记》又把岘首山紫盖山、万山三座山峰称为“三岘”,万山因处在汉水上流附近,又得“上岘”美名。万山是汉水流域的一座名山,襄阳古城与之相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然名山
荆山山脉大家族中,万山并非常高耸入云,海拔不过150米,但万山绝壁临江,山水相依,雄奇俊秀,自然天成。
首先,万山地理位置特殊,西屏古城襄阳。它东距古城襄阳5公里,西接古隆中风景区,南临秦巴古道(现襄隆景观大道),北抵汉江边。从“混沌初开,乾坤始奠”始,即与南邻的柳子山(又名顺安山)比肩雄立,如两员威风凛凛的虎将,铜墙铁壁般远远地护卫着古城襄阳,历朝历代守襄阳者,均在两山之间设有“柳子关”,凡取襄阳者必先取柳子关与万山,方可到达襄阳以西走廊,直抵襄阳。因此,万山自古以来就是关隘要塞,为古战场和兵家必争之地。
其二,万山与南邻柳子山一脉相承,恰似“龙头”,由南向北,飞驰汉江边,屹立江渚上,其山的北端绝壁临江,奇峭挺拔,与壁下“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的碧绿江水“零距离”接吻,自然天成为“青山绿水”胜景。宋代诗人苏轼在《万山》诗中写道:“西行度连山,北出临汉水。汉水蹙成潭,旋转山之趾。……月炯转山曲,山上见洲尾。绿水带平沙,盘盘如抱珥。”襄阳籍田园诗人孟浩然曾坐于万山边的磐石上钓鱼,怡然自得地咏出了“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的千古名句。这在古城襄阳的诸山中仅此一峰,独具风韵。
其三,万山壁立江边,拔江而起,高耸兀立,悬崖磷峋。伫立崖边向北眺望,天宽地阔,大气磅薄。远看,大江浩荡东去,渔帆点点;近处,无垠沙洲如茵,绿意盎然;俯视壁下,绿波荡漾东流,江碧峰青。孟浩然登万山写有一首非常著名的《秋登万山寄张五》(张五,字子容,时隐居在岘山近旁的白鹤山)的诗:“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洒来,共醉重阳节。”盛唐时期孟浩然登万山,居高临下,为我们描摹了这样一幅清幽淡雅的水墨画,在文明发展到当代的今天,登临万山之颠,屹立绝壁江边,当属居高鸟瞰襄、樊二城美景,观赏汉江飘逸风姿的最佳位置,令城南诸山汗颜莫及。
其四,万山清秀飘逸,美如秀女。其主峰悠然引颈高耸如秀女之首,自主峰以下面向汉江,分别向东北和西北逶迤徐下至汉江边,形成一个大写的“人”字,活脱出一个坐姿秀女的两只手,戏玩江水;又如仰卧秀女,头枕柳子山,脚蹬汉江水,尽情享受这自然之美。且万山面积达1500余亩,森林茂密,植被丰厚,“美女说”自古有之。曾巩在《万山》诗中说:“万山临汉皋,峰岭颇秀发”。万山临近汉皋台(现安定医院以南台地),万山主峰的树林如少女的秀发一样舒展美丽。并说:“飘渺出烟云,清明动毛发。留连到归时,长见西林月。”万山飘渺氤氲如烟云一般,满山的树林,颇如少女的秀发,随风拂动,令人留连望返,及至归去时,已是月挂树梢的时分。
万山是上苍着意降临在汉江边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万山是大自然馈赠给襄阳人民的一件丰厚无比的厚礼,让在襄阳这块大地上繁衍生存的世世代代子民尽情享受这自然之美。
襄阳界山
万山是襄阳历史上行政区划的重要分界线,唐代李吉甫所撰《元和郡县志》记载:“万山……与南阳郡邓县分界处,古谚曰:‘襄阳无西’,言其界促近。”《山堂肆考》记载:“(万山)在襄阳府十里,与南阳郡邓县分界。”一是南郡与南阳郡的分界,二是原襄阳县与原邓县的分界。习凿齿《汉晋春秋》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亦可旁证。
神话名山
自然天成的名山秀水,自然是仙境。 自然仙境,自然是神的故乡,孕育出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万山因而是一座神话名山,最著名的有以下三则:
“神女弄珠”与“解佩授珠”
“神女弄珠”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而又最为迷人的浪漫情爱故事。据《南都赋》注引《韩诗内传》载:春秋时,多情的郑大夫“郑交甫将适楚,遵彼汉皋台下,乃遇二神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他不知二女是汉江女神,便上前挑逗说:“愿请子之佩。”二女含笑不语,解下佩珠相赠。郑交甫喜不自禁,以为得到了定情信物,接过宝珠,藏于怀中。行约数十步,回望二女,杳无踪迹,伸手探怀,已失佩珠,方悟遇到了汉水女神,不禁怅然。又据明万历《府志》载:“万山之西有曲隈,为解佩渚,乃郑交甫遇神女处。”
