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义》是明末清初文学家
褚人获创作的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共二十卷,一百回。关于《隋唐演义》的成书时间,鲁迅认为它成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现存最早刻印刊行版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四雪草堂刊本。
内容简介
杨坚得天下,为隋文帝,独孤氏为皇后,立长子
杨勇为太子,次子
杨广为
晋王,三子
杨俊为
秦王,四子
杨秀为
蜀王,五子
杨谅为
汉王。其时文臣有
李德林、
高颎,武臣有
杨素、
李渊、
贺若弼、
韩擒虎,君臣合力,励精图治。而陈主偏安江南,溺于酒色,不理朝政。杨广请领兵伐之。杨广因有异志,故有此奏。广俘陈后主,闻其爱妃
张丽华美,欲取之。李渊进言,张被高颎杀,杨广怀恨。南北统一,杨广阴结杨素、宫人内竖,内外进谗,隋帝宣诏废杨勇,立广为太子。独孤后薨,隋主忽日梦洪水成灾,又见城上有树结果,疑心杀
李浑之子洪。
李靖闻此事,激起图王之志。后得龙宫赠书,兵法愈精。杨广谋取东宫后,又潜治蜀王秀,李渊谏,广令
张衡传布谣言:“桃李子有天下”。隋主果然又斩李浑全家,复疑李密,一时李姓纷纷辞官。李渊被旨令为太原通判,广又领人扮强人欲于途中杀李渊。
历城将门之后
秦琼做了都头,和兄弟
樊虎一同押解犯人至潞州泽州,恰巧遇见李渊一行人被杀手围攻。秦琼一人一马打退杀手,之后又不留名不求酬谢离去。李渊上前求名,误以为对方叫琼五,并误射死路过的二贤庄
单道。后李渊借居永福寺,得子
李世民,又招婿
柴嗣昌。
秦琼至潞州,不料银两忘在了樊虎那边,不得已卖马当锏,贫病交加,遇至友王伯当,结识英雄
单雄信、李密,得道士
魏徵救治。后因于皂角林误伤人命,发配幽州。解途中识
张公瑾、
白显道、
尉迟南、
尉迟北兄弟。而幽州总管
罗艺,乃琼之姑父,琼得与姑母、表弟
罗成相聚。后因罗艺荐,于山东大行台
来护儿总管处任旗牌官。秦琼公差至
少华山,因王伯当结识强人
齐国远、
李如珪,同往长安观灯,于永福寺遇执修报恩祠的柴嗣昌,相约赴越公府,见
李靖夫妇及
虬髯客。后与
柴嗣昌、
王伯当观灯,打死强抢民女
王婉儿的
宇文惠及公子,而同离长安。
隋文帝患疾,杨广入宫问疾,调戏
宣华夫人,文帝知晓。广惧,杀父自立为帝。当日蒸淫陈妃。未几杨素死,炀帝更无顾忌,广选美女,广集奇珍,造显仁宫,各地出银三千两赴洛阳协济。兖州东阿县武南庄的员外兼响马
尤俊达结识
程咬金,二人于长叶林劫了青州送上京的三千两,押官
卢方身亡,薛亮听错名字,逃回青州,报是靖山大王陈达、牛金,青州刺史撂担子,齐州刺史遣樊虎捉拿不得,樊虎举荐秦琼,故从来护儿门下调回秦琼。时值琼母六十寿辰,单雄信邀各路英雄为之贺寿,程咬金、尤俊达亦至,咬金酒后供盗状,琼当面焚捕批,李密与来护儿有旧,出策求批文调走秦琼,因赃物追不回,州官赔偿,怕不放人,嗣昌以岳丈(李渊)报恩银赔了三千两,遂了此公案。
隋炀帝于内宫奢侈淫乐,又令开广陵河,作广陵游,而天下已汹汹然:
翟让聚义瓦岗,
朱灿占城父,
高开道据北平,
窦建德占高鸡泊,
杨玄感起关中。秦琼被调至开运河的
麻叔谋麾下,因不愿同流合污辞去,后来护儿奉旨征高丽,请秦琼做前部先锋。
炀帝起用老臣
杨义臣,败窦建德,灭
张金称,然遭忌而休,窦建德又趁机而起。杨玄感战败,李密被擒,王伯当救之。后定雪儿为妻,投了瓦岗寨。秦琼在前线,累建奇功,救
宇文述,然述因其杀子之仇,欲害秦琼,不料战场上中高丽计兵败,隋军撤退。
事后宇文化及再陷害秦琼,逼得秦琼与
罗士信、
程咬金、
尤俊达等投了
瓦岗寨。至此,瓦岗声势大震,
瓦岗军破金堤关,直抵
荥阳,
张须陀带兵征剿,李密设计破之,张须陀战亡。李密声威大震,遂杀翟让自立,齐国远、李如珪等与
杜如晦投奔柴嗣昌。
李渊于长安立代王侑为天子。后
杨侑传位李渊于太原,国号唐,李渊立建成为太子,世民为秦王,拥兵入关,占了长安。而杨广尚在扬州观赏琼花,荒淫无度,被部属
宇文化及所逼自缢。窦建德率军攻李密,闻
宇文化及弑君自尊,遂联合杨义臣,欲讨化及。为除后患,先征罗艺,因
窦建德之女
窦线娘与罗艺之子罗成,战地私订终身而罢战。后李世民派李靖率军与窦建德、
杨义臣十万大军共讨宇文化及。杀化及后义臣辞官。秦王征王世充,睢水大破王世充,欢喜去北邙山打猎,却追逐白鹿到李密地盘金墉城,被李密部
程咬金、秦叔宝所获,监之,狱官徐义扶之女惠英,梦黄龙缠身,告其父,义扶知是真命主。秦琼、魏徵、徐世绩等见秦王英明,乘李密出外,入狱探望接纳。惠英设计私释秦王,后嫁秦王,为
徐惠妃。秦王接秦母、张氏、秦怀玉入唐以报恩,程母随秦母也入唐。李密讨
王世充,大败,密等奔唐,秦琼、
徐世勣在外未从,程咬金因母已入唐,乃投李世民。世民知其忠直,隆礼赦过。
李密被秦王羞辱,与王伯当背唐,为唐兵所杀。秦琼后亦归唐,惟
单雄信有杀兄之仇(单道)而投王世充。秦王得李密之众,实力大增。武德七年,天下统一。
李渊年高,身体不爽,英、齐二王,惧秦王权重,托张、尹二妃行间,遂生
玄武门之变,二王被诛,秦王即位东宫,改元贞观。太宗登极,天下平定,贞观九年尽放宫女。一日,太宗有病,魏徵致书崔判官,太宗魂至冥府,判官改其生死簿,又增寿一纪,回阳身体健旺。后选武媚娘为才人,甚宠。后太子
李承乾杀魏王谋反,被废为庶人,立晋王为太子。太宗有疾,晋王入侍,通武才人。外传女主武代有天下,遂出武才人为尼,武才人归家与侄武三思通,于感业寺又通冯小宝。贞观二十三年,太宗崩,太子即位,号高宗,迎武才人归,立为后。政皆由武后出。高宗崩,中宗立,立韦氏为后。天后日与三思、小宝等淫乐。中宗谏,天后怒,废中宗,立豫王,为睿宗。政权天后独揽,睿宗不得闻,后改国号为周。又宠
张易之、
张昌宗兄弟。
