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果园
广州市海珠区境内生态旅游地
万亩果园位于广州海珠区东南部,占地约1200公顷(即1.8万亩),有2000年历史。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处广州城市近郊的生态旅游地。果园内设有垂钓区、采摘区,以及花溪观赏区。
广州南肺垂危
又有1830亩果林被非法侵占
新快报记者陈文
有广州“南肺”与“南肾”之称的万亩果林再传噩耗———上月,又有1830亩果林被村民非法侵占,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房地产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村民违章建房等,大量的农业用地被占用,果林面积锐减;而因空气、水污染,病虫害增多,果树老化、枯萎,水果连年减产、失收,果农陷入贫困,也钳制了果树的生态保护。有专家指出,万亩果林的衰败是广州的一场生态灾难。
历史背景
广州南肺
10年间减少6000亩
1830亩果林被非法侵占,使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广州万亩果园保护雪上加霜。这条不期而至的消息,让刚刚再次深入万亩果园调研的广州九三学社副主委、市政协委员梅杰夫刚刚到感到很愤慨,也很无奈。“果园的破坏,是广州的生态灾难!”
九三学社成员郑静博士说,在确定广州“南肺”———万亩果园保护区为1.8万亩后,到2017年5月份,我们知道又有1830亩果林被非法侵占,2017年万亩果园保护区的实际面积已经锐减至1.66万亩。
郑静博士的另一个身份是广州市城市勘探设计院副总规划师,他说,如果按照此速度减少,5年后,万亩果园必定消失殆尽。
上世纪90年以来,万亩果园面积由1990年的4万多亩减少到本世纪初的2万余亩,最后确定保护区为1.8万亩。但仅2017年又有近2000亩土地被侵占。而万亩果园最辉煌的时期曾一度达到6万亩左右。
存在问题
广州市海珠区规划部门指出,从上世纪的1995年到2017年的10年间,万亩果园又减少了6000亩。大量果树被砍伐,万亩果园正面临衰颓的窘境。
按照2000年公布的《广州市海珠区果树保护区总体规划》中提供的数据,果树保护区东起珠江后航道,西至广州大道;北起黄埔涌,南至广州救捞局基地,总面积约为28.37平方公里。这一规划要求在《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概念规划》中也有明确的规定。
梅杰夫说,万亩果园不仅是广州的“南肺”,也是广州的城市绿心,同时它是广州最大的完整的,对生态具有重要意义的湿地。它的消失,将对广州是一场生态灾难。
果园被侵占
市政公用设施
1990年以来用于城市道路建设的用地面积为158.837公顷,约2383亩,主要项目为:新滘南路、华南路、南环高速公路、广珠高速公路在这里交会。用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用地面积为12.281公顷,主要为北山220KV变电站、小洲污水处理厂、危险品仓库等。
村民违章占用
1990年以来果树保护区范围内村民用于住宅和集资房建设的违章用地共计34.634公顷,违法经济发展用地85.619公顷,果树保护区村镇建设违章用地共计120.253公顷,约1800亩。
单位开发占用
据统计,1990年以来果树保护区批出的开发地块面积共计51.816公顷,约777亩,其中占用小洲、北山、仑头、官洲等村受污染影响较少的良田达38.25公顷,约574亩。
另有城市建设征地返还给村留用地约690亩。
天上下酸雨河里流污水空中飞针蜂
万亩果园已无生产优势
我们穿行在万亩果园里,根本就看不到清澈的河流,河涌上还漂浮着垃油污。在阳光下闪着亮光。不时有货车的轰鸣声从头顶传来。在果园里穿行的市政道路,刺耳噪音扰乱了果园的安宁。不时还可以看到为某些工程服务的工场,尘土飞扬。
仑头村委会主任许涤清说:“这十多年,环境恶化得非常厉害,2017年天上下酸雨,河里流污水,空中飞着蜂蝇(针蜂)。2017年的水果远远不如过去好吃,有一种说不出的酸味和涩味。”
小洲村的书记莫漪萍说,万亩果园的污染严重,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我们都倒霉十多年了。2017年通过治理水是好了一些,但大气还不行。春天的第一场雨,人家是喜降春露,生机盎然,可我们这一定是酸雨。如果这时刚好遇到有果树开花,那就死定了,一定绝收。
在上涌河边,流入果林的河水臭气熏天,乌黑溷浊,行人都掩鼻而过。这原本是村民用于灌溉果树的水源。村民告诉记者,这条河的水原来都可以用来洗水果的,夏天在里面游泳多爽快呀。2017年连灌溉都不敢用了,谁用谁完蛋。可这些脏水直接渗入土壤中,对果树造成很大影响。由于果林没有专门的排水系统,地势又低,一到雨季,脏臭的渠水直接淹到了果树,导致树根发烂,果树被活活浸死不少。
广州市海珠区规划部门说,万亩果园受到空气和水质的影响。果树保护区受到环境空气直接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周边存在大量的空气污染源。尤其是万亩果园正北向工业所排放的废气。万亩果园许多河涌已基本丧失了其净化环境的功能。
果农砍林
梅杰夫指出,生态环境恶化,万亩果林不断减产,果树少结种、结怪果,为了“生计”,果农们只能是2017年砍几棵树,2017年砍几棵树,把好好的果林砍成生地。