汉江二女神何许人也。其最早见诸于《诗经?汉广》诗中:“汉有游女,不可求思”一句,后被汉朝刘向收入《列仙传》。据《帝王世纪》载,周昭王伐楚,返济汉,楚人献胶胶之船,船之中流胶解而溺昭王,他的两位侍女延娟、延娱“夹拥王身,同溺于水”,化为神女。之所以为神,是因为二女无辜而死,深得荆楚人民的同情,“嗟二姬之殉死,三良之贞节,精诚一至,视殒若生”,及至“数十年间,人于汉江之上,犹见王与二女乘舟戏于水际”。对此二女,“汉江之人,立祀于江湄”,“暮春上已之日,禊集祀间“(见晋?王嘉《拾遗记》)。据载,延娟、延娱是东瓯(今浙江温州一带)人,“辩口丽辞,巧善歌笑,步尘上无迹,行日中无影”。其与周昭王溺汉水而亡的时间,据最新公布的《夏商周年表》,当在公元前977年,流传至今,已近3000年(2983年)了。
王莽追刘秀
王莽刘秀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尽人皆知,自古以来,民间传说此故事就发生在万山。
“刘关张”与“三义石”
在万山主峰巍然屹立着三块巨古,民间传说为“三义石”,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个结义兄弟的化身。
人文名山
万山文化底蕴丰厚,古迹众多,俯拾即是,令人景仰,在这里既可享受万山绚丽灿烂的文化积淀,又可领略万山诸多风景名胜各具风姿的自然景观。
王粲故居王粲井
万山传为建安文学名家中成就最高的“七子冠冕”王粲的住居地,其所用水井唐代犹存,称作“王粲井”。
对于这一处历史遗迹,历代官府都非常重视。唐代上元三年(676),山南东道节度使来瑱为了保存前贤胜迹,将王粲井上的石井栏搬移到襄阳刺史官署内保存,并嘱参谋舍人甄济撰写《魏侍中王粲石井栏记》。宋代,两位镇守襄阳的戎帅郭杲、李弈又将之珍重地藏于官舍,后者更是将之置于座位之旁。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任襄阳知府时看到《魏侍中王粲石井栏记》,非常欣喜,还特别欣赏书写者彭朝仪的书法,认为“其文得之为可喜,而朝议书尤善,皆可爱者也”。
万山因有王粲故居、王粲井而传名。王粲,字仲宣,祖籍山东,几乎与山东老乡诸葛亮同时来到襄阳,投靠时任荆州刺史的同乡刘表,未被重用,于是隐居万山达15年之久。后归曹操,拜为丞相掾,赐爵关内候。
解佩渚
“解佩渚”是郑交甫在万山以西向汉江二女神索要佩珠之处。按明万历《府志》“万山之西有曲隈,为解佩渚”的记述,结合《韩诗内传》所作的郑交甫行至汉皋台下“乃遇二女神”的记载,考据万山以西地形,汉皋台乃千山以东山脊台地,台地山势向东缓延下降至现贾洲6组农户住宅处,正好为山脚弯曲之地,亦为汉水故道弯曲处。
万山潭简介
万山潭是万山北麓江边的一处胜景。站在万山主峰向北看去,万山北麓分别向东北和西北蜿蜒徐下,至汉江边突出两堵绝壁,中间形成一个不足百米的“凹”字,凹口下即为深潭。如今汉江支流仍流经潭边,潭的轮廓依稀尚存。但遗憾的是深潭早已淤平,被填为便道,植上意扬。但古时这里却是潭水清澄,游人如织的地方。孟浩然曾坐在潭边的磐石上,一边悠闲地钓鱼,一边欣赏万山美景,并有感而发咏出了《万山潭》诗一首:“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杜预碑
这在《三国演义》最后一回第120回中,罗贯中以“荐杜预老将(指羊祜)献计策,降孙皓三分归一统”全章节记述了这一中国历史上壮怀激烈的历史史实。西晋时襄阳百姓曾在岘山建有一“杜预祠”,以示纪念。
老龙庙与老龙堤
据明朝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襄阳郡志》载:“老龙庙在城西北10里,创自前代,明洪武甲寅(公元1347年)重修。”还说“老龙堤在县西,临汉江西河套,西抵万山计十一里,上有老龙庙,故名。”从这一记载中关于老龙庙与老龙堤的位置关系看,老龙庙在“城西十里”,而老龙堤“西抵万山计十一里”,即龙头堤直抵万山东麓脚下,距襄阳有十一里,而老龙庙未在万山脚下,在距襄阳仅十里,亦即离万山东麓脚下有一里的位置。因此,老龙庙与万山顶上古老须弥寺,而幽兰寺,再保提寺不是一回事,它是专为护佑汉江大堤而“创自前代”的。明末清初倒塌。
柳子关简介
据附近老农说,在万山与柳子山之间,原有一个无名小山凸(现襄隆景观大道在岗梁制高点的位置,万山砖瓦厂用土挖平后,辟为公路),秦巴古道即是从此无名小山凸以南与柳子山之间穿过,是东进古城襄阳的关隘咽喉,故名柳子关。
文化名山
万山文化底蕴丰厚,古迹众多,俯拾即是,令人景仰,在这里既可享受万山绚丽灿烂的文化积淀,又可领略万山诸多风景名胜各具风姿的自然景观。
万山与穿天节
节日承载的是深厚的文化和民风民俗,它包两层含义,一是指纪念日,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二是指导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如中秋节、清明节等。而在古襄阳万山则曾产生过一个全民参与的盛大的纪念日,史料载这是郑交甫偶遇汉江女神并与之传情的纪念日。