一日,太后与
武三思闲游 ,周围一片凋零景象,甚是扫兴,遂移檄花神,由硕贞作法,令万花开放。唯槿树不开,逐野外作篱障。朝臣皆谄佞,独狄仁杰谏太后自省。周兴、
来俊臣等欲陷害
狄仁杰、
安金藏等,太后素知仁杰忠正,不允;
安金藏则剖腹鸣屈。
徐敬业举义旗,
骆宾王为讨武曌檄,太后惧庐陵王响应,令三思探之,三思乘机与韦后通。张柬之等与中宗谋,杀张昌宗兄弟及诸武,唯三思于中宗宫中得免。中宗复位,置武太后于上阳官。太后崩,三思与韦后谋,杀
张柬之等。自此,
韦后独揽大权,中宗受节制。韦后秽乱宫廷,欲废太子。太子杀武三思,后死于乱军。韦后鸩中宗,立温王,临朝听政。后
李隆基诛韦后,相王正位,改号景云,李隆基立为太子。又天象垂警,睿宗传位太子,为玄宗。
玄宗即位日久,怠于政事,宠妃废后,赐太子、鄂王、光王同日死。后夺寿王妃杨玉环,专宠,一时杨家皆得高爵。玄宗宠信奸佞
李林甫、
杨国忠,朝野皆喑。
平卢节度使安禄山,伪装忠心。贵妃收其为儿,作洗儿戏,后与之通。然安禄山野心勃勃,于天宝间与
史思明作乱,逼得玄宗传位太子,自驾西蜀。后
肃宗平乱,收复京都。上皇归,居兴庆官,日夜思念杨贵妃,有鸿都道士能致亡灵来会,遂神游觅芳魂。贵妃言七月七日长生殿事,以钗钿托道士带归,道人复奏,上皇厚赠道士。未几,上皇与肃宗相继而崩,代宗立,后又传十三帝。
作品目录
参考资料来源:
创作背景
隋唐两代的故事,在宋元期间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但作为长篇讲史小说却始于明代。到了清初,长篇历史演义大量涌现,所涉及的内容上自远古,下至明朝,几乎构成了一个完整、细密的历史系列。《隋唐演义》就是该历史系列的一个环节,在它问世之前,罗贯中曾经编纂了《
隋唐志传》。到了明朝中期,林瀚作了改订,称为《隋唐两朝志传》,褚人获以此书为主,又参考了明刊本《
大唐秦王词话》《
隋史遗文》《
隋炀帝艳史》以及唐宋传奇、戏曲、民间传说等材料,如《
海山记》《
迷楼记》《
开河记》《
开元天宝遗事》《
太真外传》等。作者广采博收,精心编撰,将众多的人物、繁杂的事件、悠长的历史熔于一炉,形成了这部有机的艺术整体《隋唐演义》。
人物介绍
作品鉴赏
思想主题
历史兴亡
由于题材来源的复杂性,《隋唐演义》体现的历史观也比较复杂,褚人获在总结隋唐两代兴亡教训时继承了传统史学的道德理性精神。第三回开篇有这样一段议论:“从来国家吉凶祸福,虽系天命,多因人事。既有定数,必有预兆。于此若能恐惧修省,便可转灾为祥。所谓妖由人兴,亦由人灭。若但心怀猜忌,欲遏乱萌,好行诛杀,因而奸佞乘机,设谋害人,此非但不足以弭灾,且适足以酿祸。”这可以说是作者的历史观的总体表述。他一方面承认“天命”的存在,但同时也肯定了“人事”的重要性,而且认为“国家吉凶祸福,虽系天命,多因人事”。第二十九回,作者有意增加了一段袁紫烟观天象的情节,
袁紫烟在回答隋炀帝所问的帝星摇动问题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此乃天意,恐非人力能除。惟愿陛下慎修明德,或者其祸自消。”她认为君主修德就可以挽回“天心”,但遗憾的是,“任你天心显示,草木预兆”,
隋炀帝本人却“只做不见不闻”,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第八十八回,作者这样写道:“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所赖为君者,能觉察于先,急为翦除,庶不致滋蔓难图。更须朝中大臣,实心为国,烛奸去恶,防奸于未然,弭患于将来,方保无虞。若天子既误认奸恶为忠良,乱贼在肘腋之间而不知,始则养痈,继则纵虎。朝中大臣,又询私背公,其初则朋比作奸,其后复又彼此猜忌。那乱贼尚未至于作乱,却以私怨,先说他必作乱,反弄出许多方法,去激起变端,以实己之言,以快己之意。但能致乱,不能定乱,徒为大言,欺君误国,以致玩敌轻进之人,不审事势,遽议用兵。于是旧兵不足,思得新兵,召募之事,纷纷而起,岂不可叹可恨!”这比较清楚地揭示了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归根结底,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唐玄宗自己的怠政和用人不察,过分沉迷于个人的情感,于是“驰了朝纲”,对
杨国忠、
安禄山的种种不轨行为坐视不管,最终重蹈隋炀帝之覆辙。
国家的兴亡,“虽系天命,多因人事”,冥冥中虽然有一个定数存在,但只要统治者“能恐惧修省,便可转灾为祥”,这可以说是作者历史观的核心内容。总的来说,作者从理性的角度思考国家兴亡时是肯定“人事”的,尤其在对隋炀帝、唐玄宗的具体分析方面带有较浓的理性成份。但传统的道德理性观念无法解决一切问题,因此在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时作者又不得不搬出非理性的“天命”、“天数”。如
窦建德是作为一个正面英雄形象来塑造,在小说中作者突出了他的品德,也强化了他得民心的一面。窦建德兵败被擒,他治下的百姓哀痛不已,他们说:“夏王治国,节用爱人,保护赤子,时沐恩泽。今彼一旦失国,我侪小民,如丧考妣。”就连郑国的百姓也为他感到惋惜:“那个夏王,闻他在乐寿极爱惜百姓,为人清正,比我们的郑王好十万倍。那皇后更加贤明,勤劳治国。今不意为了郑王,把一个江山弄失了,岂不可惜。”这样一个英雄为什么会落得这样一个悲剧下场?作者无法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就只好将一切都归于神秘的“命”和“数”。第五十八回,作者借徐懋功之口作了这样的解释:“窦建德外有良臣,内有贤助,齐家治国,颇称善全。无奈天命攸归,一朝擒灭,命也数也,人何尤焉!”