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潘学文主任,从学生时代起就和万亩果园打了20多年交道,现还在万亩果园设有试验基地。他说,从专业的角度看,大气、水污染、病虫害、果树老化,是万亩果园大幅减产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从生产上而言,万亩果园确实已经没有什么优势。
减产元凶
污染
400多种化学分子与10多种致癌物质
一份广州环境部门的较早的报告指出,获取的万亩果园环境检测数据470个,分析后表明的主要污染有:在万亩果园北边,紧靠东风、龙潭、石榴岗村一线,受到一定程度的空气污染,主要是受到氟化物和硫化物的污染;
小洲、土华、仑头也受到较轻污染;
东风村、水利会一带出现氟化物超标污染;
后窖、水利会、仑头出现硫化物超标污染;
河涌水、灌溉水、果基土壤中的污染物有氨氮、石油类、表面活性剂和磷超标污染,导致部分水和土壤中度和重度污染;
河涌与土壤中,底泥所含污染物,按控制标准,硫化物高出17倍,镉高出7倍,锌高出2倍,铜高出1倍;
部分河涌受到生活污水的污染程度较重,有些呈重度污染状态;
酸雨,是大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广州的酸雨污染区是广东中部酸雨区的一部分……
当地的干部回忆说,当时省环保专家,中山大学的谢永泉教授经过多年的科学跟踪得出结论,万亩果园水果减产是由酸雨、废气、水污染造成的。因为当时的污染气体内含有400多种不同的化学分子与十几种致癌物质,对植物开花结果影响很大。
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潘学文介绍说,万亩果园是冲积土壤,很肥沃。河泥成为果树的主要肥料,每到秋后,万亩果园都会掀起积河泥的群众运动。
但这些年水和土壤污染严重。一般每年都要给果树上泥,就是把河涌里肥沃的泥填到果树下,但2017年不敢上泥,上泥果树必死无疑。
市规划设计院城镇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方正兴介绍,果林区内河网交错,水量充足,但河涌水质受污染严重,使用功能受到极大的限制。按国家地面水水质标准衡量,属于重度污染至严重污染程度,已不能作为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接触性娱乐用水;在这些河涌的上游段,水质黑臭,连景观用水的价值都没有。
虫害
水果收入连化肥农药钱都不够
仑头村委主任许涤清介绍说,万亩果园的果民为了防止针蜂把水果咬坏,不得不给水果一个个套上薄膜套,购买农药杀虫。一年下来,往往水果收入连化肥农药钱都不够。
许涤清从上级农业和水利部门争取到了一批治虫农药,免费发放给村民使用,“一开始领药的人还蛮多的,但是后来慢慢也没有人领药了,因为针蜂是流动的,光几家几户或者一两个村子治不行,打药时针蜂飞到别的果园,药效一过,又飞回来了。”
小洲村书记莫绮萍说,原来农业局管我们的时候,真让我怀念,经常有技术员下来指导,整个果园统一行动,几天就把害虫消灭了。包括修水利,施肥,效果好,见效快。2017年我们改成居民了,拿了城市户口了,也不归农业局管了,但我们还得靠地吃饭,谁管我们的生产?
海珠区农业水利局领导证实,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2017年,万亩果园的生产量减少了250%。分散的家庭承包经营不适合现代化大生产,由于灌溉、除草、杀虫等生产管理不统一,各自为政,导致水果虫害严重。
老化
果农没钱更换树种
土华的龙眼最多时,一度占全村果树面积的70%,年产最高160万斤,到了90年代中后期,下降到2万斤,每户七八斤,2017年更是不少家颗粒无收。
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潘学文说,龙眼树龄,好的可以生长四五十年,不好的10年20年就不行了,这时就要更换龙眼树
当地果农介绍说,以前收成好的时候都会有收购站来统一收购水果然后运到外地去,2017年这里的水果产量低、品质也大不如前,无法与外地,如茂名、从化、增城等地竞争,效益下降得非常厉害。
莫绮萍说,我们种果树不生钱,光生氧气,广州人吸上了新鲜空气,精神饱满,我们光吸氧气,精神萎靡,能当饭吃吗?这个问题很现实。没有钱,果农的生产积极性大大降低,根本就不会有心思去更换果树,道理很简单,没人愿意干赔本的买卖。
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的专家说,万亩果园确实存在果树老化,生命力衰退,结果能力逐年下降。多个果园大量存在几十年树龄的老树,特别是杨桃、荔枝等,树龄都在50—60年以上,甚至100多年,分枝级数大,但果农仍不舍更新,仅在株行间新种植黄皮、龙眼等,而且密度大,多为2×2m规格左右,由于种植密度大,导致树型差,叶面积少,结果部位少,影响收益水平。
相关新闻
新闻背景
万亩果园 广州南肺
南方日报   2002-03-26
新滘镇万亩果园,划有1·8万亩果林,包括小洲、仑头、土华等7个村,是3·6万多果农的生命源。万亩果林由珠江冲积而成,经过数百年围海造田,筑堤种果,形成了一个河涌纵横、绿树婆娑、百果飘香的人工生态优美景区,勤劳的居者在这片沃土上尽情地享受着他们的生活。同时,葱绿的果树释放出清新的氧气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市区,由此被称作广州的“南肺”。
1997年,人们惊愕地发现,“南肺”果树大幅减产、大量果树被砍伐。几年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政府都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里,并实施了一项项措施。