解佩渚与弄珠亭
似此风景绝佳,神女流涟之渚,当属“万山第一名胜”,自然建有亭阁之类建筑。但什么时间所建,无考。然在北宋仁宗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时,这里曾建有“弄珠亭”是有据可查的。
万山有佛寺禅院
据《襄阳县志》载:万山“山顶有幽兰寺,原名须弥寺,今称保堤寺,因山为老龙堤首也”。认为万山寺坐落在这样的山水之中,当声名远扬。
万山潭
孟浩然垂钩处
孟浩然对此潭可以说衷情到如痴如迷的境界,每游万山必观此潭,每观此潭必咏名篇。在《西山寻辛谔》(西山即万山,辛谔为孟浩然同乡旧友)诗中曰:“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鱼。石潭窥洞彻,沙岸历纡余。”
杜预沉碑处
万山北麓汉水边有万山潭,又名沉碑潭,因西晋名将杜预而著名。
似此,杜预确为西晋开国元勋,功盖华夏,可歌可泣。为使自己功勋彰显后世,名传千古。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可行的办法。据《晋书?杜预传》载:“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二石为碑,记其功勋,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日‘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
柳子关
刘言史葬于柳子关
刘言史,洛州(今河北永平)邯郸人,是中唐著名诗人,与李贺同时。晚唐襄阳籍诗人皮日休称其诗“雕金篆玉,牢奇笼怪,百炼成字,千炼成句”,“有诗歌千首,其美丽恢赡,除可贺外,无人匹敌”。
鲁宗之立郗恢碑
据《水经注》载:“万山上有郗恢碑,鲁宗之所立”。又据魏平柱教授考证,此碑可能为郗恢功德碑,碑文尚待考证。
赵孟頫书阿刺罕墓碑
据《襄阳县志》陵墓篇载:“元湖广行中书省左丞阿刺罕墓在城西万山之原。墓失惟有神道碑。元明善撰文赵孟书。”同书《古迹》引《湖北金石存佚考》云:“魏国忠懿公神道碑,元明善撰,赵孟頫书。在襄阳。”另,严官撰《湖北金石诗》七十八首中亦有《元魏国忠懿阿拉罕碑》,诗后有按语,中有云“是碑在襄阳县,乾隆丙子,丁丑间,曾于西域(当为“城西”之误)民家得元。碑仆卧土中,篆额碎裂,文字殊缺尚少。知府陈锷修《俯志》时录其文于《志》中,兹奉檄访求,则北碑为村民所毁灭。”严客《金石诗》写于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孙星衍为《金石诗》作序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马基按语当亦在斯时,而言“此碑为村民所毁灭”应属记载有误。
英烈名山
万山不仅是自然名山,神话名山,文化名山,而且是英烈名山,自古以来就是古城襄阳以西屏障,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万山令胜利者自豪,让失败者沮丧。这自豪和沮丧都载入襄阳史册,积淀为灿烂的传统文化。
楚庄王在万山诛若敖氏
司马迁《史记》卷四十《楚世家》载:“九年,相若敖氏。人或谗之王,恐诛,反攻王,王击灭若敖氏之族。”
岑彭战秦丰守将张扬于万山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一《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下》载,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光武帝刘秀派征南将军岑彭进攻秦丰,“秦丰拒岑彭于邓。秋七月,彭击破之,进围丰于黎丘。”司马光在这里所指“邓”即指襄阳一带,在今樊城北有古邓国遗址,即现邓城。“黎丘”为古宜城属地,
宋元万山之战
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元军由蜀入江,意欲灭南宋。元世祖忽必烈接受降将刘整“先取襄阳,再夺天下”的建议,派都元帅阿术率兵五万,略地襄阳。查看地形后,阿术、刘整遵照忽必烈“勿攻城,但围之,以俟自降”的方略,决定对襄阳实行包围。而万山东距襄阳五公里,是攻打襄阳的战略要地。元军便“起万山,包百丈、楚山,尽鹿门”,筑堡围困之。宋军守将吕文焕慌了手脚,意欲从万山突围,于是,在万山之麓,宋元军队发生多次激烈战斗。
地理位置
参考资料
汉皋名山 襄阳万山.汉江网.2022-11-04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0 15:05
目录
概述
自然名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