作者在谈到隋时多强调“人事”,但一关涉到唐就会奢谈“天命”。如在小说中曾一再预示李氏当兴,第二回隋文帝的洪水淹城之梦早就为全书奠定了基调;“真命天子”李世民则处处受到“天”的垂爱,每到危难之时就会有神灵出来救护,而其他英雄无论如何贤能,在这个“真命天子”面前则注定要以失败告终。然而即使李世民也不能违背“天命”。在他晚年,天象预示有“女主昌”,而民间也流传“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秘记”,为此李世民杀掉了小名叫“五娘”的功臣
李君羡,但他所作的一切都无济于事。武氏“代有天下”,这是“天之所命”,因此人力无法改变这一现实。尤其是李世民明知“才人姓武有碍”,但却因私情不忍与之分手,这就是人的弱点,在“天命”面前人显得是如此的渺小、无助。武氏篡位是天命,而玄宗因痴迷杨妃而失国更是前世注定之事,这一切都是人力所无法改变的。由此可见,《隋唐演义》的历史观是比较矛盾的,它摇摆于“天命”与“人事”之间,但总体来看又是向天命观倾斜。
封建伦理
《隋唐演义》塑造了一些维护封建伦理关系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有时作者还对伦理关系表达自己的看法,宣扬对封建伦理的遵守。
褚人获在小说中主要塑造了以
秦琼为核心的一班忠臣义士典范。第四回,秦琼父亲北齐领军大将
秦彝为君死节,作者赞誉“苦战阵云昏,轻生报国恩”,秦琼祖父北齐武卫大将军秦旭亦为君尽忠,作者亦称“血战将军志不灰”。秦琼幼时,即因听母教诲,得到“赛专诸”的称号,后齐郡欲得秦琼为捕盗都头,在母命下,秦琼才同意。第九回,秦琼滞留潞州日久,其几个通家好友不时“馈送些甘供之费,又兼省问秦老伯母”。 第十一回,单雄信叮咛秦琼求荣不在朱门,悄送秦琼数百金。第十二回,秦琼因皂角林事被捕,单雄信多方营救,后秦琼被罚充军幽州,单雄信又附信彼处朋友
张公瑾代为周全。第十五回,秦琼自幽州返回,秦琼母命秦琼拜妻子:“你不要拜我,拜你的媳妇。你三载在外,若不是媳妇孩儿能尽孝道,我死也久矣,也不得与你相会了。”秦琼拜谢时,张氏说“侍姑乃妇道之当然,何劳丈夫拜谢?”夫妻对拜四拜。第二十二回,秦琼把母亲寿辰的时间曾告诉王伯当,邀伯当到时相聚,伯当不仅自己去拜寿,还邀上单雄信,单雄信又发下令牌,通知同路朋友。第三十七回,因闻徐懋功述说罗士信为一英豪,尽管
罗士信年龄小秦琼很多,秦琼却与罗士信结为兄弟,罗士信对秦琼母亦称母亲,对秦琼妻张氏称嫂嫂,张氏待之也如亲叔一般。后在四十四回中,因宇文述诬陷秦琼为
杨玄感逆党,秦琼母妻亦要被拘提,差官来到秦琼鹰扬府,罗士信道“下官与秦都尉,是异姓兄弟,他临行把母妻托与我,我岂有令他出来受人凌辱之礼?”直至自己也被计入陷车,后打破枷锁,救出秦琼母妻,又去报仇。第三十九回,窦建德反后势益大涨,准备邀请单雄信同事,作者赞他们之间的兄弟之情“莫教骨肉成吴越,犹念天涯好弟兄”。在第四十三回中,众位英雄到了瓦岗之后,为图大业,以信义定了次序。
除此外,作者又独树一帜的塑造了几个遵守伦理的女性形象。第一回,忠于陈主的凉郡夫人冼氏,在陈为隋破后,起兵保全四境,后得陈主诏书,谕以国亡,使之归隋,
冼夫人北面拜谢后归隋。第四十九回,
窦线娘与罗成战场相见,互生情愫,在马上私定了姻缘,但却还要杨义臣的媒妁之言,以获得窦建德同意,后尽管圣旨欲为两人赐婚,窦线娘还是在父亲同意的前提下才来到宫廷。第五十六回中,
花木兰因父年迈,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第六十回,因可汗求婚,木兰不敢有违,遂自刎,自刎前交待其妹代其为窦线娘传递书信,
花又兰果然遵守木兰言语,最后与窦线娘同嫁罗成。
虽然作者在小说中表现了对封建伦理的遵从和宣扬,但是《隋唐演义》中还有很多违背封建伦理的内容,而这些封建伦理的违背者主要是帝王将相,这些人在遵守伦理规范尤其是家庭伦理规范方面,没有起到万民表率的作用。在第一回中,“南朝刘裕,篡晋称宋,萧道成篡宋称齐,萧衍篡齐称梁,
陈霸先篡梁称陈。”一个“篡”字打开了帝王将相不守封建伦常的序幕。小说中,杨坚尽管也是篡周得权,但因为隋成了一统局面,作者用了宿命论的观点来弱化其篡权的事实,“生坚时,母亲吕氏,梦苍龙据腹而生,生得目如曙星,手有奇文,俨成王字”,后有一天“头出双角,满身隐起鳞甲,宛如龙形”。杨坚之子杨广,面对独孤后的溺爱以及他出生时的异兆,也有了不甘人下之心:“我与太子一样弟兄,他却是个皇帝,我却是个臣子……除非设一计策,谋夺了东宫,方遂我一生快乐”,于是阳为孝谨,阴布腹心,又谋统兵权,结交外臣,招纳奇谋密计之士,以为羽翼,作者对杨广的作法这样做了评论:“直教豆向釜中泣,宁论豆箕一体生”。第二回中,杨广在字文述的帮助下,获得独孤后的怜爱,联合了杨素,夺得太子之位。但杨广至此还不算,又恐隋主第三子蜀王秀为患,密嘱
杨素寻杨秀过端谮之。在第十九回中,杨坚病重,杨广看到父妃
宣华夫人举止风流,态度娴雅,把平时妆饰的一段不好奢侈、不近女色的光景全都抛去,欲淫父妃,在杨坚知道杨广所作所为后,欲废杨广。杨广召集自己的一班佞臣,弑父夺位,并在新丧之时,与父妃宣华夫人,肆意交欢——一个典型的人面兽心、衣冠禽兽形象。在杨广面前无所谓伦理,无所谓纲常,所有的仅仅是自己的欲望。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杨广肆意妄为。
不仅仅隋炀帝杨广荒淫无道,李唐的子孙在此方面也不逊于他。六十四回,李渊之子李建成、