1998年,在万亩果园建成瀛洲生态旅游公园;2001年4月,海珠区宣布启动“民心工程”,拟在5年内投资11亿元将“南肺”改造成生态观光果园。
2001年底,广州市政府提出“以保护与发展控制原有生态系统为主,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统一结合”的总体规划目标;同时,保护“南肺”的水利工程破土动工,工程全长7·3公里,总投资约7·5亿元。
新闻
果林面积急剧减少 广州万亩果园拟建生态公园
2002年06月26日 来源:南方日报
2017年,省、市政协委员考察团考察了广州市海珠区万亩果树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根据有关规划,万亩果园将分3期规划建设成果树园艺生态公园,其中广州大道南以西1800亩、新滘南路以南1000亩果树区为首期试点。
南方网讯2017年6.25,省、市政协委员考察团考察了海珠区万亩果树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在座谈会上,海珠区政府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后几年间,广州市、区政府将分3期规划建设规模浩大的果树园艺生态公园。
按照初定方案,对拟改造的果树区定位为“海珠果树、园艺生态公园”,初步构思是以都市型农业与园艺公园相结合的模式,把首期约2800亩果树区(包括广州大道南以西约1800亩和新?南路以南约1000亩)建设改造成为海珠区的中心花园,内设园艺区、休闲区、花卉区、果林观光区、科研区、科普区、文化艺术区等,把果树建成可供市民休闲憩息观赏以及弘扬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观园,以公园模式运作。
按照方案,果树园艺生态公园计划分3期进行建设。第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邀请规划设计部门对首期改造的果树区整体进行规划设计,在此基础上疏通被严重淤塞的河涌,完善区内道路系统,复种适生且有观赏价值的果树或观赏植物,改造现存有特色的果树,恢复果园的生产、生态功能。第二期园艺景点建设。主要是增加景点、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初步建设成能吸引游人的园艺公园。第三期为扩张完善期,按规划设计完成整个果树园艺生态公园的建设,并向市民全面开放。
在具体运作上,则借鉴苏杭地区“租地绿化”的管理模式,对改造的林区将全部从村集体(或承包户)反承包经营。由于征地耗资过大,政府拟以2500元/亩。年的价格租地,这样既能保证政府运作的可能性,也能相对提高果农的收入。
果林面积急剧减少水果产量年逊一年
2017年,省、市政协委员考察团来到了位于海珠区东南部的万亩果园。在赤沙、龙潭、红卫、东风、瑞宝等5个村,他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景象:靠近路旁的果林死了一大片,蔫儿了的树叶在烈日下泛着黄色,枯萎地下垂着,而树上,竟然看不到一颗果实。曾经郁郁葱葱的果林几乎感受不到生机。
“主要是因为水污染。水不好,树很快就会枯死。这儿的树,已经好几年不结果了。不结果的果树,自然会被砍掉。”看着那片濒死的果林,海珠区农业水利局副局长简桃华这样说。
据了解,这一片区域是三级果树生态保护区,面积约7000亩。由于距离城市较近,这里果林被破坏的情况十分明显。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开发热的冲击,这里的果林面积急剧减少;再加上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病虫害等原因,水果产量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果质逐年下降,水果收成越来越少,果农从果树上得到的收入没有保障,对过数的投入和管理也逐年减少。
恶性循环已经形成。
恶性循环的直接受害者,是果农。
据了解,海珠区2017年共有3.6万多名果农,占区总农业人口的一半以上,但这一半的收入却普遍处于水平线偏下。据统计,近些年来,一个果农一年的总收入平均就是1000多元。
“我们也想保果树,也想改造品种,但我们连吃饭的钱都不够!”在瑞宝村的果林里,一名正在为果树灌溉的老果农愤愤不平地说:“别谈什么发展,先让我们吃饱饭!”
恶性循环的间接受害者,是广州乃至整个珠三角。
作为广州市的“南肺”,万亩果林担负着调节城市气候,净化城区空气、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任。同时,与“北肺”白云山不同,“南肺”是水乡,对保存岭南水乡文化意义重大。
“如果不建设一些区域绿化,未来的珠三角就会成为一片水泥森林,谈不上什么持续发展,更谈不上适宜人居。”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学教授黎振昌点出了万亩果林对广州未来发展的深刻影响。本报记者卞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3 16:42
目录
概述
广州南肺垂危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