李元吉趁李渊身体不爽、宫中静养之际,与父妃张、尹二妃饮酒作乐,一个活脱脱的杨广在世,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万恶果然淫是首,从教手足自相残。”他们在发现李世民以宫门挂带的方式给予警告时,首先想到的不是愧疚、自责,而是诬陷李世民以自脱,后李元吉借与尉迟敬德比武之机,试图槊杀世民。六十六回中,作者对李建成、李元吉嫉妒李世民功高的做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人生最难事以家为国,父子群雄振起一时,使谋定计,张兵挺刃,传呼斩斫,不知废了多少谋画,担了无数惊惶,命中该是他任受,随你四方振动,诸丑跳梁,不久终归于殄灭。至于内廷诸事,谅无他变,断不去运筹处理,可知这节事,总是命缘天巧,气数使然。”但这也仅仅是作者的看法,并不能影响早几百年的李建成、李元吉行为。二人为除掉李世民,私自结纳妃嫔以通消息,值
平阳公主会葬,宗戚大臣护送的时机,又欲鸩杀李世民,恰巧为飞鸣而过的乳燕遗秽而救,此计又不成,二人一方面阻止父亲李渊遣李世民于洛阳建行台,又极力收买、分散李世民身边文臣武将,以图孤立李世民,并招引亡命之徒。秦王面对“骨肉相残,古今大恶”,诚知祸已临近,但“意欲俟其先发,然后以义讨之,庶罪不在我”,也早就有了骨肉相残的想法,只不过为了寻求道义上的支持。兄弟间如此残忍,帝王将相一直鼓吹的伦理道德只是为了让百姓遵守,于己则大可不必。最终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与其部将杀死李建成、李元吉。
李世民的后代也继承了其父违反伦理的基因,其子魏王李泰,恃己“有才能,有宠于帝,潜有夺位之意”,于是折节下士,密结朋党。太子承乾知觉后,为维护己位,在
侯君集蛊惑下,准备谋反,结果被唐太宗废为庶人。在七十回中,“仁孝”的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值唐太宗因色欲太深害病入侍之际,见到父妃武才人,惊讶于
武媚娘美色,意欲私之,因未得其便,但两人已眉目送情,后得武氏为李治盛水之际,二人交通感情,李治为表情意,并送九龙羊脂玉钩于她。面对李治无君无父之行,作者在七十一回中说:“情痴婪欲,对景改形,原是极易为的事;若论储君,毕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幼师傅涵养起来,自然悉尊法则。不意邪痴之念一举,那点奸淫,如痴如醉,专在五伦中丧心病狂做将起来;反与民间愚鲁,火树银台,桑间濮上,尤为更甚。”唐高宗李治即位不久,即吩咐武媚娘束发,纳入宫中,封为昭仪,为固宠夺位,武氏杀己女,诬皇后所为,最终皇后废,武氏被立为后。自此,武氏日夜荒淫,僭乱朝政,与高宗同殿问事,不守妇道为甚。唐高宗因色患病,武氏日盼其早早归天,不仅继续与高宗淫乱,并且阻止御医诊治。对武氏的荒淫行为,作者说:“谚云饱暖思淫欲,是说寻常妇人;若是帝后,为天下母仪,自然端庄沉静,无有邪淫的。”高宗亡故后,武氏更加淫乱,这招致儿子中宗李显的谏奏,她恼羞成怒,废中宗为庐陵王。不仅武氏,唐中宗妻韦后也不是忠贞烈妇,她不仅玩弄中宗,又通武三思,且又谋废太子,以致太子
李重俊先发制人,起兵杀
武三思,但最终自身亦死于乱军中。在此乱中,安乐公主驸马武崇训被诛,唐中宗命
武延秀为驸马,延秀为崇训弟,作者论及此不论行为道:“以嫂妻叔,伦常扫地矣!”韦后在私情暴露后,为使自己可以千秋万岁,鸩杀了中宗。对于宫闱间不守伦理,作者叹道:“从来宫闱之乱,多见于春秋时,然要皆未有如唐朝武韦之甚者。有了一个武后,却又有韦后继之。”李唐皇室的违反伦理行为到此还没有结束,
唐睿宗即位后,太平公主畏忌太子英明,谋废太子李隆基,等到睿宗禅位于玄宗李隆基,太平公主又欲暗进毒,以谋弑杀李隆基,结果为李隆基抢占先机,太平公主被赐死,睿宗听到此消息,叹息还宫。唐玄宗即位伊始,励精图治,后好女色,为得倾国之色,博一生之大乐,强夺儿子寿王妃杨玉环,封为贵妃,杨妃亦是“风流水性,她也不以貌取人,只是爱少年,喜壮士”,与安禄山勾搭成奸,玄宗又与杨妃姊妹
虢国夫人相狎。唐肃宗妃张后也甚不贤,离间唐玄宗与唐肃宗的父子感情。
帝王将相这些违反封建伦理的行为,不管是隋朝还是唐代,不管是亡国之君还是中兴之主,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宫廷嫔妃,他们都在权与色的争夺中置封建伦理于不顾。此时什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什么以孝治天下、万民楷模,一切皆是虚伪的面纱,一切都是用于民而己除外的愚民工具。作者在宣扬封建伦理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揭开了这层面纱,这种对封建伦理的矛盾表现,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帝王将相内部弱肉强食、互相残杀的血腥画面,同时充分展现了褚人获对待封建伦理的困惑心态。
思想局限
从今人的眼光来看,《隋唐演义》思想上的局限有两点:首先,它不仅以大量篇幅直接进行封建伦理道德的说教,而且正面塑造了以愚忠求宠的王义、姜亭亭夫妇的形象。如小说花费大量的笔墨写王义夫妇怎样用头发做成“青丝帐”以谢“隆恩”,博得隋炀帝一笑。作者对这对愚夫愚妇的“品行”津津乐道,赞赏不已。又如,作者谴责了隋炀帝的暴政,却又不厌其烦地渲染朱贵儿等人以“殉节”报答昏君的故事。这表明,在作者的心目中,“忠君”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准则,即使这“君”如狼似虎。其次,作品在总体结构上以朱贵儿、隋炀帝与唐明皇、杨贵妃的“两世姻缘”为副线,以欣赏的态度写了这两对情人的“爱情”,这也是书中的糟粕。封建帝王固然可以作为文艺作品的爱情主人公来描写,但隋炀帝、唐明皇之于朱贵儿、杨贵妃,与其说是“爱”,毋宁说是对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的女性的玩弄,与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并不相干。
英雄形象
《隋唐演义》塑造了一帮救世英雄的光辉形象,他们出身各不相同,所处境况也不一样,但大都才兼文武、矢志忠义,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真命英主才能扭转乾坤,百姓才能脱离水火。
隋唐英雄大多形象雄伟奇异,引人注目,
秦琼是“身长一丈,腰大十围,河目海口,燕颔虎头”,柴嗣昌“眉飘偃月,目炯署星。鼻若胆悬,齿如贝列。神爽朗,冰心玉骨;气轩昂,虎步龙行”,单雄信“身高一仗,貌若灵官”,程咬金则“双眉剔竖,两目晶莹。疙瘩脸横生怪肉,邋遢嘴露出獠牙。腮边卷结淡红须,耳后蓬松长短发”,徐懋功“容貌魁伟,意气轩昂”,王伯当“身长膀阔,腰大十围,眉清目秀,虬发长髯”,尉迟恭“身长九尺,膀阔二停,满部胡须,面如铁色,目若朗星”,一幅幅诡奇的面容,一个个英勇的形象,他们的这种形象,非常的有利于表现他们超凡的武力与神勇,同时也可以反映出这些英雄人格的壮伟和高洁。
隋唐英雄不仅形象瑰伟,更重要的是,他们之所以成其为英雄,是因为他们超群的武功,像秦琼不仅“使得枪射得箭,还有一样独脚武艺:他祖传有两条流金熟铜锏,称来可有一百三十斤。他舞得来,初时两条怪蟒翻波,后来一片雪花坠地,是数一数二的”,这两条锏救唐公,为秦琼成为唐朝开国功臣打下基础,战高丽,让他能征善战之美名天下远扬。柴嗣昌一把剑舞起似白雪一团,程咬金的宣化斧威震天下,罗士信一杆枪神出鬼没,尉迟恭的一条鞭无人能敌……每个英雄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招,这是他们成其为英雄的招牌。
在小说中的隋唐英雄,他们不仅武艺高超,更有过人的胆量和智谋。如第三十八回,王伯当知悉李密因从杨玄感造反被捕后,只身一人来到李密要经过的酒店,设计营救,巧遇孙安祖,酒灌解差,终救得李密;第四十一回,秦琼作为
来护儿征高丽的先锋,智谋过人,暗渡辽河,兵入平壤,杀了高丽一员大将乙支文礼,因功职升鹰扬;第五十八回中,徐懋功面对十万夏国雄兵,施计谋仅用三千人,便吓得夏国兵心胆俱裂;第五十九回,柴绍夫妻假装勇安公主,赚开洛阳城门,生擒王世充,其他人如李密也是足智多谋、单雄信胆智过人、贾润甫思虑周全、李靖多有谋略等等。除此外,他们的英雄气概也着实让人惊叹,这种英雄气概是不畏生死、不惧艰险的英雄主义精神,如第四十一回,因秦琼曾杀
宇文述之子宇文惠及,征高丽时为字文述认出,宇文述施阴谋欲杀秦琼,但因秦琼力大一直未得手,在宇文述讲明原因后,秦琼道:“我当日为民除害,你今日为子报仇,我便还你这颗头罢;只可惜亲恩未报,高丽未平。去去,随你砍去。”大义凛然的英雄气势,让人叹服;第五十八回,秦琼归唐后,闻听唐帝述说尉迟恭的英勇,先是咬牙怒目,涂坏尉迟恭的画像,后立下军令状,只愿领兵三千,剿灭尉迟恭;第五十八回,唐军与夏兵对阵,秦王看到郑代王琬骑了一匹大宛国进贡的青骢马,流露了喜爱的态度,尉迟恭二话没说,单身进入夏兵阵中,取了代王琬,抢得青骢马;第六十回,单雄信在行刑前,因与秦琼结为儿女亲家,了除了后顾之忧,尽管马上面对死亡,依然哈哈大笑:“吾去了,你们快动手”,面对死亡,毫不畏惧。
隋唐英雄的形象,还有一点不同于其他历史演义小说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文人性,他们大都可以吟诗作对,特别是秦琼。小说第四回说他最懒读书,只好轮枪弄棒,厮打使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后来却变成了文人式的人物,落难潞州时,他曾做这样一首歌:“旅舍荒凉雨又风,苍天着意困英雄。欲知未了生平事,尽在一生长叹中。”在东岳庙,见火工拿米回家为母亲煮粥,引起了他的思家之念,便又作了一首“满江红”词:“兕虎祛驰,甚来由,天涯循辙?白云里,凝眸盼望,征衣滴血。沟洫岂容鱼泳跃,鼠狐安识鹏程翼,问天心何事阻归期,情呜咽。七尺躯,空生杰;三尺剑,光生箧。说甚擎天捧日名留册,霜亳点染老青山。满腔热血何时泻,恐等闲白了少年头,谁知得?”在罗公处,秦琼还曾做一首思乡诗:“一日离家一日深,犹如孤鸟宿寒林。纵然此地风光好,还有思乡一片心。”无论文笔,无论内容,如作者不提示,这决不像一个只好舞枪弄棒之人所作。其他人如柴嗣昌曾做对联:“宝塔凌云一目江天这般清静,金灯代月十方世界何等虚明”,词气开阔,引人称赞;还有单雄信,秦琼在他家养伤时,值雪日,二人在书房拥炉赏雪,这种雅兴,一般也只文人有得。
隋唐演义英雄栩栩如生形象的组成,不仅是外在的容貌、武艺、智谋以及文人性上的光辉形象,还在于他们内在形象的崇高,这里的内在形象主要表现在“义”上,书里面的“义”可以分为忠义、侠义、孝义、义气等四个方面。
“忠义”,这里主要指忠诚,事君以忠。第五十三回,
李密被王世充战败后,无计可施,只得降唐,李密所属众将均服从李密决定,王伯当也不例外,尽管其家眷还在瓦岗,
王伯当用这样的话语来表现自己的忠义:“昔与明公共誓生死同随,安肯今日相弃?便分身原野,义所甘心;何况家室哉!”第五十四回,李密降唐又反唐后,逃走时路过熊耳山,中了唐军埋伏,在唐军箭如飞蝗的情形下,王伯当苦不能第,只好拼命抱住李密,以己身遮护李密,忠义之心,让人叹服;第五十五回,李密降唐没有知会徐懋功和秦琼,徐懋功和秦琼知悉后,并没有埋怨,依然忠于李密,尤其是秦琼,此时其母已被秦王赚入长安,秦琼作为一个大孝之人,在这时并没有立即奔赴长安降唐见母,在忠孝难以两全的面前,依然选择了“忠”;尉迟恭也是这样一个人,刘武周被唐兵大败北窜后,秦王派人欲说降他,
尉迟敬德定要在刘武周下落明确后再作决定,得知刘武周被杀后,他安葬好
刘武周才得降唐。
《隋唐演义》中的“忠义”,不仅仅是对于主公,也包括对国家的忠诚。在第九十回,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将
高仙芝、
封常清与叛军血战潼关,相持不下,监军宦官
边令诚趁机向唐玄宗进谗言,玄宗听信后竟密敕军中斩此二将。封常清临死前仍直言:“败军之将,死罪奚逃;但朝议俱以禄山之众为不难殄戮,非确论也。臣死之后,愿勿轻视此贼,宜专任良将,多练精兵以图之。”二人就刑之时,部下士卒皆大呼称冤枉,其声震动天地。安禄山起兵之初,常山太守
颜杲卿诈降,设计杀死安禄山部将李钦凑,擒拿高邈、何千年,传檄河北诸郡举义。后颜杲卿力战被擒,拒不投降,与长史袁履谦一同在洛阳被害。第九十四回中,
张巡与
许远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他派部将
南霁云杀出重围,去临淮借粮并请兵救援。当南霁云冒死来到临淮,临淮主帅
贺兰进明担心出兵后主城被谯郡
许叔冀偷袭,又见张巡、许远两人屡克贼兵,战功卓著,心里很嫉妒他们,既不发兵救援,也不借给粮米。南霁云再三请求,贺兰进明就是不肯,还趁机劝说南霁云投靠自己,不要再跟着张巡受苦,并设宴招待他。南霁云大哭道:“仆来时,睢阳城中已不食月余矣,今即欲独食,安能下咽!大夫坐拥强兵,并无分灾救患之意,岂忠臣义士之所为乎?”因发狠自咬下一指,以示进明道:“仆已不能达主将之意,请留此指以示信,归报主将与同死耳!”一时指血有如泉涌,座客俱为之挥涕。
“侠义”,主要是表现在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第五回,秦琼、樊建威自长安解军挂号出来,在临潼山遇到宇文述派出暗杀李渊的人马正与李渊厮杀,秦琼看到情形,直杀过去,帮助李渊摆脱了困境;第十八回,秦琼、柴嗣昌等一帮人在观灯时,闻听宇文惠及强抢王婉儿,顿时恶气填胸,双眸爆火,遇到
宇文惠及,他们打杀了这个恶棍;第三十三回,秦琼在赴督催河工的任上,闻知有人偷百姓的孩子,央计为百姓除害,最终抓到偷小孩的贼子。
“孝义”,小说中隋唐英雄的孝义主要表现在了秦琼和程咬金的身上。第四回,秦琼因有勇仗义,听母亲训诲,所以得到了“赛专诸”的称号,齐州刺史寻秦琼担任捕盗都头,秦琼也是在母亲的同意下才决定担任,秦叔宝无论是落难潞州还是在辜负罗公处,母亲的安危总是放在心头;程咬金更是一个至孝之人,第五十四回中,得知母亲为秦王赚入长安,全不顾自己曾在老君堂几乎杀死秦王,与秦王结下大仇的事实,为见母亲不惜亡躯。
“义气”,是隋唐英雄表现的重点,这种义气主要表现在隋唐英雄不分贵贱、不论亲疏,他们团结互助,有难同当、有福共享。第九回,秦琼落难潞州,卖马得银在酒店遇王伯当,王伯当肥马轻装,秦琼衣衫褴褛,伯当见到秦琼,不仅急解己衣裹定秦琼身躯,并为秦叔宝的落难而痛苦;第十回,秦叔宝在东岳庙养伤时狼狈不堪,恰逢单雄信为亡兄打醮,单雄信见得秦琼,急忙双手捧住秦琼,全不顾其污秽,秦琼担心己体污触他,单雄信伤心得流下眼泪,并表示宁愿以己身带秦琼受难,秦琼在潞州时,秦琼的几个好友贾润甫、樊建威等见秦琼在外日久,秦琼母有病,便馈送些甘供之费,同时省问秦琼母;第十三回,秦琼充军幽州,张公瑾、尉迟兄弟尽全力周全秦琼;第二十三回,秦琼得知程咬金即自己一直追捕的响马时,马上拿出批捕焚烧掉,全不顾自己安危,义气之名天下远播;特别是在六十回,王世充败后,单雄信已被抓,为搭救单雄信,徐懋功、程咬金、秦琼等在秦王处,甘愿以三家家口保单雄信,因宣武陵单雄信追杀秦王为秦王忌恨,秦王李世民始终不允,秦琼甚至愿以己身代死,秦王终不允,为了除单雄信后顾之忧,秦琼刑场与单雄信结为儿女亲家。
因为“义”的存在,隋唐英雄的形象又增添了几许的内涵。隋唐英雄的这种光辉形象,有继承其他历史演义小说写法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在表现作者的道德追求,以及人们的价值欣赏。
艺术手法
《隋唐演义》几乎没有一个贯穿全书的人物,却组织巧妙,不见断痕,从这个意义上讲,褚人获称得上是一位有才能的作家。有些论著认为此书结构松散、艺术平庸,这显然是一种苛责。其实书中有些东西足以引为今天的借鉴,在艺术上也有可取之处,具有其本身的写作特色。
结构
《隋唐演义》有它结构的特殊性。作者对大量有关材料的取舍、安排,显示出组织构造之功。三组人物,两朝史事,横以素材,纵以史脉,以秦叔宝穿插其间,读来饶有兴味。清代梁绍壬在他的《
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说:《隋唐演义》“复纬之以本纪、列传而成者,可谓无一字无来历矣。”这是很有见地的评语。从某种意义上说,《隋唐演义》贯穿的东西是历史,而不是人物。史为经,人物事件为纬,这就是《隋唐演义》的结构方法。这样的结构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使一般读者从小说去认识历史,起到了普及历史知识的作用。许多文化知识较少的读者正是从戏曲、评书以及演义小说去认识和熟悉中国历史,这是一般历史演义小说所以受到普遍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善于鉴别思考的细心读者从《隋唐演义》中可以看得出其结构特点,三组人物犹如三个团块,作品结构基本上是严整的。
人物
《隋唐演义》中的人物刻画有许多成功处。特别是作者笔下所谓的“草泽英雄”,如秦叔宝、单雄信、程咬金、罗成等等,都写得非常生动,就连着墨不多的尉迟敬德,也写得虎虎有生气。如写秦叔宝“当锏卖马”的几个回目,尤其精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曲折再三,跌宕有致。使读者跟着作者的一枝笔行进。这几回中,不仅秦琼神态毕肖,就是单雄信乃至陪衬人物王小二夫妇也活灵活现。秦琼的捉襟见肘、死爱面子,单雄信的任侠好义、耿直淳厚,王小二的圆滑机变、世故炎凉,均被作者一枝妙笔活画出来。而王小二夫妻一刁钻,一善柔,形成了强烈对比,亦相映成趣。“
当锏卖马”极饶戏剧性,层层铺垫,常是出人寻常意料之外,却又在人情事理之中,将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揭示得非常充分。因此,后世戏曲多将它搬上舞台。
第八回秦叔宝初与
单雄信见面时有一段文字:叔宝隔溪一望,见雄信身高一丈,貌若灵官,戴万字顶皂荚巾金,穿寒罗细褶,粉底皂鞋。叔宝自家看着身上,不象模样得紧,躲在大树背后解净手,抖下衣袖,揩了面上泪痕。雄信过桥,只去看马,不去问人。……待到雄信看罢了马,才与秦叔宝相见:“马是你卖的吗?”单员外只道是贩马的汉子,不以礼貌相待,只把你我相称。叔宝却认卖马,不认贩马,答道:“小可也不是贩马的人,自己的脚力,穷途货于宝庄。”雄信道:“也不管你买来的自骑的,竟说价罢了。”这段文字,干净利落,人物声貌,俱在眼底。单雄信的外貌特征是通过秦叔宝“隔溪一望”而展现的,而秦叔宝的窘态则是“自家看着身上,不象模样得紧”,是通过“主观镜头”显示出来的。“躲在大树背后解净手,抖下衣袖,揩了面上泪痕”一段更是惟妙惟肖,从中可以略见作者描写人物的功力。
作者还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受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书的影响,例如有意识地运用所谓“特犯不犯”、“同而不同处有辨”以及“传神摹影”、白描等艺术手段。同是逼上瓦岗的“草泽英雄”,由于出身、遭际、性情各不相同,各有各的个性。比如同是鲁莽的火暴性子,程咬金和尉迟恭同中有异;同是任侠好义的刚强汉子,秦叔宝与
徐懋功、单雄信与窦建德也各不相同。这相同与不同之中,充分显示出中国传统艺术手法丰富的表现力。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的写法也是值得注意的。像写秦琼对母亲的孝顺,是那样细腻、生动。三年未曾归家,又念及老母卧病在床,及待进了家门,听妻子说母亲刚吃了药睡去,秦琼便“蹑足潜踪,进老母卧房来,……叔宝伏在床边,见老母鼻息中止有一线游气,摸摸膀臂身躯,像枯柴一般。叔宝自知手重,只得住手,摸椅子在床边上叩首。”此外,作者也颇注意到人物描写中的性格化语言,即是所谓“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如第二十一回写程咬金和尤俊达两人劫了三千两官银之后,程咬金冲着押解差官叫道:“你却不要走,我不杀你,我不是无名的好汉,通一个姓名与你去,我叫程咬金,平生再不欺人。我一个相厚的朋友,叫
尤俊达,是我二人取了这三千两银子,你去罢。”这只能是程咬金的声口,他坦率得可爱,殊不知为此却招惹了大麻烦,官府到处缉拿陈达、牛金(系差官误听),累得众英雄只得千方百计去通融官府。当众英雄尚不知是谁劫了官银,聚在一起议论时,程咬金憋不住就要说出来,尤俊达急得一面向程咬金丢眼色,一边在桌子下面捏程咬金的大腿,程咬金全不理会,叫将起来道:“尤大哥,你不要捏我,就捏我也少不得要说出来。”于是他便和盘端出。程咬金性格的憨直,叫人忍俊不禁。又如秦叔宝与尉迟恭对阵,胜负难解,尉迟恭则提议用兵器击石以决胜负,出语亦令人喷笑。这都是作者赋予人物以个性化的语言来突现人物性格。
叙事
首先,《隋唐演义》故事性强,引人入胜。演义小说受说书人讲史和话本小说影响,很注意情节的曲折有趣,因为这样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例如书中插入
红拂女私奔李靖、李太白醉草答番书、秦国桢与达奚女、花木兰替父从军等故事,增加了故事性。这些故事都来源于唐宋传奇、话本、戏曲和传说,有些是读者熟知的,但到了作者手中,经过一番改造加工,又别具一番魅力。如第八回写秦国桢与达奚女的遭遇,迤逦道来,一波三折,文字流畅而有奇趣,十分动人。作者的艺术手段是较高明的,挦摭前人作品,采为己用,但又不是照搬过来,而是进行服从于新的艺术整体的再创造。又如书中叙宫中阅《广陵图》,
麻叔谋开河食小儿,狄去邪入地穴,皇甫君击大鼠,殿脚女挽龙舟,炀帝泛舟北海遇陈后主,宫中杨梅、玉李开花以及西苑十六院名号,美人名姓等等,都有所本,却又都经作者加工制作而后纳入作品中。又如所谓“啖肉为誓”一事,在《
隋唐嘉话》中,是由徐懋功提议的,《隋唐演义》中则改为由秦叔宝来提议(参阅第六十回),并且由原来的语焉不详,敷演出有声有色的一篇文字来。再如《隋唐嘉话》有云:“隋文帝梦洪水没城,意恶之,乃移都大兴。术者云:洪水,即唐高祖之名也。”《隋唐演义》却据此铺排出李姓遭罹,李渊长行等一系列情节。作者采撷融会其他材料的功夫大率如此。
其次,是语言的通俗晓畅、生动自然,这主要是指描写“草泽英雄”们的篇章。鲁迅先生所说的“文笔浮艳”的弊病主要是指那些描写宫廷生活的回目。前面列举人物描写中个性化语言的例子,也可用来说明作者善用通俗生动语言。例如秦琼与贾润甫一道去买马的片段:“两个携手到后槽,只见
青骢、赤兔、乌骓、黄骠、白骥斑的五花虬,长的一丈乌,嘶的,跳的,伏的,滚的,吃草的,咬蚤的,锦云似一片。”马的色彩、动态,寥寥数语,展示如画,显示出作者具有很娴熟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最后,是作者对隋唐两朝宫廷生活的描述,书中比较真实地揭露了封建帝王与整个封建统治集团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罪恶行径,衬托出“草泽英雄”们揭竿而起是事所必然。其中有些描写比较生动,展现出一幕幕宫帏争权夺宠、彼此倾轧乃至
斧声烛影、血雨横流的活剧,中间又杂以唱歌侑觞、逐笑寻欢的场面,活画出昏君佞臣丑恶的灵魂和嘴脸。对今天的读者,也还有直观认识封建王权统治的作用。
不足
毋庸讳言,《隋唐演义》还存在着许多缺点。如矛盾冲突不够集中,有些人物性格很模糊;描写虽细腻生动,但有的地方不免琐屑冗长;文笔通俗流畅,然而也有些章节徒有表面浮艳,不够本色;大幅铺染与细节描写尚不够均匀谐调等等,使作品减色不少。作者花费不少笔墨写矮臣王义、姜婷婷夫妻愚忠求宠,最后双双为炀帝殉死,还有
朱贵儿、
袁宝儿、梁夫人等一味愚忠忘我,尽管写得凄婉动人,却都是不足取的。至于说插入一些迷信、神怪的描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第三十二回“狄去邪入虎穴,皇甫君击大鼠”,作者将隋炀帝写成是前世鼠精,并借皇甫君的口骂道:“你这畜生,我令你暂脱皮毛,为国之主,苍生何罪,遭你茶毒;骸骨何辜,遭你发掘;荒淫肆虐,一至于此!我今把你击死,以泄人鬼之愤。”于是喝令武士狠击鼠头。这分明表达了人民对暴君昏主凶残无道和时政黑暗的强烈义愤,恰恰是着意之处,并非闲笔。但是书中在每回开头,都有一段忠孝节义、封建伦理的说教;在全书结尾时,又捏出一段所谓神仙点明, 说杨贵妃、唐明皇乃是隋炀帝、朱贵儿转生,来结此再世之缘等等,这完全是神道迷信、因果轮回之谬说。作者以此来解释历史,更是荒唐。凡此数例,纯属糟粕,应该舍弃。
后世影响
与隋唐题材小说相比,褚人获的创作体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主体色彩。作者对国家兴亡这一重大问题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小说以“再世因缘”为线索,将隋炀帝、唐玄宗两代兴衰的历史联系起来,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兴亡这个敏感问题的宏观思考。在对历史进行反思时,作者又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了作品,表现出了一个特殊时期文人对“亡国”的独特体会,使作品带上了鲜明的感情色彩。此外,作者所写的是一部文人眼中的历史,褚人获按自己的趣味和理解重构了这段历史。因此,无论的取材标准、叙事角度和方式都和以往的作品有了较大的差异,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感情态度,都带上了明显的文人色彩,这为历史演义小说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在中国小说史上,《隋唐演义》是一部特点比较鲜明的作品。从隋唐题材小说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它是隋唐题材小说的集大成之作。褚人获借鉴、甚至抄袭了前人的已有成果,但又“夺胎换骨”,成功地超越了前人。从小说刊行后读者的接受效果来看,不仅被它借用的几部作品从此销声匿迹,后来者也大多望而却步,尽管隋唐题材的小说仍在不断出现,但像《
说唐全传》之类的作品大多都回归了“说书”体老路。从整个小说史的角度看,《隋唐演义》尽管还不能与《
三国演义》《
水浒传》这样的名著相抗衡,但它在《三国》《水浒》之外开创了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另一种模式,因此别具一格,这对后世的小说创作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作品评价
近代
鲁迅:“该书叙述多有来历,殆不亚于《三国志演义》。惟其文笔,乃纯如明季时风,浮艳在肤,沉著不足,罗氏轨范,殆已荡然,且好嘲戏,而精神反萧索矣。”(《中国小说史略》)
作品版本
主要版本
作者简介
褚人获(1635—1682),字稼轩,又字学轩,号石农,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终身不仕,文名甚高,能诗善文,尤喜涉猎历代稗史轶闻,著作颇多,最能代表其文学成就的是《隋唐演义》。他有多方面的才能,著作颇丰。传世的有《
坚瓠集》《
读史随笔》《退佳琐录》《续蟹集》《宋贤群辅录》等。他交游广泛,与
尤侗、
洪升、
顾贞观、
毛宗岗等清初作家过从甚密。